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破解危险废物重点产生企业监管难题,推动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近日,珠海市生态环境局斗门分局(以下简称“斗门分局”)组织召开危险废物重点企业全链条监管学习交流会。会议邀请环境保护高级工程师作为固体废物领域专家进行指导授课,斗门分局相关监管和执法人员参加。
会议结合日常监管现状、存在问题、工作思考以及近期办理执法案例,围绕如何从原辅料溯源、生产工艺分析、水电数据监控等维度构建科学监管体系展开深度交流讨论。
与会专家提出“动态画像”监管理念,用数据模型破解监管盲区:“通过整合企业原辅料采购台账、生产设备运行参数、污水排放曲线与用电峰谷波动等数据,可以构建危险废物产排预测模型。例如,某工业企业若用电量骤增但污水量未同步上升,这提示执法人员应当核查是否存在非法转移或违规处置行为。”
同时,针对部分工业企业存在产废量不稳定、大幅下降或者某年度产废量畸低的波动趋势与工业产值趋势对比不相符合甚至呈相反走向的问题,专家建议从环统产值数据偏差的客观因素、当地特色电路板企业产废量波动的技术归因、工序复杂度差异和污泥干化技术的推广等多方面综合判断考量,一是可开展数据联动核查,要求企业提交产品信息、完整工艺流程、原辅料进货清单等参数,在此基础上对企业的危废产生量予以核算,确定合理的产废区间;二是实施分级预警制度,将上述计算所得合理产废区间与环统产值、危废实际产生量进行交叉比对,实施二级预警制度,有针对地对企业进行现场核查,切实解决企业监管难题。
斗门分局表示,下一步,将总结归纳此次学习交流的监管执法要点,更深一步分析危险废物重点监管企业存在的问题,将原辅料投用比、单位产品危废产生系数等指标纳入常态化核查体系,同时建立“红黄蓝”分级管控机制,对数据异常企业实施差异化执法、精准执法。
凤凰网广东发自珠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