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珠海政府网站发布《珠海市推动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8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根据规划,到2028年,珠海将建成区域特色鲜明的卫星创新高地。
官网截图
《实施方案》共二十四条,涵盖两大目标、二十个主要任务、四大保障措施,围绕商业航天产业发展,明确重点任务与发展路径,将聚焦卫星技术创新、产业生态构建等领域发力,推动卫星研发、应用等全链条升级,旨在提升珠海在商业航天领域的竞争力,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航天产业发展新高地。
《实施方案》提出两大目标,到2026年,珠海将培育一批商业航天高新技术及专精特新企业,引进2家以上重点企业,建设1个以上特色产业集聚区,生成典型应用场景方案,加速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到2028年,打造成为省内一流、区域特色鲜明的商业航天发展支点城市和卫星创新高地。
在创新能力建设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多项具体举措。搭建协同创新平台,支持企业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山大学珠海校区等高校、科研院所开展科技创新合作,依托各类创新主体组建创新联合体,共建研究院、实验室等创新载体,强化航天领域科技力量建设。
在关键技术攻关领域,鼓励企业和研发机构在星箭制造、星座组网与测运控、空天信息实时处理等环节发力,围绕卫星宽带通信系统核心零部件、空间引力波探测等领域,推动基础科学和产业技术融通发展,争取国家、省重点科技项目在珠布局,攻克“卡脖子”问题。
在产业布局优化上,珠海将按照“一核多点”架构,打造以高新区为核心,多区协同的商业航天产业空间布局。具体而言,香洲区打造高新技术研发及服务平台;金湾区重点布局航天装备产业,打造商业航天制造和维修集聚区;斗门区强化航天基础制造配套,探索打造商业航天总装基地;高新区重点布局卫星及应用、光纤器件等产业;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在相关海岛谋划设立卫星导航系统地面接收站点;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商业航天基础材料基地。
在应用场景拓展方面,《实施方案》提出推动重点行业应用规模化,在通信领域,依托商业化运营星座,为应急救援、智能网联等提供宽带广域通信服务;在导航领域,依托高精度位置服务体系,带动北斗终端在多领域规模化应用;在遥感领域,提升数据智能提取能力,在国土规划、环境监测等领域拓展应用场景。
同时,以消费需求为牵引,推动大众消费创新应用场景。组织卫星应用创意挑战赛,加大卫星直连终端等软硬件产品及服务研发宣传力度,开发航天文创与科普产品,推动商业航天IP内容孵化。
此外,珠海还将深化央地战略合作,落实相关战略合作协议,推进产业项目建设。增进区域互动协作,与北京、上海等地及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加强合作交流。推动国际交流合作,吸引国外先进技术成果转化落地,支持商业航天主体开展国际合作,参与外空国际规则制定。同时,健全行业管理政策体系,强化行业全过程监管,做好无线电保障,促进商业航天规范、安全、有序发展。
点击查看《珠海市推动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8年)》详情。
凤凰网广东发自珠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