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第一!花都区现代渔业产业园项目全部竣工
广东
广东 > 社会 > 正文

广州第一!花都区现代渔业产业园项目全部竣工

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是促进农业补链强链、提质增效的有效手段,是实现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近日,从花都区农业农村局获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花都区现代渔业产业园建设项目全部完工并竣工验收,完成投资率100%,创建进度列广州市第一位。

2020年6月,花都区渔业产业园获批列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产业园创建以重点项目所涉及的近5000亩标准化水产养殖、加工基地为中心,辐射并涵盖全区赤坭、花山、炭步、花东等镇,示范带动全区近7万亩渔业养殖生产向规模化、现代化发展。

两年来,花都区以建设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为目标,成立以区长为组长的产业园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谋划、组织推进产业园建设工作。引导成立渔业产业联盟、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一龙头二品牌三示范”重点打造为抓手,组织区内的大型渔业养殖、加工、种业等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一批科研机构共同参与产业园建设工作。产业园共安排建设项目19个,直接总投资超过1.5亿元,带动社会资本投资超过5亿元,着力发展水产品深加工,培育“花都脆罗非”和“花都鱼苗”品牌,高质量推进现代设施渔业、数字渔业、渔业服务业等发展。

广州第一!花都区现代渔业产业园项目全部竣工

水产种业攻坚强根基

依托广州地理气温优势和白云国际机场得天独厚的航运条件,大力实施现代种业提升专项行动,打造水产种业示范样板。通过产业园项目建设,共新建智能化种苗繁育车间7个、工厂化育苗养殖车间约36.88亩,优化了广东五龙岗、华轩、润源等一批水产苗种企业的种苗研发、繁育基础条件,提升了研发、繁育能力。全区现有水产种苗企业21家,其中省级种苗场1家,繁育场7家、培育场14家。探索推广人工智能“芯片鱼”繁育技术,实现亲本、形状、产地、用药等信息的集成和溯源;推进流水式智能控温控速孵化系统的运用,营造适合鱼卵孵化的养殖环境,实现黄骨鱼等特定鱼苗孵化成活率提高50%以上,不断发展壮大“花都鱼苗”品牌队伍,打造出黄骨鱼、加州黑鲈、彩虹鲷等一批知名种苗。

“我们将种鱼的遗传信息输入芯片并植入鱼体内,指导鱼苗繁育,质量得到了保障。鱼苗销往东南亚、非洲等十多个国家,很受欢迎。”广东五龙岗公司负责人梁先生说。今年,该公司正全力争创国家级水产良种场。

广州第一!花都区现代渔业产业园项目全部竣工

据了解,目前“花都鱼苗”占白云机场鱼苗发货量的40%,大湾区鱼苗产业运营中心等白云机场周边优质种苗繁育与新品种培育基地建设进一步提速。

设施生态模式迈大步

目前,花都区实现了冬季水产养殖保温大棚使用全覆盖,共组织6家大型企业和养殖大户建成池塘工程化循环水推水槽13套85条、养殖池197个,工厂化陆基养殖面积4096平方米,配备先进智能化的养殖尾水处理设施,亩产量比传统养殖提高6—7倍,实现生态、高效集约养殖模式的快速普及推广。

“很多到过我们公司参观的人,往往发出‘好像鱼比水还多’的惊叹。我们在放进鱼苗养殖前会先调好水质,养殖过程中不断抽出水,过滤出饲料残渣、鱼粪等进行生态处理,养殖桶里的水始终是循环流动的,水质总体上保持良好,确保了养出来的鱼健康、美味。”大疆渔公司负责人表示。

同时,花都区强化数字农业区块链、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渔业生产中的应用,推进打造数字渔业,加快集成融合养殖生产、流通服务、质量监管、科技服务等内容。区内主要水产养殖企业、大型水产养殖基地全部建成使用智能遥控增氧、水质在线监测灯设施设备,不断推进鱼病远程诊断、质量追溯灯水产养殖体系建设,实现养殖生产管理的远程、智能管理,培育优质高产农产品。目前,全区获认定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10家、省级13家。

加工冷储能力上台阶

利用产业园建设的有利条件,花都区深入分析水产养殖、“一村一品”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瓶颈,把解决深加工、冷链仓储等能力不足的短板摆放在突出位置抓好落实。

赤坭镇莲塘村是省级桂花鱼“一村一品”专业村,有110多户养殖户养殖桂花鱼、笋壳鱼等优质商品鱼,年产值超2亿元。但多年以来,该村一直受到年底优质鱼集中上市、中间商大幅压价的困扰。随着产业园洋源渔业合作社10万吨收储库容的冷库、赤坭桂花鱼协会集装箱式冷库等项目建设完成和使用,这个问题得到彻底解决。“以往一到冬季,莲塘、鲤塘、门口坑等村的桂花鱼养殖户都提心吊胆,不知道中间商会报什么价格。一旦价格压得很低,要不要留塘继续养殖就是个折磨人的问题,因为桂花鱼养的时间越长、重量越大、价格越低。”洋源合作社负责人卢先生说,“一塘鱼价值几十万、上百万元,养殖户没有实力继续投料饲喂,只能认赔本。在政府支持下,合作社建起了大型冷库,有了保障,养殖户对今后养殖更有信心!”

广州第一!花都区现代渔业产业园项目全部竣工

在禄仕公司,水产品精深加工区扩大日产能2吨、日冷藏配送能力10吨等项目建设也全部完成并形成了实际产能,有效强化了公司深加工能力,协助公司由传统水产品出口商成功转型为鱼糜制品预制菜引领者,成为珠三角地区近800家7-Eleven店鱼丸供货商,年销1亿元,促进联农带农共同发展。

品牌创建成果丰硕

以扩大市场影响力、提升核心竞争力为目标,花都区落实一园一专家技术团队机制,从政府、企业等层面强化和省农业科学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等科研院所紧密合作。与“国家特色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叶星团队合作设立“岗位科学家工作站”,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合作共建“禄仕-仲恺中央厨房研究院”,成立由水产高级工程师、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李文卫牵头的“技术创新工作室”等,推动渔业产业园以现代科技研发、转化、服务助力“三品一标一品牌”建设,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取得了良好成效。

目前,花都区在产业园建设中完成了“花都脆鲷”和“花都优”商标注册、脆肉罗非鱼团体标准的制定,推广水产名特优新品种22个,规模生产的“一村一品”品种达23个;黄颡鱼、冷冻鱼豆腐、蒲烧鱼柳等9个水产类产品获评为“粤字号”农业品牌产品,“福源沙河甲鱼”获绿色食品A级产品认证;区农业技术管理中心凭借出色的技术服务获评首批“全国星级基层水产技术推广机构”荣誉称号。

花都区积极引导50多户养殖企业和大户成立“花都区脆肉罗非鱼产业联盟”、近百户养殖户成立“桂花鱼农民专业合作社”“洋源渔业合作社”等组织,推行资金、品种、技术、市场资源等互帮互助,统一规范品种、标准饲养、药物使用等行为,共同应对市场风险。初步统计,产业园建设带动全区及周边水产养殖户9000多户,产业园核心区内水产养殖户人均收入超过4.2万元,高于全区平均水平25%以上。

产业园建设推动了花都区渔业产业结构深刻的调整优化,一个现代化、智能化、生态化的渔业产业格局正在形成。2021年,全区渔业总产值达到历史性的17.34亿元,比产业园创建前的2019年8.26亿元增加了9.08亿元,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通讯员:花宣 花都区融媒体中心 理聪

凤凰网广东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