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城市新中心、智能算力中心 珠海斗门部署高质量发展蓝图
广东
广东 > 城市 > 珠海 > 正文

建设城市新中心、智能算力中心 珠海斗门部署高质量发展蓝图

高水平建设城市新中心,建设低碳村、未来村,推动白蕉大桥、胜利大道开建,建设智能算力中心……新年新气象,珠海市斗门区部署高质量发展新蓝图。2月17日上午,斗门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开幕。

图片

开幕大会由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执行主席杨振照主持,斗门区委书记苏虎,斗门区政协主席苟冰,斗门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斗门区委政法委书记郑木水出席会议。斗门区委副书记、代区长王子程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斗门区深化践行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1313”思路举措,以拼促进稳增长、改革创新增动能,高质量发展迈出新的坚实步伐,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39.49亿元、同比增长1.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24.83亿元、增长2.7%,农业总产值100.02亿元、增长3.6%,固定资产投资248.9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5.06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343.31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2亿元、增长5.4%。

图片

2025年,斗门区确立了哪些新目标?

今年,斗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正增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上年持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2025年,斗门区重点抓好以下八大方面工作:

01

纵深推进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共建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

深入打造合作区战略拓展区。深化产业合作,推动形成“湾区创新+斗门智造”产业生态;深化与港澳在跨境商贸物流、科技创新赋能等领域合作;深入实施“湾区通”工程,落实各项便利措施;以文化习俗为纽带,共建人文湾区和休闲湾区。

高水平建设城市新中心。加快推进湖心新城市政建设,实现红心路、平华大道等9条道路通车;推动白藤湖文化站及邻里中心、农贸市场及白藤市民公园等项目交付使用,推进幸福河生态公园建设,加快推进西湖度假村升级改造项目;提升尖峰南片区综合服务功能,推进盛荣南路南段、水郡二路人行天桥建设,支持世荣万达广场打造珠西消费新地标,推动喜来登酒店建成开业。

深度融入珠西一体化发展。加强区域联动,协同推进珠西都市圈城乡统筹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推动南门大桥、斗门大桥改扩建工程,打通一批跨市道路;推动与中山、江门农文旅资源共享,打造“一程多站”珠西乡村休闲旅游路线,办好“珠西万亩油菜花嘉年华”等活动;争取在先行区内先行先试落地居住证互认、门诊异地就医结算等市级改革事项;建立防台风应急联动工作机制。

02

高质量建设全省“百千万工程”典型区,确保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

构建协调发展新格局。重点打造大沙农场未来乡村示范区精品工程;引导各镇各优其优、差异发展;依托5个试点村建设低碳村、未来村;实施建筑业企业结对帮扶、“百会进百村”、“双百行动”;拓宽人才回流渠道,聚力培育“新农人”。

推动富民产业提质增效。做深做活荔枝、鳗鱼、罗氏沼虾、青蟹、禾虫、黄沙蚬等“土特产”文章;高标准建设白蕉海鲈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加快白蕉海鲈产业服务中心、珠西农产品物流交易中心等项目建设;策划打造一批文旅、文创、康养等项目,塑造“湾区微度假、周末到斗门”的乡村休闲品牌。

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持续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全域推广“五个一”农房风貌提升模式;加大农村闲置物业盘活利用;优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协作湄潭县打造一批典型示范;探索斗门、阳西两地水产种业合作新模式。

03

坚持实体经济为本,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探索推进学前教育一体化管理资源中心建设,全力创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主动融入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珠西科学城建设;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及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力度。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继续发展壮大“3+1”主导产业;加快形成新能源、智能短途、家用电器产业集聚发展生态圈;启动低空经济产业园核心区建设;建设智能算力中心。

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深入实施工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四大重点行动;年内推动60家企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推动园区提档升级。推动富山工业园、新青科技工业园等一批园区时政道路提升改造、建成通车;打造“拎机投产”“拎包入住”的高质量产业社区;推动220千伏龙山变电站项目建设,完成110千伏黄金变电站项目建设;启动黄杨大道燃气管网建设。

04

全方位扩大内需,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激发消费潜力。提振家电、汽车、家装家居、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加快世荣兆业拉美商品展销中心、文旅体验中心等项目建设;拓展“两车北上”消费,提升白藤头海鲜市场周边环境,推动御温泉二期、旭日陶瓷艺术交流中心、花田水乡等项目开工建设;推动大信新都汇、招商花园城等丰富业态和服务;培育一批“斗门好物”“珠海老字号”。

强化重大项目牵引带动作用。推动白蕉大桥、胜利大道开工建设;莲鹤大道年内完成关键性工程;确保香海大桥西延线先行段工程、胜利路建成通车;推进机场北快线与西部沿海高速互联互通;推动8个重点水利项目建设;加快珠峰大道快速化提升工程、双湖路改扩建及北延工程等一批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斗门区保障性住房二期建设。

扩大对外开放。落实新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主动对接港澳社团、海外侨团、协会组织等开展投资推介;帮助高新技术、专精特新和单项冠军企业提升信用等级;大力发展中间品贸易和跨境电商;搭建斗门对接葡语系国家经贸合作平台。

图片

05

持续厚植生态本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推进绿美斗门建设。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5144亩;加快绿美广东生态示范点建设;打造莲洲五指山山地公园绿美新名片;分类有序推进全域“绿美庭院”创建;引导企业做好林业一二三产业认定申报工作。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珠峰大道乾务管网项目年内完工;全面完成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容竣工和环保验收工作;推进43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点“撤站并网”。

积极践行“双碳”战略。力争全年新增4家省级以上绿色工厂;力争全年新增4家省级以上绿色工厂;深入推进“光伏+建筑”省级试点,加快屋顶分布式光伏等项目建设。

06

不断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加快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善雅斗门”

强化精细化管理。年内改造不少于15个老旧小区;推进2个城中旧村综合性整治提升;开展4个小区燃气管道老化更新改造;规划建设约5000个停车位;推动数字城管平台智慧化升级。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深化“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和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全面落实平安珠海建设“1+5”系列行动;探索打造“熟人社区”;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

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推进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工匠学院”建设;实施新来斗就业青年人才住房“一免两减”政策;推进区域紧密型医共体和中医医联体建设;加快推进遵医五院三期建设、区侨立中医院创建三级甲等中医院;推动区侨立中医院门急诊医技楼、白藤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院配套工程投入使用;推进六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址重建;实施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

07

深入开展“企业服务年”行动,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着力优化市场监管。全面推行“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检查模式;整顿和规范建筑业市场秩序;完善政府投资项目代建机制;健全建筑市场信用评价体系。

着力完善企业服务。加快区级市民服务中心建成;完善“一门式”政务服务模式;成立区级企业服务专班;建立涉企问题高效闭环解决机制;完善园镇互动机制。

着力推进项目落地。完善招商工作机制,打造专业化招商队伍;做实挂图作战工作机制,完善全闭环集成服务;积极帮助企业项目争取超长期国债、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资金等支持。

08

全面履行政府职责,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打造服务型政府。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深化法治政府建设,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持之以恒正风肃纪。

来源:今日斗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