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观察 | 林居正:世界新格局下的深港金融业融合发展机遇与路径
广东
广东 > 财经 > 正文

湾区观察 | 林居正:世界新格局下的深港金融业融合发展机遇与路径

编者按: 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10月,香港特区政府正式提出建设香港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深港双城融合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想象空间和巨大机遇。

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副巡视员、深圳先行示范区专家金融组副组长、博士生导师林居正先生今日(12月17日)应邀出席2021深圳金融星光年度盛典发表主旨演讲《世界新格局下的深港金融业融合发展机遇与路径》。林居正先生在演讲中认为,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波澜壮阔,深圳金融业的创新发展置身其内,先行示范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和积累的经验,当前百年未有之中国与世界的发展新格局下,深圳、香港迎来双城融合发展的历史性机遇,积极研究和创新性探索深港国际金融竞争力的建设和提升路径具有迫切和重要的意义,其中,人民币国际化机遇无疑是深港金融合作需要把握的核心内容。

湾区观察 | 林居正:世界新格局下的深港金融业融合发展机遇与路径

凤凰网广东特约林居正先生就演讲提纲进行了整理,作为《湾区观察》的特稿进行推送,以飨读者。

湾区观察 | 世界新格局下的深港金融业融合发展机遇与路径

文 | 凤凰网广东特约观察员 林居正(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副巡视员、深圳先行示范区专家金融组副组长、博士生导师)

一、回顾过去

深圳是中国第三、全球前十的金融中心城市。2020年12月底,深圳辖区企业在境内A股上市公司达333家,居全国第二,仅次于北京。交易量长期位居全球第三,2015-2017年IPO企业数量全球第一,2020年IPO企业数量全球第三。银行业方面,截至9月底,深圳银行业资产余额11.03万亿元,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三位。证券业方面,截至9月底,深圳22家证券公司营业收入、净利润均居全国第一。基金公司(注册地口径)32家,数量位列全国第二,期货公司14家,数量位列全国第三。保险业方面,截至9月底,深圳保险法人机构总资产5.7万亿元,前三季度,原保险累计赔付支出351亿元,同比增长32%。

在深圳金融业四十多年的跨越式发展过程中,有几点成就和经验尤为关键。

立足国家战略,提升发展能级

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始终牢记党中央创办经济特区的战略意图,依托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政策红利,在金融改革创新方面一直扮演先行先试的排头兵。深圳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有效地处理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深圳在立足国家赋予的重大发展使命、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过程中,其金融发展也经历了从试验到示范、从区域到全国、从单一产品到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跨越式成长。

加强政府引导,践行服务理念

在深圳40年发展过程中,深圳市政府始终坚持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导向,不断推动政策和体制机制创新,践行学习、服务、创新的理念,开创了金融与科技相得益彰的良好局面。

坚持市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

长期以来,深圳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打造效率优先的发展理念。通过重点借鉴香港等地的市场化运作经验,构建适合深圳实际情况的市场化机制。正是得益于市场经济的优势,深圳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民营之城,拥有国内最强的民营企业孵化能力。

依托核心平台,培育创新资本

资本市场是深圳金融业的发展引擎,同时也助推了深圳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是深圳金融业始终坚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宗旨的最好体现。40年来,深圳已经成为全国重要影响力的风投、创投中心城市,拥有全国最具活力的资本市场,而深圳证券交易所无疑是深圳金融市场建设中的一大核心引擎,未来也将在深圳打造国际创新资本形成中心中发挥更大作用。

注重传统金融,巩固产业根基

深圳金融业的发展呈现银行、证券、保险齐头并进的态势。

利用科技赋能,促进融合发展

深圳金融业始终坚持科技引领,科技思维根植于深圳金融业的土壤之中,科技应用覆盖到金融细分行业每个角落,科技迭代成为金融成长的“加速器”。深圳金融业40年发展史,就是金融逐步电子化、数字化的发展史。

着眼深港合作,稳步扩大开放

利用毗邻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区位优势,深圳在吸纳香港资本、借鉴香港经验中加速了自我蝶变。近年来,借助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和前海、河套等战略合作平台,深港金融进入全面融合发展的新阶段。

构建法律体系,推动重大改革

自1992年被正式授予“特区立法权”以来,深圳经济特区通过法规500项左右,有力推动了深圳在不同发展时期的金融发展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同时也为国家立法提供了“深圳经验”。不断探索构建科学完善的法律体系,既保证了深圳金融业重大改革能够做到于法有据,又通过法治力量推动改革深入,为改革开放保驾护航。

二、聚焦当下

深圳金融业“十四五”规划提出打造全球创新资本形成中心、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全球可持续金融中心、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建设金融运行安全区,并营造更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这是在充分总结深圳产业优势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基本功能的基础上提出的定位。

