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项“全国首个”!广州南沙交出高质量“科创答卷”
广东
广东 > 大湾区 > 正文

多项“全国首个”!广州南沙交出高质量“科创答卷”

图:南沙港码头(南沙区宣工图)

图:南沙港码头(南沙区宣工图)

作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要承载区的南沙,立足国家战略与湾区发展双重风口,携手港澳推动科技力量整合,正驶入科技创新的快车道,不仅促成一批新兴产业“落地生花”,更吸引全球人才在此“扎根绽放”。

2022年6月,国务院印发《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指出南沙应加快科技创新发展,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更好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三年时光流转,南沙书写了怎样的“科创答卷”?

2025年8月4日发布的《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显示,南沙的科技创新正加速转化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活力。在建设科技创新产业合作基地方面,南沙以“首创式创新”取得多项“全国首个”创举,落地多个科研中心,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300家,年均增长21.5%,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至37.8%。

这片803平方公里的热土提交了一份怎样的科创“成绩单”?

南沙聚力联合创新,搭建中国首个以“点对点”跨境专线联通内地和港澳的高性能技术数据处理服务平台,落地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应用场景创新中心,推进19个粤港澳联合科技攻关项目,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建成开学,其科创成果转移转化基地入驻创新项目32个。

南沙集聚高端人才,首创港澳工程专业人才职称评价标准体系,27名港澳工程专业人才获评内地职称;加快建设国际化人才特区,引进国际高端人才数量年均增长55%。

南沙建强科创平台,布局中国自主研发的首个海陆结合的国家科技基础设施——冷泉生态系统,落户我国首个深海资源领域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集聚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省实验室等新型研发机构22家,建成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8家、企业技术创新中心34家,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5.48%。

在技术、人才、平台等资源要素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南沙同步做优产业体系。其建成中国首条L4级自动驾驶公交环线,启用全国首个低空飞行器风洞,发布中国首个全空间全要素无人体系示范应用场景,推进国家智能交通先导应用、智能网联汽车应用试点,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300家、年均增长21.5%,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至37.8%,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提升至75.9%。

随着基础研究与原始创新能力发展的走深走实,南沙将引导更多创新源头活水流入产业生态,加快新业态、新动能的形成,为粤港澳携手迈向世界一流湾区贡献“南沙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