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跟随广东南岭“守护人”寻找动物足迹,没想到看见……
广东
广东 > 正文

记者跟随广东南岭“守护人”寻找动物足迹,没想到看见……

记者跟随广东南岭“守护人”寻找动物足迹,没想到看见……

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地处南岭山脉中段南麓,

是珠江的发源地之一,

是广东省生物资源最丰富的自然保护区

和最大的生物物种基因库,

也是中国14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

被誉为“物种宝库”“南岭明珠”。

图片

无人机航拍的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角。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

图片

无人机航拍的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角。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

图片

1月13日,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业技术员周智鹏与工作人员张崇万驱车前往林区巡查。(无人机照片)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

该保护区森林覆盖率达98%以上,

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该保护区引进了先进的网格化智能巡护系统,

对保护区实行网格化的管理。

图片

1月13日,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业技术员周智鹏(左)与工作人员张崇万在杨溪河上游巡查。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

图片

1月14日,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业技术员周智鹏(左)与工作人员张崇万进入林区。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

图片

1月14日,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张崇万查看红外相机监测拍摄野生动物的情况。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

整个保护区还被设计成

35个网格,

187条巡护路线,

226个打卡点。

通过科学的监测和研究,

掌握生态环境以及生物多样性的变化状况,

为保护区开展生态修复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参考。

图片

1月14日,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张崇万在树林隐蔽处安装红外相机,用于监测拍摄野生动物。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

图片

1月14日,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业技术员周智鹏(右)与工作人员张崇万进入林区巡查。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

图片

1月14日,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业技术员周智鹏(左)与工作人员张崇万在保护区内发现野生动物足迹。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

图片

1月14日,广东省韶关市,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张崇万在保护区内观察野生动物粪便。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

图片

1月14日,广东省韶关市,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张崇万在保护区内查看被野生动物啃咬过的树木。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

为收集野生动物有效照片和视频,

至2008年起,

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

在保护区内安装了350余台红外相机,

用于监测拍摄最真实的野生动物行为活动。

图片

1月14日,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业技术员周智鹏(右)与工作人员张崇万在保护区内发现野生动物啃咬过的树木,随后在该树木旁安装红外相机用于监测。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

图片

1月14日,广东省韶关市,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业技术员周智鹏查看红外相机拍摄的野生动物画面。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

图片

1月14日,广东省韶关市,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在红外相机所拍摄的照片中发现白鹇身影。据悉,保护区中的红外相机需每3个月回收一次。(照片摄于2021年12月8日)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