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深汕—身边的党员先锋|16年如一日守护村民健康—汤胜源
广东
广东 > 城市 > 深圳 > 正文

新深汕—身边的党员先锋|16年如一日守护村民健康—汤胜源

穿上防护服,带上防护镜,坐在检测核酸的窗口,为来往的村民做好核酸检测。晚上从村委回到诊所后穿上白大褂,接待前来求医的村民,这是深汕特别合作区红泉村乡村医生汤胜源的日常。

新深汕—身边的党员先锋|16年如一日守护村民健康—汤胜源

16年如一日的“行医救人”

汤胜源的义父是一名从湖南到深汕合作区的开诊所的医生。从小在义父的影响下,“行医救人”这个词在汤胜源心里慢慢的扎根,并立志长大后要当一名出色的医生。大学时期的汤胜源选择医学专业,学成毕业之时,摆在汤胜源面前有两条路。一是进入大医院实习,从事专职医生,二是回到县城跟随乡村医生实习,像义父一样当一个乡村医生。在人生的重要抉择点,他选择了后者。

汤胜源说:“当时在小漠镇开了几年的诊所,那时村里有需要,需要经常回来鲘门镇出诊,考虑到小漠跟鲘门相隔不远,索性回来开了。”于是在2013年回到红泉村开了现在的诊所。从06年在小漠镇开始成为乡村医生至今,一干就是16年。

多年来,汤胜源坚持“能吃药好的不打针,能打针好的不输液”原则,在治疗效果同等的前提下,总开价格相对便宜的药。对每个病人他都认真地分析病情,小心翼翼地开好处方,详细地做好病例登记。当一名合格的乡村医生,光有一副热心肠是不行的,还要有过硬的技术。每隔一段时间,汤胜源会到大医院学习。通过不断地学习,汤胜源熟练地掌握了慢性病、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疗知识,这也为百姓的正确诊断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热心服务,医德高尚

汤胜源的诊所位于深汕合作区鲘门镇桥梓头村里,几排凳子、排列整齐的药物,墙面上还挂着锦旗与各种卫生健康知识海报,这就是汤胜源治病救人的方寸之地。在偏远乡村里,作为附近几个小村庄里为数不多的一个小诊所,需要服务上万群众,且不论白天黑夜,有电话就出诊,对于村民来说,汤胜源的电话就是大家的120。

平时白天汤胜源接诊人数就有二三十人,在半夜也会遇到一两个急诊。汤胜源说:“一些发高烧的病人出不了门,怕吹到风,半夜病人家属来敲门,我都会第一时间出诊。但是半夜的急诊帮助病人稳定病情后回到家基本是没办法休息的,因为你会担心他退烧了没有,等等还会不会再打电话过来,心里总是会记挂着。”

在从医16年期间,有次出诊经历是汤胜源觉得比较难忘的。“当时冬天,天气又冷,有个学生洗澡时间过长,煤气中毒了昏迷,他家人来叫我过去,到达后小孩还被锁在厕所里面,当时已经顾不上其他,我立马踹开了厕所门,把小孩拖出来,立即进行抢救然后送去医院,小孩被抢救了过来”汤胜源说。

在汤胜源的诊所里挂着一面锦旗,而这面锦旗的由来背后也是有着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汤胜源说:“每年夏天,附近的排角海都会有训练的防空兵。16年的时候,防空兵正常训练准备跑步回到部队,有一名士兵晕倒了,当时被紧急送到我这里,我通过针灸技术、掐人中、吸氧等方式把他抢救了过来。”

正是汤胜源的专业知识过硬,能够准确的判断病因并且作出正确的施救措施,这名士兵才能够恢复意识。事后广东省防空兵训练基地为汤胜源送上了一面锦旗,锦旗上写道:热心服务,医德高尚。

坚守抗疫一线

2019年,武汉疫情爆发的时候,村里对于新冠病毒的认识并不深,但经验丰富的汤胜源知道,新冠病毒必须重视起来。于是他立马向村委提出封村,但是正值新春之际,贸然封村会引起村民的恐慌,于是汤胜源就跟村委一起到村民家里走访,向村民普及新冠病毒的危害,提醒村民做好防护,同时也为接下来响应国家防疫政策,每个村只留一个进出口,大家轮流值守,给进出人员登记、测体温等举措的实施打下了基础。

新深汕—身边的党员先锋|16年如一日守护村民健康—汤胜源

这几年疫情反复,作为一名医生、一名村干部、更作为一名党员,汤胜源始终如一的坚守在抗疫前线。除了日常诊所的看病,到了全民核酸日时,汤胜源还要抽身到村委会给村民们做核酸。

小病小痛不出村

现在村民大病小病都习惯了找汤胜源,问起村民对汤胜源的评价村民都会加以褒奖,很感激有这间小诊所,更感激有汤医生的存在。虽然村民半夜敲门对汤胜源来说更多的是担心,但也因为他的存在才让村民们安心。

新深汕—身边的党员先锋|16年如一日守护村民健康—汤胜源

服务群众是本职,村里哪户人家有哪种慢性病,汤胜源都烂熟于心。数十年如一日奔波在巡诊路上已实属不易,更不易的是他事事为患者着想。乡亲们小病小痛不出村的目标基本实现了,汤胜源表示:我和乡亲们感情都很深,就是这份感情和信任,让我每天活得很开心,很有价值。一辈子当村医,绝不后悔。

凤凰网深圳发自深汕合作区

策划: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组织人事局

文:朱志文 宋诗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