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光深圳|包英丹:时尚产业融合新生代群体需求 顺应可持续化发展趋势
广东
广东 > 城市 > 深圳 > 正文

聚光深圳|包英丹:时尚产业融合新生代群体需求 顺应可持续化发展趋势

自动播放

11月30日,由中共深圳市委网信办指导,凤凰网主办的“聚光深圳”国际交流会客厅第二场论坛——《创新无界,时尚与创意设计融合发展赋能城市》在线上播出。该活动旨在打造兼具思想性、开放性和影响力的国际化线上交流平台,通过聚焦城市文化、公共服务等领域深圳的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交流国际经验,提升深圳的国际影响力。

自200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启动“创意城市网络”至今,全球共有246座城市加入。用“创意”来探索未来城市的发展逐渐成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全球创意城市是如何培育创意文化的土壤的?“设计之都”应该具备哪些特点,深圳与全球创意城市之间的共性与差异又在哪里?聚光深圳·论坛二《创新无界,时尚与创意设计融合发展赋能城市》邀请到著名建筑师、中营都市设计研究院总设计师、改革开放40周年十大建筑文化人物 陈可石;中国工业设计协同创新平台秘书长、深圳市工业设计行业协会会长、深圳创新设计研究院战略咨询委员会执行秘书长 封昌红;国际知名策展人、意大利东方文化艺术协会会长、祉璇国际创始人及CEO 包英丹;香港视觉艺术家 Veron Sung 宋为弄;瑞典设计屋主席Bob Lee 李松平,共同探讨创意设计如何赋能深圳的城市发展。论坛由凤凰卫视知名主持人王莹担纲主持。

聚光深圳|包英丹:时尚产业融合新生代群体需求 顺应可持续化发展趋势

论坛上,包英丹表示,深圳具有很强的可持续创新活力。这座城市不断吸引着全球各地的学子归来,在时尚、创意、设计、金融、科技等各个领域发挥自己的才能,多元化思想的碰撞、融合为这座城市的发展带来无限可能。

转型|传统服装产业朝可持续化发展目标迈进

作为一名专注时装领域的创意人士,包英丹长期关注时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她介绍到,每年时装产业可生产1000亿件衣服,其中有300-400亿件是浪费的,而一件纯棉T恤制造需要8000-10000升水。从产业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节约水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是产业转型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她提到,“Z世代”消费者的市场调研报告显示,有30%-40%的年轻人愿意为帮助解决环境、气候这类社会问题的可持续创意买单。在她看来,传统型服装产业的发展需要结合新兴的年轻人的力量,让产业转型更符合新生代群体的诉求和时代发展的需要。

包英丹谈到,服装产业形态从源头的原材料生产,到纺纱、织布,再到切分、包装,以及品牌、门店都非常传统。在疫情影响下,时尚产业的发展处于瓶颈期。传统型的服装产业需要迎合整个消费行为、消费趋势,向线上进行转变。她谈到,之前为人们所熟知的传统销售方式,包括批发、零售、授权以及连锁店等模式,在这几年疫情影响下都受到了重创。随着年轻一代的崛起,他们的消费模式受成长环境影响更趋向于互联网的使用,因此时尚产业也在探索如何结合新兴年轻人的力量,融合他们的购物所需,改变传统的生产制造、染织等产业模式,让产品形态更符合年轻人的调性。

提升|传承民族技艺 发扬匠人精神

包英丹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以及设计师的社会责任感需要不断提升,包括在产品设计中更加考虑设计的温度,即“以人为本”的思想。她表示,人与城市、人与自然、城市与自然之间,都是一种相融共生的关系。因此,年轻一代的设计师要更加考虑产品给人的舒适度、对自然的友好程度。同时,服装设计应更具备耐用性和经典性,让消费者觉得一件衣服穿许多年也是流行不过时的。她提到在欧洲有很久远的古着、二手服装文化,一家伦敦的二手服装店从19世纪开到今天,里面有品类丰富且价格实惠的服装。在市场上众多“快时尚”产品的今天,重视打造“慢时尚”的服装文化也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之一。

包英丹提到,深圳在生产、制造、设计、工艺、科技等方面非常完备,但是在创新水平上对比一些国际大都市,还有很多提升空间,深圳应该重视年轻人对产业的持续赋能以及多元化的文化共通。此外,也应让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工艺,传统匠人织造艺术、染织、刺绣技艺等,为更多人所了解,让年轻的设计师们传承传统工艺并加以创新十分重要。

【出品】凤凰网广东新闻中心

【采写】鲁媛媛 陈沁舒 林子豪 林寒旸

【审核】程安逸 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