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是全国公安机关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宣传日,珠海公安通报两起典型案例,揭露非法集资“画饼-造势-吸金-跑路”的惯用套路,并发布“三个一”防范指南,提醒市民守护好“钱袋子”。
案例一:冒用名义虚构项目,12%-15%月息设非法集资陷阱
犯罪分子在珠海成立企业,先后盗用、冒充山东某公司区域加盟机构名义,虚构与深圳大企业合作的智能机器人、新能源汽车项目,以12%-15%月息公开揽资。其宣称利息月结,与投资人借款期限约定为6个月至1年不等。在停止返本付息后,7名涉案犯罪嫌疑人被珠海经侦部门抓获。
案例二:以茶叶经销等项目为噱头,18%-24%年化收益率暗藏集资骗局
犯罪团伙在珠海成立多家企业,未经金融管理部门批准,以茶叶经销、餐饮、健康管理等项目高额利润为噱头,通过聚会、推介会等方式,以18%-24%年化收益率吸引200余名老年人入股,骗取6800余万元。期间,主要犯罪嫌疑人将吸收到的资金用于借新还旧、购买房产及任意挥霍,导致巨额集资款亏空。珠海经侦部门将犯罪嫌疑人悉数抓获,成功捣毁该团伙。
警惕非法集资“四部曲”
画饼:不法分子借“新技术”“新革命”“新政策”“区块链”“元宇宙”“虚拟货币”等高大上概念,虚构高回报蓝图,制造“机不可失”的错觉,诱使投资者上钩。
造势:不法分子通过举办新闻发布会、产品推介会等大型活动,选址会议中心、礼堂营造高规格假象。以初期返点、分红为诱饵,让投资者尝到“甜头”,进而放松警惕、追加投入,甚至拉亲友入局。
吸金:完成前期铺垫后,不法分子通过社交媒体、传单等渠道,以“限时”“稀缺”话术制造焦虑,诱使投资者匆忙投入,借层级返利鼓动“拉人头”扩资。
跑路:不法分子往往会在“吸金”一段时间后跑路,或因原本“庞氏骗局”人去楼空。投资者遭受惨重经济损失甚至血本无归。
非法集资防范“三个一”
看一看:投资前先登录“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和国务院金融监管机构官方网站,查看公司资质注册登记的经营范围、股东实力、行政处罚、是否列入经营异常目录等,查看是否有从事金融业务活动的资格,勿轻易相信对方宣传的各种投资项目。
想一想:投资前须认真思考集资者宣传的内容是否符合逻辑、符合常理,不要轻易被假象所迷惑。
问一问:投资之前最好咨询专业人士,切忌受微信群里虚假炫富宣传冲动投资,不要不计后果倾全家之财力一掷千金投资。
珠海警方提示
如遇以下情形的“投资”“理财”项目,务必警惕。
1、以“看广告、赚外快”“消费返利”为幌子的;
2、以投资境外股权、期权、外汇、贵金属等为幌子的;
3、以投资养老产业可获高额回报或“免费”养老为幌子的;
4、以“私募入股、合伙办企业”为幌子,但不办理企业工商注册登记的;
5、以投资“区块链”“元宇宙”“虚拟货币”等为幌子的;
6、以“扶贫”“慈善”“互助”等为幌子的;
7、在街头、商超发放广告的;
8、以组织考察旅游讲座等方式招揽老年群众的;
9、投资“理财”公司、网站及服务器在境外的;
10、要求以现金方式或向个人账户、境外账户缴纳投资款的。
珠海市较突出的涉众型经济犯罪手法
手法一:总部在外地的理财公司于珠海开设分支机构开展非法集资。
总部在外地的网贷平台或理财公司在珠海开设分公司或关联公司以网络宣传加门店宣传的方式广泛宣传,以高额回报为诱饵吸引珠海群众投入资金。不法分子先行出资以做慈善名义拉拢群众,而后再诱导群体投资等新手法。
手法二:利用互联网平台以积分返利等形式进行网络传销。
犯罪分子开设互联网商场电商交易平台,通过网站、微信、培训会及举办所谓商学院授课等途径广泛宣传,或假冒直销名义,以网络购物等为名,以“消费全返”“积分返利”“复式计酬”等为诱饵诱使会员发展下线,骗取大量消费者和商家在网络平台参与传销。
手法三:以老年人为主要侵害对象的非法集资。
利用老年人闲散资金多,对当前繁杂的投资信息判断能力较弱的特点,以投资虚构的养老、养殖、理财项目等为名,以高额利息为诱饵,有的成立“老年人俱乐部”,免费请老年人喝茶、赠送小礼品、参加活动等,骗取老年人的信任,使一些不明真相的老年人投资入股。
手法四:以投资实体企业及原始股等为幌子的非法集资。
犯罪分子以经营实体企业为幌子,虚构企业效益良好及准备上市等情况,承诺高额分红、高回报率,骗取投资者信任投入资金进行非法集资,有的向公众宣传、销售虚构的原始股等,以投资理财名义实施非法集资。
近年来,非法集资手法不断翻新。珠海还出现了以投资虚拟货币、数字藏品、炒卖外汇等非法集资新手法,并出现不法分子先行出资以做慈善名义拉拢群众而后再诱导群体投资等新手法。
凤凰网广东发自珠海
来源:珠海公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