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中山市博物馆联合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等五家文博单位精心打造的“云帆稳过伶仃洋——‘南海Ⅰ号’与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特展正式拉开帷幕。200余件(套)“南海Ⅰ号”出水文物及广州地区出土精品首次在中山展出,借助五大主题展区,还原宋代海上丝路的繁荣盛景。
7月5日,“云帆稳过伶仃洋——‘南海Ⅰ号’与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特展正式拉开帷幕。(王云 摄)
“南海Ⅰ号”被誉为“海上敦煌”,截至目前,已出水超18万件(套)文物,涵盖瓷器、金银器、铜钱、生活用具等诸多门类,每件都承载着厚重历史。
此次展览以“南海Ⅰ号”为叙事主线,巧妙设置了“海贸兴起 丝路遗珠”“舟舶继路 商使交属”“海路通达 百业勃兴”“货通四海 泉流八方”“广南通途 海永无波”五大板块,系统且全面梳理了宋代的贸易政策、市舶制度、外销产业、航海技术以及航线网络。
本次特展中,200余件(套)“南海Ⅰ号”出水文物及广州地区出土精品首次在中山展出。(王云 摄)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副馆长郭亨文表示,“南海Ⅰ号”出水文物实证了宋代“以瓷换香”的独特贸易模式,反映出宋代经济的繁荣与开放,也为现代贸易模式提供历史经验。
展览策展人、中山市博物馆本土文化研究室主任陈波介绍,特展突破传统陈列模式,以“人物—技术—政策—航线”四维逻辑巧妙串联展品,为观众呈现一个立体、多元的宋代海洋贸易世界。如船载“德化窑青白釉印花执壶”(一种便携水壶)揭示宋代陶瓷匠人针对东南亚市场的定制智慧,出水铜钱串印证宋代“泉流八方 的货币流通体系。
市民群众参观特展。(王云 摄)
开幕首日,中山市博物馆内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来自广州、深圳等地的观众纷至沓来。深圳观众钟女士惊叹于宋代成熟的“定制经济”,中山观众王先生则对宋代先进的航海技术赞叹不已。
此次展览是在中共中山市委宣传部的指导下,中山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联合粤港澳大湾区等文博机构共同举办的跨区域合作项目。这一合作模式打破地域限制,整合各方资源,为观众呈现了一场高规格、高质量的文化盛宴。据悉,展览将持续至10月8日。
凤凰网广东发自中山
来源:中山市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