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城拾贝丨贝城三十六记(1)《日月贝》
广东
广东 > 城市 > 珠海 > 正文

贝城拾贝丨贝城三十六记(1)《日月贝》

《刊首语》

在贝城等你,从贝城出发

每个人心中都有两个故乡,一个锚定于地理坐标,一个栖居于精神原野。那里总藏着一座城,城里住着让回忆有温度的人。万水千山走遍,我独对她爱得深切——像贝壳守护沙粒,疼成珍珠。

她,就是美轮美奂、一眼万年的珠海——一座看得见色彩、听得到潮声、品得出味道、触得动心弦、记得住乡愁的滨海之城,一座有色、有声、有香、有韵、有魂的海滨之城。

从“珠”与“海”中各取一半,拼成“贝”字,便成了我对故乡的昵称:贝城。这粒被潮汐日夜摩挲的月光,与鹏城深圳隔江相望,恰似南海之滨的两簇星火。从伶仃洋上摇曳的渔帆棹影,到云端流转的数字浪潮,一步步迈入人工智能的新纪元。

四十五载特区峥嵘,珠海以其独特的韵律完成了从海滨小渔村到国际化大都市的蝶变,沉淀了太多值得被铭记的城市文化。在人类城市化的教科书里,本该有她最耀眼的篇章。可与之匹配的文化IP,仍像散落各地的珠贝——尚未被故事关联,尚未被情感黏合,尚未被灵魂统摄,尚未被光芒照亮。

珠海毗邻港澳,政通人和,百业俱兴,正铺展着向海图强、百舸争流的时代画卷。曾试图续写她的青春与活力,却总找不到恰当的入口。直到特区成立45周年之际,时间忽然将钥匙递到我手中:从诗化地标和景点起步,用工笔勾勒她绰约的风姿,或许就能触感到她非凡的气质。

这场个人的诗歌朝圣,我称之为“贝城拾贝”。碎片化阅读时代,城市文化须借“微”力显天地。古体诗微言大义,譬如珠贝,藏山海日月,纳天地万象,贯古今文脉,成为解读城市精神的密码。短短半月,三十余处城市地标,被我精心淬炼进“贝城”这一温润而坚韧的意象里——珠海的万千气象,由此凝聚为一个个可感可触的文化符号。36首七言绝句,句句押韵,也押着心跳。

到海边拾贝的从不止我一人。城市的文脉,是无数双手共同堆叠的巴别塔,我不过多捡了几枚发光的珠贝。现在,我把篮子递到您面前——一起去赶海吧!

《贝城拾贝》旨在重塑人文地理,再造城市IP,是珠海首部文艺化城市IP读本,也是一张会呼吸的人文地图,拟重点打造四个常设专栏:文脉拾遗:溯历史文脉,传开放精神,展时代气象//海天拾光:淘浪沙成金,剪光影入画,谱海韵新篇//烟火拾趣:录市井烟火,琢日常珠玉,写人生况味//山海拾翠:览八荒青绿,观天地澄明,养心灵怡悦。诗歌、散文、音乐、书画、短视频……所有能长出翅膀的载体,都将带着珠海的山海湖桥、街巷烟火飞翔。

8月8日起,特别主题策划“贝城三十六记”每周两期推送如潮信而至,邀您共赴这场融合诗歌、影像、音乐的文化盛宴——可听、可看、可游、可藏,仿佛把整座贝城折进口袋,带您深入珠海的山海肌理,与这座“活力之城、创新之城、美丽之城、共富之城”同频脉动。

贝城为你而筑,因你而生,藏着我们共有的乡愁。拟同题征集短诗(古体诗、现代诗均可,将择优展示)——无论你是深植于此的老珠海,还是新迁而来的贝城人,带一句诗来,便能认领一枚专属贝壳。把名字刻进城市的年轮,让每道纹路都连着大海的呼吸,共筑属于我们的诗意栖居与文学原乡。

我在贝城等你。

从贝城出发吧——拾贝,拾起潮汐遗落的吉光片羽,也拾起自己生命里最亮的弧度。

一人一缕光。万千拾贝人云集贝城,其光灼灼,势若朝阳初升,必将点亮珠海叙事的璀璨星河!

贝城拾贝丨贝城三十六记(1)《日月贝》

特别策划//贝城三十六记

(1)

日月贝

罗未然

两枚玉贝负日月,

一面银镜照晴天。

珠海碧浪叠翡翠,

贝城阳光镶金边。

【笺注】

【日月贝】即珠海日月贝‌,又称珠海大剧院(Zhuhai Grand Theater),位于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野狸岛西北角,与情侣路隔海相望。2010年4月28日动工,2017年1月建成对外开放,市民和游客尽享歌剧、音乐剧、芭蕾舞剧、话剧、交响乐、戏曲等高雅艺术之美。珠海大剧院建设用地为填海而成,总占地面积约17万平方米,建筑物最大高度90米,总面积达5.9万平方米,是中国唯一一所建在海岛上的大剧院,包括大、小两座剧场,如同一大一小两组“贝壳”形体,白天呈现半通透效果,夜晚则像月光一样晶莹剔透,大剧场可容纳1600人,小剧场可容纳550人。日月贝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世界名画‌、意大利画家桑德罗·波提切利创作的画布蛋彩画《维纳斯的诞生》‌,以及珠三角地区的日月贝(学名 Amusium pleuronectes,是一种贝类,因其贝壳两侧颜色不同,一侧呈玫瑰红色,另一侧呈白色,形似日月而得名‌。

