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机绿洲、开放热土 中山向全球发出邀约
广东
广东 > 城市 > 中山 > 正文

商机绿洲、开放热土 中山向全球发出邀约

深中通道周年累计车流突破3100万车次、“2+8”产业载体格局全新亮相、3300亩土地620万㎡厂房“挂榜招商”,现场198个签约项目意向投资1059亿元。这一组组亮眼数据,出现在6月30日举办的2025中山招商推介大会上,勾勒出中山蓬勃发展的强劲脉搏。

商机绿洲、开放热土 中山向全球发出邀约

主分会场,商机潮涌

2025中山招商推介大会首设分会场,中山主会场与北京、杭州两个分会场同步举办,集中展示中山广阔的机遇空间、充足的产业空间。当日,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余位客商、15国驻穗领事馆代表及外国在华商协会代表齐聚主会场,共赴这场以“投资中山 共赢未来”为主题的招商盛宴。

北京、杭州分会场同步开展产业对接。在北京,中山与多家企业现场签约,翠亨新区发布6个合作项目、4个科技应用场景;在杭州,火炬高新区围绕光电光学、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举办四场精准对接会。

大会现场气氛热烈,商机涌动,中山正以开放包容姿态、优厚的政策、完善的服务,向球发出诚挚邀约,邀请全球投资者共绘“黄金内湾”的时代蓝图。

商机绿洲、开放热土 中山向全球发出邀约

深中通道赋能,中山成为“半小时经济圈”核心

作为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的标志性工程,深中通道日均车流量达8.6万次,成为全球最繁忙的跨海通道之一。这条“黄金大道”不仅将深圳与中山的陆路通行时间缩短至30分钟,更推动两地在规划、营商环境、产业、交通、创新、公共服务“六个一体化”领域深度融合。如,翠亨新区4万亩临深产业带对标深圳优化用地规划,735项“深中通办”政务服务实现“指尖融合”,“深圳总部+中山基地”产业协作模式加速落地。2024年,深中技术合同额近1亿元,同比飙升80%。

“从深圳机场到中山约30分钟,和到深圳市中心差不多。”香港新华集团董事、粤港澳大湾区总裁蔡展思的亲身经历,折射出中山区位价值的跨越式提升。

携计划总投资10亿元项目而来的深港投资联合会、深圳市华尔街文化投资有限公司会长、董事长王希常表示,当日一早从香港出发,仅耗时不到两小时便抵达会场,高效交通网络亲身可鉴。

“中山海运通江达海,陆运四通八达,空运便捷高效。”本次大会上,中山市副市长周作德作中山市投资营商环境推介,国家一类口岸中山港1小时直达香港维多利亚港等四大深水港,新中山客运口岸50分钟直达港澳;经深中通道半小时通达深圳,南中城际铁路(在建)45分钟达广州珠江新城,四纵五横高速网1小时联通湾区,黄埔货运站对接中欧班列;周边环绕五大机场,其中深圳机场半小时即可抵达。大湾区首条跨海低空物流航线已在中山启用。

商机绿洲、开放热土 中山向全球发出邀约

千亿元项目扎堆落地,“双核八翼”全新亮相

本次招商大会签约项目中,制造业占比近80%,涵盖低空经济、储能、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领域。挪威广东商会推动的新能源储能项目、丹麦企业参与的绿色基建合作、墨西哥李氏集团的跨境贸易平台等国际合作项目尤为亮眼,彰显中山“制造业强市”的全球吸引力。

产业落地的底气来自哪里?周作德介绍,中山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前景广阔的产业发展空间、诚意满满的惠企政策及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越环境。其中,中山通过“工改”累计拆除整理低效工业用地近5万亩,推动1.3万亩商住用地转为工业用地,年内可供出让产业用地达2万亩。新发布的“2+8”产业载体格局中,火炬高新区与翠亨新区作为“双核”引擎,重点布局生物医药、新一代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岐江新城经济开发区等8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则形成“上下楼就是上下游”的产业生态。

作为长期关注家乡发展的侨商,挪威广东商会会长、李氏投资(挪威)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祯杰表示,中山产业基础雄厚、区位优势显著,兼具成熟供应链与丰富技术落地场景,随着深中通道通车潜力无限。目前,他正积极推动新能源储能项目落地。

丹麦王国驻广州总领事沈博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深中通道通车一周年意义重大,其桥梁涂料由丹麦企业提供,这让我倍感自豪。”他认为,中山在粤港澳大湾区中是一个非常具有区位优势的城市。特别在绿色转型领域,其对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污染防治实践,对于外国尤其是欧洲投资企业来说极具吸引力,能为企业减少很多投资顾虑。

在当日签约活动中,中山市口岸局、神湾镇政府与香港游艇协进会三方代表签署合作备忘录。中山市宏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经理黄灿河表示,此次签约对企业发展带来极大利好,可有效降低船舶维修成本。

“简单交流了两次,我们就落户火炬高新区。”深圳长微科技半导体有限公司总经理吴俊杰坦言,中山优良的营商环境、工业氛围、政府的服务态度,及深中通道便利的交通等,是吸引公司快速落地中山的原因。

商机绿洲、开放热土 中山向全球发出邀约

海纳百川,以开放胸襟汇聚全球发展智慧

站在深中通道通车一周年的新起点上,中山正以千年香山的开放胸怀,加速推进“黄金内湾”建设。此次大会上,也不乏各界为中山高质量发展、为大湾区产业协同发展建言的心声。

香港再出发大联盟秘书长、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谭耀宗提出,中山可借鉴香港在金融创新、专业服务、国际化运营等方面的先进经验,推动两地产业链深度融合,共同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创新体系。

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范衠认为,中山地处大湾区核心,兼具宜居宜业与临近港澳深的区位优势,既利于科研人员潜心研究、快速获取AI前沿信息,又能借助本地制造业实现科研成果转化。针对中山高校资源尤其是顶尖大学偏少的现状,他建议借鉴周边城市经验,推动电子科技大学中山校区提升办学层次,并加强与香港、深圳高校及科研机构合作,借助香港高校在深分校等资源深化产学研联动,以更好承接港澳创新资源。

中山海纳百川,将以开放胸襟吸纳全球发展智慧,汇聚成大湾区“黄金内湾”的奔涌浪潮。

“欢迎国内外的人才,欢迎国内外的企业到中山来,一起奋斗,共创未来!”中山市委书记郭文海向全球发出邀约。

凤凰网广东发自中山

【采写】曾书琼

【拍摄】李颖菲 于清 彭佳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