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秀区 | 越秀山畔法治行 全链服务暖民心
广东
广东 > 法治 > 正文

越秀区 | 越秀山畔法治行 全链服务暖民心

编者按

法治兴则国家兴。近年来,广州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涉外法治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紧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部署要求,始终将法治作为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以法治赋能高质量发展,以创新深化治理实践,书写新时代法治建设的“广州答卷”。市委政法委统筹从8月至9月开展“激情全运 法治同行”2025年广州法治建设主题宣传月活动,并在“广州政法”新媒体端特别推出“激情全运 法治同行”专栏专题,全景展现立法、执法、司法、守法领域的丰硕成果,传递法治广州的力度与温度。

图片

越秀区坚持干字当头、实字为要,紧紧围绕“拼经济、保安全,办全运、提品质”工作主线,以数字政务提效,以法律服务护航,突出精准、高效供给,线上线下齐发力,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法治活力。

坚持数字赋能

政务服务更加便民惠民

越秀区通过引入DeepSeek大模型技术,全新升级“艾小越”政务机器人,大力提升“法治+数治”服务能力。

升级后的“艾小越”已实现法律咨询、便民服务、惠企政策等8000余事项的精准应答。通过动态知识图谱解析复杂咨询需求,答复准确率达99%,效率较人工提升80%,已服务超33.3万居民群众。部署接入“小律同学”知识库,实现政务专用法律深度检索服务,为用户提供全方位、多样化的法律咨询解决方案。

“艾小越”先后获评中国政务服务人工智能应用典型案例(十佳)、“粤有数”数字化治理优秀案例、首届中国人工智能赋能城市治理优秀实践案例。

图片

越秀区创新打造“艾小越”政务机器人

坚持法治为民

公法服务更加可感可及

越秀区深度挖掘法律服务资源潜力,统筹法律服务资源,助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高效运行。

健全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推动全区222个社区配备社区法律顾问,配备比例达100%,引导法律顾问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工作。2025年以来,全区各人民调解委员会共调解民间纠纷3821件,其中成功调解了3809件,调解成功率达99.69%。

推进专业性、行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在全国率先成立法治非诉中心,新设广东知识产权保护协会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等6个行专调解组织,指导5个行专调解组织与区法院签署多元解纷协议,满足人民群众多元解纷需求。

探索设立特色品牌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室)。梅花村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设立家事纠纷品牌调解工作室,获评“广州十大‘网红’镇(街)公法站”。白云街道成立“法护未来”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保障青少年合法权益。农林司法所获评市首批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基层先进典型及广州市示范司法所。

图片

农林司法所“宪法宣传周”活动现场

坚持多维发力

法律服务更加高质高效

拓展涉外法律服务平台。越秀律师积极护航重大涉外经贸活动,连续4届为广交会展客商提供专业法律服务。联合区法院、广州国际商贸商事调解中心,共同设立广州国际商贸商事调解中心越秀工作室,为涉外民商事纠纷主体提供多元、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务。设立登峰街外国人法律服务工作室、涉侨法律服务工作室涉外法律服务平台,为外国人群体、侨胞侨眷和涉外企业等提供矛盾纠纷调解、跨境争议解决等优质法律服务。

树立法律援助服务典范。2024年,越秀区法律援助处两宗案件入选广州市年度民事法律援助十大典型案例,其中1宗入选广东省年度民事法律援助十大典型案例,案例全文获《司法所工作》刊登。2025年,越秀区法律援助处1宗案件入选广东省年度刑事法律援助十大典型案例,是全市唯一入选案例。

深化法律人才队伍建设。越秀区持续推动法律服务行业以专业素养护航经济发展,以职业精神传递法治温度。加速推动“越揽众星”人才引育扶持社会事业人才倍增行动落实落细,积极开展内地与港澳律师事务所合伙联营机制改革,不断壮大法律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