从中长期来看,深圳还需要围绕金融业,重点打造三个城市,即中国金融创新城市、中国金融先行城市、全球金融标杆城市。首先,深圳金融业积累了丰富的创新经验和创新实践,在我国金融业改革发展历程中创造了数百项“中国第一”,深圳的城市特质决定适合在这里探索各种金融创新。其次,深圳作为先行示范区,其金融业需要在与国际接轨等方面先行先试。第三,金融业作为深圳的支柱产业,在深圳打造全球标杆城市的过程中当仁不让、捷足先登地成为全球标杆。

三、展望未来

国际经济金融的未来走势将受到四大变局的深刻影响,即世界发展主导权由西向东转移的世界格局之变,中美大国博弈全面加剧的国际政治之变,全球货币大放水的全球金融之变,中国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中国经济之变。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下,深圳金融业发展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尤其是在深港融合发展方面迎来重大机遇。

由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元先生牵头、中国证监会原主席肖钢先生具体负责,本人参与的广东省重大课题《构建粤港金融合作新篇章》研究认为,深港金融合作需要把握好四大机遇:一是把握好人民币国际化的机遇,并发挥更加关键性的推动作用。二是把握好全面对外开放的机遇,进一步畅通两地要素流动,满足两地居民日益增长的互动需求。三是把握好科技创新驱动的机遇,在金融科技化、金融数字化以及金融为科技赋能方面取得更大突破。四是把握好“五位一体”新发展理念的机遇,在金融与经济、产业、社会、环境等领域开辟更多融合发展的场景。

因此人民币国际化机遇无疑是深港金融合作需要把握的核心内容。

深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符合国际货币地位转变的趋势

1、中长期过剩的全球流动性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巨大需求

中国经济由于在疫情中表现出足够的韧性,对金融市场和人民币币值稳定形成了强有力支撑,从而激发了全球购买和持有人民币资产的巨大需求,使得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权重显著提升。

2、中国改革开放的力度、速度和强度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随着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由贸易港等一系列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意味着中国已经进入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的崭新阶段,而人民币国际化无疑是推动中国改革开放迈向更高水平、在大变局中化危为机的关键。

3、中国的经济基础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人民币国际化可能会加剧外部资本冲击以及国内外市场的风险传导,但随着中国经济地位的提升,中国有能力承受更多离岸人民币的入境投资活动。此外,我们还可以把握、利用好同东盟等周边市场和全球市场合作的新机遇。

(二)深港两地具有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核心优势和迫切需求

1、香港在国际化方面具备先天条件

香港具备中国其他城市无可比拟的国际化优势,是连接西方市场与大陆市场的重要桥梁。香港现行的与国际接轨的发行、交易、税收、评级、会计、信息披露等制度,是其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优质条件。更为重要的是,香港在近十年里把握住人民币国际化的浪潮和与内地市场合作加强加深的机遇,全力发展各项离岸人民币业务,建成了全球首个离岸人民币清算体系,一举成为规模庞大、效率极高的离岸人民币枢纽。

2、香港需要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发展新路

香港产业空心化和发展空间不足等,是大家公认的发展瓶颈,同时,香港处于金字塔尖的金融业也面临发展根基不牢的突出问题,集中体现为香港本土金融机构规模偏小、盈利能力有限,更多地是为境外金融机构和国际资本服务。同时,必须指出的是,港币在香港金融体系中,更多地是充当交易职能,并不具备国际货币的属性,香港也缺乏保持币值稳定的强大的外汇储备。香港金融系统易于受到外部风险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脆弱性。

3、深圳需要补齐国际化短板与香港强强联合优势互补

香港急需通过与深圳的融合、开放、创新发展,进一步扩大市场基础和空间基础,巩固人民币国际化的根基。尤其是在香港提出将北部都会区打造成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的重大发展规划下,必须依托深圳的产业优势和企业优势,实现香港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促进民生福祉提升和民心回归。

深圳需要把握人民币国际化的契机,加强港深金融合作,全面对接香港金融制度体系和金融基础设施,打造高度开放的市场,集聚各类国际金融要素和资源,才能在短时间内实现国际化发展的“弯道超车”。

深港两地需要在人民币国际化方面大胆创新

人民币国际化本质不是单纯提升资本项目自由可兑换的水平,以及资本跨境投融资的便利化程度,而是需要境外资本更多地持有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资产。其关键在于,在存量市场上扩大人民币计价的覆盖面,在增量市场上加快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

因此,深港两地可以从这些方面进行创新。一是探索在香港股票、债券、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等市场全面推行人民币计价,并逐步将人民币计价的覆盖面扩大到民生金融、对外贸易等领域,巩固和提升香港在离岸人民币市场中的地位。二是鼓励内地政府和企业在香港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市政债、企业债,将人民币推向国际。三是加大数字人民币在深港两地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应用。四是提升深港在畅通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研发链中的关键作用,帮助人民币在各类链条的发展中加快全球化步伐。五是突破深圳与香港在货币体制方面的差异化问题,破解制约资金要素高效流动的障碍,真正实现内外双循环良性互动,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基础性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