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水资源是打造水经济的重要基石。近年来,河源市依托丰富的优质水资源,通过产业集聚和品牌效应,将水经济打造成推动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1月17日下午,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地市专场记者会上,河源市市长李勇平与各地市领导一起,围绕如何健全“百千万工程”体制机制、优化集成式改革答记者问。
图:河源市市长李勇平
“河源包装饮用水企业全年累计营业收入位列全国各地级市第二名。这一亮眼数据背后,是河源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的成果。”李勇平在回答凤凰网提问时表示,绿水青山是河源最鲜亮的底色。河源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和交通区位优势,在“百千万工程”中加速推进产业升级与乡村振兴,开创了生态与经济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李勇平介绍,河源依托华南地区最大人工湖——万绿湖的优质水资源,大力发展水饮料及食品产业。近年来,河源在国家高新区规划建设了8.3平方公里的水经济产业园,园区被评为省级特色产业园,并吸引众多知名企业入驻。
为推动水经济产业园的快速发展,河源市实施了多项创新举措。李勇平介绍,一方面,推行“自画像”机制,从签约率到投产率对项目全流程精准监测,强化资源统筹与招商服务;另一方面,优化营商环境,学习珠三角地区的先进经验,创新“跨域通办”“就近好办”等改革措施;此外,通过用地整治和存量资源盘活,全市现有可供工业用地约1.28万亩,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李勇平指出,目前,农夫山泉、华润怡宝等行业巨头纷纷落户河源,水饮料及食品产业快速聚集。2024年,该产业预计实现产值92.5亿元,接近百亿级规模,带动区域经济与民生改善。以源城区双下村为例,该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06年的8.5万元增长至2024年的1256万元,显著提升了村民收入水平。
他强调,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河源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未来,河源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企业投资与产业升级,实现生态资源向经济优势的转化,让更多人共享河源好水与绿色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