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中秋假期已接近尾声,面对假期人员流动可能加大的蚊媒传染病传播风险,各地正抓紧抓实各项防控措施,持续巩固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的防控屏障,全力保障市民健康安全,迎接节后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持续的炎热天气与局部降雨,为蚊虫孳生提供了条件。凤凰网广东在珠海、中山多个区镇了解到,各区镇正利用假期尾声的关键时期,深入推进爱国卫生运动。在部分街道社区,工作人员针对背街小巷、房前屋后、绿化带等蚊虫易孳生区域进行再清理、再排查,着力清除各类积水和卫生死角,并对公共区域开展加密消杀,力求最大限度降低蚊媒密度。
据悉,假期人员往来频繁,防控工作更不能有丝毫松懈,针对农贸市场、交通站点、旅游景区周边等重点区域,相关部门已加强巡查监督,集中力量进行重点攻坚,确保防控措施落实到位,彻底消除风险隐患。
构筑群防群控的严密防线仍是关键。据了解,各区镇持续通过社区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渠道,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和市民群众积极参与“清积水、灭蚊虫”行动。党员干部常态化下沉基层,协助开展防控知识宣传和环境整治工作,旨在提升全民防护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巩固“全民参与、群防群治”的良好局面。
随着假期结束,返程人流增加。疾控专家再次发出提醒,预防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核心在于“清积水、灭成蚊、防叮咬”。
特别提示近期有外出旅行史的返程市民:
归来后,应密切留意自身健康状况,尤其关注14天内是否出现发热、关节痛、肌肉痛、皮疹等可疑症状。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立即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并主动、及时向医生说明近期的旅行史和可能的蚊虫叮咬史,以便获得快速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各级各部门表示,将继续各司其职,严管各行业领域防疫安全,以高效敏锐的工作状态,确保节后蚊媒传染病防控力度不减、屏障牢固,切实守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
普法知多D:
《广东省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管理规定》
第十一条 单位和个人除应当执行国家和省有关环境卫生管理规定外,还应当做好以下防治工作:
(一)经常清疏下水道、沟渠,平整洼地,清除室内外积水,控制蚊虫孳生;
(二)垃圾等易招引、孳生苍蝇的物质应当有容器装载并加盖,日产日清;
(三)管好人和禽、畜粪便,粪池、粪缸应当严密封盖,住宅区栽种花木不得施用未经发酵的有机肥;
(四)完善防蚊、防蝇、防鼠设施,堵鼠洞,填缝补隙以防蟑螂藏匿孳生;
(五)参与所在地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组织的病媒生物预防控制活动。
第十七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一条规定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或者政府指定的行政部门给予警告、限期整改或者罚款:
(一)单位、住户的下水道、沟渠、容器积水孳生蚊幼虫的,给予警告,并限期清理;逾期不改的,对单位处以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住户处以50元以上100元以下的罚款。
(二)单位、住户堆积垃圾或者粪池、粪缸不密封而孳生蝇蛆的,给予警告,并限期清理;逾期不改的,对单位处以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住户处以50元以上100元以下的罚款。
(三)单位室内病媒生物密度超过本省病媒生物预防控制标准的,给予警告,并限期除害;逾期不改的,处以罚款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
《广东省爱国卫生工作条例》
第四十二条 单位和个人应保持室内外清洁,完善防护设施,及时清除积水、垃圾,密封并定期清理粪池,将病媒生物密度控制在国家标准范围内。
第六十九条 规定,违反第四十二条的,可处警告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单位处500–1000元罚款,对住户处50–100元罚款。
凤凰网广东发自珠海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