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珠海淇澳担杆岛省级自然保护区3月10日消息,日前,广东珠海淇澳-担杆岛省级自然保护区、北京师范大学白腹海雕调查监测组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渔农自然护理署开展白腹海雕同步调查,深入了解白腹海雕在两地的种群数量、分布规律及繁衍行为特征等信息,为制定更有效的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外伶仃岛上以白腹海雕等海鸟为主题的生态科普墙
白腹海雕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誉为“海上猛禽之王”,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珠海淇澳-担杆岛省级自然保护区作为白腹海雕的重要栖息地,近年来致力于该物种的保护和研究工作,香港地区同样拥有稳定的白腹海雕种群,两地于今年2月中下旬合作开展同步调查,可避免重复计数,获得更准确的种群数量数据,对于了解白腹海雕的种群现状和变化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珠海调查团队调查监测白腹海雕
香港特别行政区渔农自然护理署工作人员调查监测白腹海雕
据了解,调查期间,珠海和香港调查团队均采用定点观察法,记录白腹海雕的数量、行为、栖息地等信息。同步调查范围涵盖珠海担杆列岛、佳蓬列岛、三门列岛、隘洲列岛、蛛洲列岛等区域,以及香港东、南、西面海域。
此次珠海与香港渔农自然护理署的同步调查,是粤港澳大湾区生态保护合作的重要举措。未来,双方将持续开展白腹海雕同步调查,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继续加强交流合作,共同守护好大湾区海域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凤凰网广东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