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珠海举办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新闻发布会,介绍珠海在构建政府主导、家庭尽责、学校主体、社会参与协同育人的创新机制与阶段性成果,旨在让群众深入了解相关情况,营造全社会协同发力的良好育人氛围。
发布会现场
会上,珠海市教育局副局长谢芳表示,珠海以“育人是核心、协同是关键、机制是保障”为理念,创新建立“政府统筹、部门协作、专业支撑、校家社联动”模式,整合多方资源为青少年提供全方位成长支持。
谢芳介绍,在强化政府统筹方面,珠海市政府将协同育人列入2024年市十件民生实事,出台多份政策性文件,构建“1+1+2+N”协同育人机制,成立工作专班,设立财政专项经费,在全市镇街全覆盖建设40个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明确普及指导、特殊家庭帮扶与教育融合服务三大主责并实现规范运行。
在实现多元协同方面,珠海市教育局聚焦激活学校“主导作用”、家庭“基础作用”、社会“支持作用”,充分调动各类资源,形成育人合力。实践育人上,开展“香山大思政”活动、组织“行走的思政课”、打造研学路线;医教互促方面,组建“家—校—医”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工作联盟,设绿色就诊通道;体教互融上,落实每天一节体育课,推进特色体育项目,开放学校体育场地;家校互动中,规范家长委员会,推送家庭教育课程;警校同步聘任法治副校长,设检察官工作室;社教同频开展线下活动,线上推送家庭教育内容。
在提升专业支撑方面,珠海联合北京师范大学组建53人家庭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为指导服务中心配专职人员和实践专家,培育名师工作室,开展普适性及针对性指导服务,帮扶千余个特别关爱家庭。
针对“家—校—医”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工作联盟,珠海市卫生健康局副局长张瑞珊表示,已建立以珠海市第三人民医院为技术指导中心的精神卫生服务网络,提供线下、线上两类服务。全市17家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开设精神心理门诊。其中,7家专设青少年门诊,9家提供住院服务。通过“医校联动”模式,试点学校的学生在校即可获得专业诊疗服务,各学校的学生可以通过心理教师对接医院的绿色通道获取心理卫生服务,还可拨打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12356获得帮助。
在立足司法保护、推动“检察+家校社”协同育人方面,珠海市检察院副检察长李中原介绍,珠海检察机关以法治副校长实职化履职为核心,常态化开展定制化普法教育。目前,164名检察官担任215所学校法治副校长。2021年以来,开展法治宣讲558场,覆盖师生36.9万人。设立“海贝”检察官工作室,介入校园纠纷与未成年人保护案件,并通过《督促监护令》强化家庭教育指导,推动司法保护融入多方体系。
香洲区副区长陈继彬分享了区域实践成效。自香洲区全面推进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以来,家校沟通实现从“单向传达”向“双向互动”转变,2025年教师家访覆盖15万户家庭。家长教育观念显著转变,科学育儿成为新常态。2024年监测数据显示,家庭积极心理环境良好率高出全国均值9.5个百分点。香洲区创新推出“134+N”协同育人模式,通过四级工作网络、三大体系与四轮驱动,整合150余家单位资源,形成全社会育人的良好生态。
凤凰网广东从发布会上了解到,目前,珠海正编制《珠海市校家社协同育人蓝皮书》,拟为各地校家社协同育人提供“珠海样板”。下一步,珠海将实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建设提质工程、珠海市家庭教育服务人才培养工程、家校社协同育人能力品牌提升工程、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暖心护航工程“四大工程”,进一步完善具有珠海特色和示范效应的校家社协同育人体系。
凤凰网广东发自珠海
【采写】曾书琼 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