走在前列!广东“十四五”实现多个“第一”与“率先”
广东
广东 > 社会 > 热点 > 正文

走在前列!广东“十四五”实现多个“第一”与“率先”

11月6日,第一场“‘十四五’广东成就”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举行。会上介绍了“十四五”期间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情况。

图:第一场“‘十四五’广东成就”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图:第一场“‘十四五’广东成就”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省政府新闻发言人胡洪在会上宣布,广东省高质量推动“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即将顺利完成,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胡洪介绍,五年来,广东坚决扛起经济大省勇挑大梁的责任,全省经济实力不断提升。2021-2024年经济总量连续跨越12万亿、13万亿、14万亿台阶,2024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达14.16万亿元,连续36年位居全国第一,“十四五”前四年年均增长4.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1.35万亿元,连续34年居全国首位。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五年来,广东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扎实推进“1310”具体部署,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效显著,2025年“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创新指数跃居全球第一,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加速推进,“轨道上的大湾区”基本形成,跨江跨海通道群初具雏形。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主任、省大湾区办主任艾学峰表示,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影响力不断提升,依托深港河套、粤澳横琴“两点”,广深港、广珠澳“两廊”,加快集聚高端创新要素。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等跨海跨江标志性工程建成通车,深圳到中山的车程时间从过去的2小时缩短至30分钟,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率先开展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国家级试点。

“湾区通”工程深入实施,职业资格认可、人才跨境往来等日益拓展。艾学峰特别提到,“港车北上”“澳车北上”单牌车突破700万辆次,联合港澳发布“湾区标准”262项,超8000名港澳专业人才在大湾区内地城市执业,“跨境理财通”业务规模突破1200亿元。

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在科技创新方面,胡洪指出,广东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8年蝉联全国榜首,全省研发经费投入、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以及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均稳居全国第一。出台实施基础研究十年“卓粤”计划,深入推进“璀璨行动”等重大科技工程,持续将1/3以上省级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投向基础研究。

“广东坚持制造业当家,加快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胡洪表示,全省培育形成9个万亿级的产业集群,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2200亿元、约占全国1/3,数字经济规模居全国首位。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营业收入达992亿元,我省算力规模、企业规模等均居全国第一方阵。此外,新能源汽车产量361.8万辆、占全国1/4,工业机器人产量24.7万台(套)、占全国43.5%,累计培育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190家、省级单项冠军727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89家,均居全国前列。

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发展活力持续增强

改革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亦是广东鲜明的特色之一。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龚桢梽介绍了广东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进展。他表示,通过一系列改革,经营主体更具活力。

截至今年9月,全省登记在册经营主体突破2000万户,其中企业突破900万户。市场规则更加完善,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创造了60多个“全国第一”。要素配置更加高效,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入选全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地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广东连续4年获全国营商环境最佳口碑省份。广东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其发展的成果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贡献了广东智慧,创造了广东经验,也书写了广东答卷。

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秦黎明介绍,“十四五”期,全省基础设施预计完成投资超6万亿元,基础设施支撑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全省高速铁路里程超3000公里、高速公路里程超1.17万公里、港口集装箱年通过能力超7400万标准箱、民航机场年旅客吞吐能力超2亿人次,位居全国前列,实现“市市通高铁”“县县通高速”,航空航运网络覆盖全球。

在能源保障方面,秦黎明提到全省电源装机总容量超2.56亿千瓦,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增长1.5倍。建成油气管道超7600公里,公共充电桩70万个,实现1123个乡镇公共充电桩全覆盖,公共充电设施保有量、充电电量均居全国第一。

区域协调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省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朱伟介绍,广东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动珠三角地区产业向粤东粤西粤北有序转移。县域经济发展渐入佳境,连续两年快于全省平均增速。

朱伟特别提到,新一轮对口帮扶协作首次实现了对口帮扶协作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市县两级全覆盖。新一轮帮扶开展以来,珠三角6市累计投入帮扶协作资金超过162亿元,12个市级产业转移合作园区累计引进项目超过600个,计划总投资超过2100亿元。广东在支持县域持续做大做强特色经济和支柱产业上下狠功夫,推动家电、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提质升级,做好“土特产”文章。据统计,“十四五”期间累计创建12个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4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92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

绿色低碳发展底色更亮眼

在绿色发展方面,广东同样交出了一份厚实和亮眼的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成绩单”。秦黎明表示,广东以约占全国2%的国土面积、6%的碳排放、7%的能源消费和7%的用水量,支撑了约占全国9%的常住人口和10.5%的经济总量。除此以外,广东全省森林面积和森林覆盖率稳居全国第一梯队,2024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95.8%、创有记录以来最好水平。149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93.2%,劣Ⅴ类水体全面清零。

秦黎明介绍,能源利用水平的清洁高效、科技创新和产业的发展,让广东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更加鲜明。“十四五”期间,全省新能源装机规模首超煤电,核电在运在建规模居全国第一;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较“十三五”期末增长11倍,居全国第一;分布式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较“十三五”期末增长10倍。

回顾“十四五”这五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广东的发展基础进一步坚实,发展活力进一步激发,治理效能进一步提升,制度优势进一步彰显。广东将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