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新区:创新链产业链“双链”融合驱动高质量发展
广东
广东 > 正文

长春新区:创新链产业链“双链”融合驱动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产业是发展的重要载体,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围绕培育壮大生物医药、光电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长春新区每年新引进产业项目100个以上,特色产业园区发展到45个,规上工业企业发展到193户。

聚焦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长春新全面实施由班子成员挂帅的“链长制”,实行产业链+创新链“双链包保”,坚持龙头企业牵引,特色园区承载,招商、项目、扩能协同发力,加快推动四大主导产业向规模化、高端化、集群化发展。

以光电信息产业为例,长春新区光电信息产业培育引进了希达电子、禹衡光学、吉大正元等企业450余户,主要产品包括LED显示屏、通讯设备及器材、激光器、光学镜头、光电编码器等领域,搭建了多个产业发展链条,形成了“屏、端、网、云、智”全领域、高端化的光电信息产业集群。

长春新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长光卫星是国内唯一一家集卫星研制、运营管理到信息服务的全产业链高新技术企业,“吉林一号”卫星在轨总数达到83颗,建成我国最大的商业遥感卫星星座。

长春新区另一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长春禹衡光学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金属光栅图像编码器与2022年实现量产,填补了我国同类产品空白,打破了国外垄断,将应用于卫星的精密转动机构。

产业是发展的重要载体,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长春新区通过打造“政产学研金介用”高度融合的自主创新体系,持续激发市场主体和科研人员创新创业活力,逐步形成了“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为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提供了强大支撑。

“在成果转移转化过程中,我们依托国内科研机构的技术资源,遵循整合资源、聚集要素、构建平台、强化服务的思路,不断完善服务体系。”吉林省光电子产业孵化器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嵩介绍,目前孵化器在孵企业66家,累计毕业企业150余家,上市(挂牌)企业1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6家。

像光电子产业孵化器这样的科研孵化平台,近年来已有多家落地长春新区。截至目前,长春新区集聚国家级研发机构5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近100个,各类孵化载体58个。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加速集聚,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正为长春新区光电信息、生物医药、航天信息、先进制造等产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年末,长春新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798户,占全市1/3,占全省1/4;“专精特新”企业达到322户,其中国家级23户,占省市比例分别为38.3%和57.5%。

对于面向未来产业的“双链”布局,长春新区将在实施产业链创新链“双链长制”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双链包保”,以创新链、产业链“双链”深度融合,驱动高质量发展,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开创新区创新发展、率先突破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