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法治兴则国家兴。近年来,广州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涉外法治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紧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部署要求,始终将法治作为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以法治赋能高质量发展,以创新深化治理实践,书写新时代法治建设的“广州答卷”。市委政法委统筹从8月至9月开展“激情全运 法治同行”2025年广州法治建设主题宣传月活动,并在“广州政法”新媒体端特别推出“激情全运 法治同行”专栏专题,全景展现立法、执法、司法、守法领域的丰硕成果,传递法治广州的力度与温度。

近年来,荔湾区委依法治区办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永庆坊考察时提出“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的重要指示精神,立足广州老城区和岭南文化核心区的区域定位,聚焦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活化、治理中的难点痛点问题,将法治建设与历史文化传承深度融合,系统推进永庆坊岭南特色法治文化街区建设,探索形成极具区域特色的法治文化街区治理路径。2025年,该项目成功入选政法改革省级创新试点项目,居民普遍赞誉“民主馆里说民意、榕树角下议街事”的共治氛围,游客纷纷点赞“游船学法、粤剧听法”的创新体验。法治让治理“更有章法、更有温度”。
榕树议事汇民意 民主协商促善治
创新打造“榕树头议事角”。“榕树头议事角”每月第2个星期四召开党员议事会,第4个星期四召开居民群众议事会,并在榕树头下设立“书记信箱”,制度化解决微改造中产权纠纷、环境整治等公共事务,逐步形成“居民议事、多元协商、共同缔造”治理模式,显著提升了群众的参与度与认同感。

榕树头议事角开展活动
建成全市首个区级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馆。依托永庆坊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区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馆集成人大代表联络站、基层立法联络点等功能,12名人大代表轮流驻点,每月开展人大代表联络站接待日活动,并安排2–3名代表值班,接访群众的同时征集立法建议,实现民主决策公开透明。
推动成立共同缔造委员会。针对恩宁路历史文化街区微改造、风貌保护等难点问题,推动成立恩宁路历史文化街区共同缔造委员会,广泛吸纳居民、设计师、专家顾问、“两代表一委员”等多方主体,全程参与永庆坊微改造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等各环节。委员会坚持重大事项集体讨论制度,充分践行“自己的事自己议、大家的事商量着办”理念,有效破解历史街区治理中的“疑难杂症”,为永庆坊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活化利用提供坚实保障。
岭南非遗巧活化 法治宣讲传新唱
活化运用岭南非遗元素。将普法宣传同粤剧、游船、榕树头等元素深度融合,创新推出《法治荔湾》《平安荔湾》粤曲新唱等节目,让法治内涵融入街坊熟悉的腔调,入耳入心。巧妙运用AI普法宣传员项目制作非遗普法短视频,有力提升普法宣传的时效性与覆盖面。荔枝湾畔,“民主号”“法治号”主题游船扬帆起航,将普法宣传巧妙嵌入岭南水乡画卷,化作流动的风景。

主题普法现场上演民法典“粤剧新唱”
普法与文化传承实现深度融合。同步开发“法治城市定向”与“法治研学”双路线,引导市民在行走荔湾、感受风情间潜移默化接受法治熏陶,构建起“入景即入法”的宣传格局。结合街区清代民居林立特色,对4个法治主题口袋公园进行“微改造”,让法治精神在烟火日常中生根发芽。榕树头下开设法治讲堂,普法志愿者运用通俗语言讲述法律故事,以接地气方式让法治文化融入群众日常生活。
文物保护有章循 赓续老城新文脉
健全制度规范,文物保护有章可循。指导编印《荔湾区文物保护宣传手册》及办事指南,制定《荔湾区文物保护监督员管理办法》等9项制度,完善巡查监督审批机制,填补制度空白,为文物日常守护提供精细化操作依据。
强化专业支撑,筑牢法治监管根基。成立区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汇聚规划、建筑、法律、文博等领域权威专家智慧,深度介入街区更新改造的规划论证、设计审查、施工监督全过程,确保“依法保护、科学利用”理念贯穿文物活化利用全生命周期,为历史文化街区的风貌延续与可持续更新提供法治保障和专业支撑。
下一步,荔湾区委依法治区办将持续推动“法治+民主”“法治+文化”双向融合机制走深走实,以更高标准推进法治街区提质扩面,为广州法治建设贡献荔湾智慧,全力打造彰显岭南韵味的法治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