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最严新政令搅动光伏行业

平价上网“曙光初现”

概念股暴跌、现金流切断、金融端调整……在创造光伏发电新增装机连续5年全球第一之后,高速发展的光伏行业突然被下了一道“限制补贴”通知,要求严格控制光伏装机规模,长期依赖补贴而生的行业因此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创。本文通过还原“光伏新政”下发的来龙去脉,试图以此管窥中国新能源行业的发展,也希望找到以下问题的答案:为何管理层要中断对光伏行业的补贴?光伏圈藏着怎样的秘密?“后补贴时代”的光伏企业要如何面对未来?

光伏 新政 光伏“断奶”:最严新政助推平价上网

像是赛道上突然升起一道坎,高速行驶的光伏行业停工潮骤起,负面消息此起彼伏。6月1日,一道严控光伏补贴项目的通知下发,光伏行业持续多年的火热陷入瞬间停止和群体性迷茫。而就在此前一天,光伏人士还穿梭于第十二届国际太阳能光伏展会中,行业似乎一片欣欣向荣,光伏最新规模也在印证着这一结论,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4月末,光伏装机已超过1.4千瓦,已超出《十三五规划》中2020年应达到的规模。[详细]

野蛮 生长 乱象丛生:巨额补贴难支光伏漏洞

光伏行业发展十年以来,企业因高度依赖补贴带来的弊病远不止能源浪费,由于长期喂养形成的巨婴症,制造产能严重过剩,劣质产品仍占据一定市场份额,金融风险以及土地寻租等问题也逐渐暴露。分布式光伏爆发式增长中,翻新光伏组件冒充全新组件,甚至以空头项目骗取国家“光伏扶贫”政策补贴的例子层出不穷。以光伏贷为例,2016年起,银行开始通过“光伏贷”模式介入户用项目,为吸引投资者,甚至提供零首付服务,很多家庭光伏系统集成商都倾向于光伏贷模式,但这一优惠政策同时吸引来不少不法分子。[详细]

严控 规模 光伏行业“后补贴时代”:限规模、限指标

一面是超规模增长的光伏装机量,另一面是大量拖欠的补贴和能源浪费,决策层陷入两难。出于对行业发展的担忧,补贴额度依然高企,光伏行业犹如襁褓中的婴儿被长年庇护着。 寄生虫般依赖补贴的光伏行业让市场人士充满担忧,苏宁金融研究院研究员江瀚指出,当产业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之后,补贴不仅不能促进产业的发展,反而会让产业产生一种负激励效应。高额的补贴会让产业产生依赖,产业发展畸形、自身造血能力滞后,很多企业甚至成为了依赖于政策的寄生虫,而没有独立应对市场的能力。2018年出现转机。[详细]

未来 发展 光伏新政逼退落后产能 平价上网"曙光初现"

事实上,就在光伏新政出台的前一周,光伏行业协会秘书长王勃华在公开发言中提示了产能过剩的隐忧。在此背景下,不少光伏企业负债率逐年攀升。市场人士分析,处于业内第一梯队、成本管控能力强的大企业可以从国外市场获得支撑,中小企业则很难度过行业寒冬。欧美国家光伏产业普遍经历过与中国类似的“补贴-降补”的生命历程。其中德国光伏行业因降补造成剧烈洗牌,尤为值得镜鉴。在6月13日国家能源局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也介绍,三部委在政策研究制定过程中,借鉴了德国、西班牙、捷克等国家经验。[详细]

6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表示,自发文之日起,新投运的光伏电站标杆上网电价每千瓦时统一降低0.05元,I类、II类、III类资源区标杆上网电价分别调整为每千瓦时0.5元、0.6元、0.7元(含税)。

新投运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的分布式光伏项目,全电量度电补贴标准降低0.05元,即补贴标准调整为每千瓦时0.32元(含税)。符合国家政策的村级光伏扶贫电站(0.5兆瓦及以下)标杆电价保持不变。 暂不安排2018年普通光伏电站建设规模,在国家未下发文件启动普通电站建设工作前,各地不得以任何形式安排需国家补贴的普通电站建设。

第四期
责任编辑:谢莹洁
设计:梁丽琨
制作:麦巧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