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山市场监管3月10日消息,为进一步提升消费者维权意识,加强对商家经营行为的规范引导,促进消费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中山市消委会发布中山2024年度消费维权十大案例。
此次发布的十大案例涵盖珠宝、家具、婚介、影楼、美容美发、定制家具、餐饮、净水器、驾考培训、汽车销售等多个领域,通过对案例的剖析,为广大消费者和商家提供有益参考借鉴,让消费者提高警惕、理性消费,切实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以下为涉及黄金、家具的典型案例:
案例一
“一口价”黄金有猫腻,知情权保障是关键
案情简介:
2024年9月27日,消费者李女士在中山市大涌镇某珠宝店购买黄金戒指。购买时,李女士多次向柜员询问克重,然而柜员只是强调双节活动价格优惠,并未告知李女士真实克重。李女士回家后自行称重,发现戒指仅1.5克,而价格却高达1909元,折合1272.67元/克,远远超出当天615元/克的金价。李女士感觉上当受骗,要求退货退款,在与珠宝店协商无果后,投诉至中山市消委会。
调解过程和结果:
接诉后,经中山消委会工作人员调查,珠宝店负责人回应称,目前店内黄金首饰的计价主要分为“按克计价”和“一口价”两种方式。“按克计价”黄金,通常在克重价格外,还需收取一定的加工费。而“一口价”黄金饰品因为采用了特殊工艺,在颜色、造型上更新颖美观,因此,“一口价”黄金饰品的每克单价往往比“按克计价”的黄金要高。
消委会工作人员指出,即使是“一口价”黄金饰品,其成分、重量等信息与消费者交易有重要的利害关系,珠宝店理应把成分和重量标注出来,让消费者在充分知情的情况下作出购买选择。
经消委会调解,珠宝店为李女士更换了一枚黄金戒指,李女士接受调解。
案例点评: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明确规定,消费者对商品的真实情况有知悉的权利,经营者提供商品的有关信息要真实、全面,不得作出虚假或者误导消费者的宣传。即使是本案中的“一口价”黄金饰品,其成分、重量等信息与消费者有重要的利害关系,商家理应把成分和重量标注出来,让消费者在充分知情的情况下去作出购买的选择。
同时,《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明确规定,不标示或者显著弱化标示对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不利的价格条件,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属于价格欺诈的禁止行为。广大珠宝商家应依法依规诚信经营。
中山市消委会提醒广大消费者,当前的“一口价”黄金饰品买卖,听起来简单明了,但这类销售模式往往暗藏“玄机”,多数情况下,“一口价”往往只标注价格、含金量、工艺,很少在显著位置标明克重,更有甚者完全不标克重,或是避而不谈,“一口价”不仅容易在初始交易环节误导消费者,也往往在后续退换货等环节面临诸多困难,消费者选购应审慎。
案例二
成功调解家博会投诉,助消费者挽回损失
案情简介:
2024年8月,消费者范女士、郑女士在中山市某博览中心家具展销会上订购了展销商深圳市某宝龙家具,并约定具体发货时间。然而,此后商家却迟迟未履行发货义务。消费者依照预留地址前往深圳某宝龙进行交涉,却发现并无此公司存在。向展销会主办方反映,其表示消费者未向其统一缴纳款项,亦未使用其统一的销售单据,故而自动丧失了家博会所承诺的售后有保障等相关权益。随后,范女士、郑女士投诉至中山市消委会,要求深圳市某宝龙家具、主办方以及场地出租方中山市某博览中心共同承担连带责任。
调解过程和结果:
中山市消委会在接到投诉后,即前往场地出租方中山市某博览中心展开调查。中山市某博览中心运营方表示,已对有关消费者的投诉予以高度关注,并正在加紧与展销会主办方以及展销商深圳某宝龙进行沟通协调。其后,中山市消委会持续跟进,多次致电了解事件进展情况。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之下,消费者范女士、郑女士最终顺利收到了订购的家具,挽回经济损失2.6万元。
案例点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三条规定:“消费者在展销会、租赁柜台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或者服务者要求赔偿。展销会结束或者柜台租赁期满后,也可以向展销会的举办者、柜台的出租者要求赔偿。展销会的举办者、柜台的出租者赔偿后,有权向销售者或者服务者追偿。”据此,范女士、郑女士可要求参展商家继续履行合同,或者解除合同,并要求参展商家返还货款并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同时,主办方、场地出租方承担连带责任。
家具展销会汇聚众多品牌和各类风格的家具,满足个性化需求而且参展商会推出优惠活动和折扣,消费者可通过比较获得高性价比产品;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虚假宣传、质量不过关、售后服务不到位等。尽管法律规定展销会举办者和场地出租方对参展商家的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但在实际操作中,消费者在遇到售后问题时,可能会面临沟通协调困难、解决时间较长等问题。中山市消委会提醒消费者参加家具展销会需理性,注意防范消费风险。
凤凰网广东发自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