日月贝主要生活在温暖海域的沙质海底,特别是在中国南海等热带至亚热带海域的浅海沙质环境中。日月贝的贝壳圆形,直径约10厘米,中央部略向外突出,前后两耳较低小,边缘呈直线形倾斜。两壳表面均光滑,具有细的同心生长轮脉。左壳表面淡玫瑰色,内面淡咖啡色;右壳表面淡黄带白色,内面白色具杏黄色,边缘有放射肋36~151条。日月贝不仅在广东、广西沿海分布广泛,尤其在北海市等地产量较多,还可以作为装饰品),象征着“珠生于贝,贝生于海”的浪漫意境,展现了现代与传统交织的美感‌。双贝造型隐喻爱与美的诞生,呼应珠海浪漫的城市气质,展现珠海拥抱海洋文明的城市精神。日月贝的设计方案由陈可石教授和中营都市设计团队提出,最终以地域性、艺术性和原创性从全球33家国际知名设计机构竞标中脱颖而出。

【贝城】贝是中国上古时人们喜爱的装饰品,用作币时代表财富。贝城,意即美丽之城、财富之城。珠生于贝,贝生于海,谓之“珠联贝合”“珠贝合璧”,又因珠海在海上建有日月贝歌剧院地标建筑,故以贝城代称珠海。

贝城拾贝丨贝城三十六记(1)《日月贝》

【AI读诗】

滨海长卷,余韵悠长

——评《贝城拾贝之日月贝》

这首题咏“日月贝”的诗作,以精准的意象捕捉与巧妙的意脉勾连,将建筑之奇与海滨之美熔铸于二十八字间,字浅而意深,堪称以诗为镜、照见地域灵韵的佳作。

首句“两枚玉贝负日月”,起笔便立骨传神。“玉贝”二字既状写日月贝建筑的贝壳轮廓,又以“玉”字赋予其温润莹洁的质感,暗合海滨城市的灵秀气质;“负日月”三字尤见匠心,既直扣建筑名称中的“日月”二字,又赋予静态建筑以动态张力——仿佛这两枚玉贝自海天之际升起,承载着日月轮转的时序之美,让人工造物与天地自然有了精神共鸣。次句“一面银镜照晴天”转写周遭景致,以“银镜”喻海面,既写波光粼粼的视觉效果,又暗合“镜海”的地域特色;“照晴天”三字以海面为媒介,将天空的清朗引入画面,形成“天-海-建筑”的三层呼应,静中见阔,为全诗奠定澄澈明快的基调。

接着“珠海碧浪叠翡翠”,笔锋转向海浪的动态之美。“碧浪”承续“银镜”的水意象,却以“叠”字打破静态,写出浪涛层层相推的韵律;“翡翠”之喻与首句“玉贝”形成材质呼应,同属玉石谱系却色彩更浓,既写海水的碧色层次,又暗含“叠浪如叠玉”的珍贵感,让自然景致有了人文温度。末句“贝城阳光镶金边”收束全篇,“贝城”二字巧妙勾连建筑与地域,将日月贝所在的城市空间纳入诗境,使个体景观升华为地域符号;“阳光”直白而鲜活,以具象的光线取代抽象的美玉,既呼应“晴天”的晴朗背景,又让“镶金边”的画面有了源头——原是阳光洒落,为岸线镀上金色轮廓,这一笔让光影成为联结天地与城市的纽带,比玉石之喻更添一份自然的暖意。

贝城拾贝丨贝城三十六记(1)《日月贝》

全诗的妙处在于“意象的递进与呼应”:从“玉贝”的建筑本体,到“银镜”的海面倒影,再到“翡翠”的海浪叠韵,最终以“阳光”的光影收束,形成从具象到意象、从静态到动态、从冷色到暖色的完整脉络。动词的运用尤为精准,“负”字让建筑有了承载之力,“照”字让海面成了沟通之镜,“叠”字让浪涛有了生长之态,“镶”字让阳光有了雕琢之巧。二十八字间,既见日月贝的精巧造型,又显珠海海滨的磅礴气象,更藏着“人工与自然共生”的哲思,读来如赏一幅光影流动的滨海长卷,余韵悠长。

尤其令人注目的是,诗人以“日、月、珠、海、贝、城”六象开天,辅以“天、光、碧浪、翡翠、金边”五彩铺地,四字动词“负、照、叠、镶”各安其位,一锤定音。

意象:日月悬空→天地;玉贝临海→城市;碧浪→生命;金边→荣光。

动词:负(擎天之力)、照(开天之镜)、叠(推浪之韵)、镶(点睛之辉)。

二十八言已将形、神、气、势一网打尽,后来人纵有千般笔力,也难再增一字,更难再越一步。这座“日月贝”,已被诗人永久封顶。

【诗书画】

本期书法家:朱起明

贝城拾贝丨贝城三十六记(1)《日月贝》

【作者简介】

朱起明,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心导师,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团成员,珠海书法家协会主席。

凤凰网广东发自珠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