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法治兴则国家兴。近年来,广州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涉外法治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紧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部署要求,始终将法治作为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以法治赋能高质量发展,以创新深化治理实践,书写新时代法治建设的“广州答卷”。市委政法委统筹从8月至9月开展“激情全运 法治同行”2025年广州法治建设主题宣传月活动,并在“广州政法”新媒体端特别推出“激情全运 法治同行”专栏专题,全景展现立法、执法、司法、守法领域的丰硕成果,传递法治广州的力度与温度。
法治化营商环境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2025年,海珠区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关键任务,通过整合资源、健全服务、参与立法、深化普法等举措,激活法治新动能,推动法治化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建强法律服务矩阵
打造“琶洲法治会客厅”平台。海珠区持续聚焦游戏、低空经济、数字版权等新业态,整合律师、公证、调解、仲裁等法律服务资源,同步上线六大服务板块,并设立企业联系点42个,为企业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法治服务。
6月,政企法治互动平台“琶洲法治会客厅”大型交流活动顺利举行,成功打造海珠区数字经济法治服务全新“展示窗口”。活动现场,26名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正式受聘。他们将深入到一线、深入到群众、深入到现场,当好社情民意的“征集员”和行政机关履职的“监督员”,与平台同向发力,为规范涉企执法再添一道“法治探头”。目前,“琶洲法治会客厅”已为区域内52家初创企业精准匹配共享法务团队,并开展“一对一”靶向式服务。
“琶洲法治会客厅”揭牌仪式
举办“法治沙龙”活动。创新联动广东省法学会信息通信法学研究会、广州互联网法院、区法学会、华南师范大学等多方力量,聚焦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领域,定期举办“法治沙龙”,组织法学专家、资深律师以及天猫、阿里等知名企业代表等,围绕互联网广告管理、数据要素价值创造与治理等深入研讨。截至目前,已成功举办7期,为企业未来发展规划、健康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设立“反向飞地”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在“清新—海珠产业投资促进中心”挂牌建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靠前对接企业需求,提供法律服务咨询、国际国内民商事仲裁、公证办理、商事调解、法律援助、共享法务等服务。自设立以来,已促成19家企业签约,提供咨询服务140余宗,帮助防范法律风险20余个。
法律顾问在“反向飞地”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为企业提供咨询
夯实良法善治基础
构建“立法直通车”沟通机制。建立健全部门间沟通协调机制,协助省、市就《广州市绿色金融条例》《跨境电子商务促进条例》等征集意见45件次,推动基层单位与立法部门“无中介”沟通,让立法更贴合企业实际需求,切实提升民主立法实效。
打造“烟火海珠”共治样板。针对街头卖艺治理难题,与政法、民政、城管、公安等单位书面咨商、梳理堵点,形成“严管厚爱”立法思路建议,为留住城市烟火气提供海珠方案。
开展“制度体检”专项清理。开展政府规范性文件“大起底”、涉民营经济促进法等专项清理,对部分行政规范性文件提出清理意见,引导政策起草单位尽快启动修改计划,保障法律政策体系上下贯通、有机统一。
筑牢法治意识城墙
织密“法润万家”宣传网络。以社区、校园为重点,开展《广州市城中村改造条例》《广州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条例》等立法项目主题宣传及全民禁毒宣传月活动,通过普法集市、大讲堂、以案释法、法律咨询、有奖问答、法律盲盒快闪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提升普法实效性,营造浓厚法治氛围。
厚植“法护民企”营商沃土。2025年5月《民营经济促进法》实施以来,海珠区组织律师事务所、公证处及18条街道,将“法护民企”宣传月活动延伸至园区、企业一线。通过5轮“法治体检”,同步开展专题讲座与“一对一”咨询,围绕市场准入、产权保护、融资支持等关键“症结”,精准号脉,为160余家企业送上“法律锦囊”,量身定制法律风险防控“药方”,真正实现“政府有为,企业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