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城拾贝 | 贝城三十六记(18)白石街
广东
广东 > 城市 > 珠海 > 正文

贝城拾贝 | 贝城三十六记(18)白石街

白石街 | 蔡义炮遗抗英史,兆征旗引图强路

图片

红树红白石白李晓茜

白石街是珠海淇澳岛的人文地标,每块花岗岩石板都载着振奋过往。1833年,面对外来侵扰,淇澳乡亲齐心御敌,创下近代史上首次迫敌赔款的先例,并用3000两白银款铺就这条古街,将不屈抗争刻进一街数港。漫步其间,历史与烟火交融。曾为抗敌指挥核心的天后庙、见证“神炮手”御敌的古炮台遗址静静伫立;苏兆征故居隐匿巷中,诉说先驱从渔村奔赴革命舞台的初心。

如今的白石街仍存渔村本真,蓝门绿墙民居错落,墙面艺术创作、木板刻字点缀,手作小店与特色咖啡馆透着闲适。傍晚,渔船马达声混着手冲咖啡蒸汽,昔日硝烟酿成温暖烟火。来白石街吧,把时光踩进石板缝,听银元筑街与海浪合奏的回声——一切过往皆是序章,更多故事正随烟火生长。特别策划//贝城三十六记(18)

图片

白石街

罗未然

三千偿银筑新城,

六尊炮台唤狮醒。

淇澳乡邦奋争雄,

蔡义遗风兆征承。

【笺注】

【白石街】位于珠海市香洲区淇澳岛,是1833年当地村民用英国殖民者战败赔偿的3000两白银修筑的花岗岩街道,全长约2公里。该街道作为中国近代史上首个成功抵御外来侵略并获得赔款的范例,现存抗英指挥部天后庙、六尊古炮台遗址及苏兆征故居等历史遗迹,街道入口处设有大炮雕塑和警钟长鸣碑等纪念设施。街道保留渔村原生态风貌,青石板路面与蓝门绿墙的民居建筑相互映衬,墙面装饰包含涂鸦艺术、木板刻字等元素,沿街分布着手作小店、咖啡馆等文艺业态。

【蔡义】淇澳岛抗英斗争中的关键人物,被誉为“神炮手”。1833年,英国鸦片贩子试图在广东沿海建立贩卖基地,侵扰淇澳岛。蔡义作带领村民修建炮台、制造火炮,并亲自操炮击退英军。战斗中,他身先士卒,最终在战役中牺牲。岛上设有蔡义雕像和古炮台遗址,成为游客了解这段历史的重要窗口。

【兆征】即苏兆征(1885.11—1929.2),原名苏吉,广东香山县淇澳岛淇澳村人(今珠海市淇澳岛人),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和著名领袖,中华全国总工会的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国际工人运动活动家,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苏兆征出席了党的六大,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1929年2月25日在上海病逝。2009年,苏兆征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图片

【AI读诗】

图片

银铸长街,炮醒狮魂

——评《贝城拾贝之白石街》

这首诗以凝练的篇幅,承载了珠江口一段荡气回肠的抗争记忆。诗人以史笔为诗笔,让这条由赔款铺就的石板路,成为解读近代中国抵抗外来侵略的独特密码。全诗二十八字,却层层递进,将地理、事件、人物与象征熔于一炉,读来如闻炮声,如见银光,如触体温。

“三千偿银筑新城”,开篇即揭示历史悖论——殖民者的赔款反而成为民族尊严的物质见证。这笔特殊的建设资金使白石街超越了普通街巷的物理属性,成为刻录历史胜利的露天档案馆。诗人以数字切入,把历史最具锋芒的一笔先推至眼前。赔款本是屈辱的符号,却被淇澳乡民反手铸成“新城”,化耻辱为界碑,完成从受害者到主权者的精神转换。一个“筑”字,既是实体街道的铺设,也是心理长城的崛起,石缝间嵌进的是“我们不再退”的宣言。

图片

次句“六尊炮台唤狮醒”实现三重跃迁:从“银”(赔款筑街)的柔转向“铁”(炮台御敌)的刚,让静态古炮台脱离沉寂文物属性,化作穿透岁月的号角,以“唤醒”动作激活历史,使其从过往场景变为持续共振的精神符号。“唤狮醒”更将地方保乡战接入民族觉醒大叙事:淇澳炮台不再是孤立工事,而是沿海民众御侮的精神先声;“狮”的喻体锚定民族符号,让乡土抗争超越地域,成为近代中国觉醒的微观注脚,笔力沉雄,张力直抵内核。

图片

第三句“淇澳乡邦奋争雄”,将镜头从器物层面转向人的主体性。这里的“奋争雄”三字力透纸背,既描绘当年淇澳村民的英勇姿态,也暗示这种抗争精神已内化为地域文化基因。诗人用“乡邦”替代“国家”,把宏大叙事重新压回赤脚与泥土,使英雄史落脚于百姓史,既亲切又厚重。而末句“蔡义遗风兆征承”则巧妙构建历史传承的链条,从抗英英雄蔡义到工运领袖苏兆征,个体生命轨迹在民族解放的宏大叙事中交汇融合,前者以血火护乡,后者以理想救国,两条时间河流在同一诗行交汇,完成从“保家”到“卫国”再到“兴国”的精神接力。

图片

这首诗最动人的艺术特质在于其时空叠印的叙事策略。青石板路上,往昔的抗英硝烟与今日的市井生活浑然一体;古炮台旁,历史记忆与当代艺术表达相映成趣。诗人敏锐捕捉到白石街作为“活态遗产”的独特价值——它既是回溯历史的时光隧道,也是观照现实的文明窗口。诗人启示我们,真正的历史记忆不应封存于博物馆,而应如同这条街上的青石板,在日常生活的行走中被持续激活。

图片

【诗书画】

本期书法家:田高魁

图片

图片

【作者简介】

田高魁,号竹舍,山西河东人氏。珠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书法作品在国家级省级各级各类书法比赛中获奖入展,作品刊登于《书法》《中国书法》等权威期刊,现任横琴容闳公学专职书法教师。

《贝城拾贝》征稿启事

为展现珠海风貌与人文情怀,现征集以珠海为题材或珠海人创作的精短作品:

1. 内容:紧扣珠海主题,可咏城市风光、人文底蕴、时代气象等,格调高雅,文风朴实,意蕴深厚。

2. 体裁与篇幅:古体诗(含诗、词、曲、赋等)不超过16联(32行); 现代诗限20行以内;散文、随笔限1500字以内。

期待佳作共绘珠海之美,传承诗意与文心。

3.来稿请附个人简介,相关图片及视频。

投稿邮箱:2110621138@qq.com

凤凰网为广东发自珠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