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建成碧道268.5公里 打造“水岸秘境”生态名片
广东
广东 > 城市 > 珠海 > 正文

珠海建成碧道268.5公里 打造“水岸秘境”生态名片

自然生态型、乡村型、城镇型、都市型,截至今年6月底,珠海因地制宜建成上述四种类型的碧道共268.5公里,为市民游客出行增添好去处。7月29日,珠海召开高质量建设碧道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展示“绿美珠海”生态建设成果,同时发布一批珠海碧道游览指南。

发布会现场

发布会现场

珠海碧道整体建设规划与推进情况如何?珠海市水务局副局长王玲介绍,珠海以复合型廊道为载体建设碧道,统筹治水、治城、兴产等多重功能,依据相关规划稳步推进,目前全市已累计建成碧道268.5公里。按照规划,至2035年,将建成594.9公里碧道,形成“五脉通海,九湾一岸,两翼协同,碧秀珠海”的碧道空间总体布局。

另据介绍,立足粤港澳大湾区“澳珠”极点定位,珠海在碧道建设中融入特色水文化,打造出前山河、香山湖、情侣路、三灶湾海堤、黄杨河等精品碧道,并获得多项荣誉。其中,前山河、香山湖碧道、黄杨河碧道分别入选“广东省十大美丽河湖”、“广东省十大浪漫碧道”、全省“最生态碧道”。

同时,珠海不断探索“碧道+”模式,在生态、文体、经济等方面均取得成效。在“碧道+水生态”方面注重水生态保护修复,截至2024年底,全市建设生态岸线249公里,湿地面积5.92平方公里,新增绿化面积约4566亩;在“碧道+水上运动”方面推进相关产业发展,举办多种水上文体活动;在“碧道+水经济”方面构建滨水经济带,平沙水乡游等项目助力经济发展和就业。

在碧道建设过程中,湿地保护与碧道建设怎样融合?珠海市自然资源局副局长邱烨表示,珠海碧道建设强调水岸联动,大力推进林分优化、新造林抚育、森林抚育,统筹推进高质量水源林建设。2021年以来,共完成高质量水源林建设24959.4亩,累计完成红树林营造修复超600公顷。如,结合磨刀门水道碧道建设,成功申报广东珠海水松林省重要湿地;结合平沙新城生态公园碧道建设,推进黄茅海大桥沿线湿地风貌提升,开展红树林湿地生态修复、设施完善、绿化提升等工作。

如何提升碧道生态韧性与惠民功能?珠海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副局长刘苑平以金湾区中心河(即二号主排河)碧道建设为例,介绍了多目标融合的场地规划、遵循自然进行低影响开发设计,以及注重区域提升的系统治理等海绵城市技术的应用。

对于碧道的运行维护和管理养护,珠海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副局长李正安表示,城管系统从着力景观美、地平坦、卫生好、服务优四个方面强化日常管养,保障碧道的景观游憩功能。

碧道已成为珠海水生态名片。目前正值暑假,市民游客在珠海可解锁碧道“水岸秘境”的N种打开方式。发布会上,王玲推荐了一批适合游客观水、亲水、玩水的特色碧道:东澳岛碧道以浪漫爱情为主题,打造国际休闲滨海景观带,适合浪漫旅游;香山湖碧道有大片绿植、草地及岭南特色景观,是亲子露营的好去处;三灶湾海堤碧道串联航展馆、极限运动场等多个特色资源点,适合休闲娱乐、健身运动等;黄杨河碧道是集生态观光、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休闲区;东岸排洪渠碧道植入“孙中山先生唐家湾革命旅程”文化元素,形成“一河、两岸、三区”布局,打造可游、可赏、可憩的高品质城市公共空间。

凤凰网广东发自珠海

【采写】李颖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