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韬:办好博鳌科创大会 打造国际对话平台

李广韬:办好博鳌科创大会 打造国际对话平台

广州财经团队发自广州

审发:刘正旭

李广韬:办好博鳌科创大会 打造国际对话平台

2021年11月15-17日,博鳌亚洲论坛国际科技与创新论坛第二届大会将在珠海隆重举行。博鳌科创大会组委会执行主任李广韬先生介绍了大会举办的背景和筹备及组织等相关情况。

【大会背景】

问:2021年11月15—17日,博鳌亚洲论坛国际科技与创新论坛第二届大会将在珠海隆重举行,请问博鳌科创大会组委会执行主任李广韬先生,此次大会的举办背景是什么?

李广韬:博鳌亚洲论坛由29个成员国共同发起,成立20年来,始终致力于促进亚洲一体化进程,推动经济全球化和多边主义发展,为凝聚亚洲共识、促进各方合作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了积极作用。

为打造科技创新领域的政商学高端对话与合作平台,以更好地促进国际科技创新交流与合作,博鳌亚洲论坛国际科技与创新论坛大会应运而生。首届科创大会的成功举办,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吸引了国内外各界人士的持续关注。

今年博鳌亚洲论坛国际科技与创新论坛第二届大会将在珠海举行。此届论坛由博鳌亚洲论坛、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博鳌亚洲论坛国际科技与创新论坛大会组委会、珠海市人民政府承办。

【大会内容】

问:第二届科创大会将围绕“创新赋能可持续发展”的主题,在“创新动力”“创新生活”和“创新合作”三个分议题展开深入对话与讨论,请问李广韬先生,这三个分议题分别包含哪些内容?

李广韬:在世界创新发展大势和潮流下,博鳌亚洲论坛国际科技与创新论坛第二届大会将围绕“创新赋能可持续发展”的主题,重点关注三个重要方向。

一是科技创新助力创新型国家建设新征程。第二届大会设计了“航天科技与太空探索”、“从碳达峰到碳中和-能源与经济转型展望”、“从分子设计到材料应用”等议题,把科技创新摆在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布局“补短板”和“建长板”并重的创新链,支撑产业向高端攀升。大会期间同步举办首届国际科技与创新博览会,彰显科技成果让国家变得更美好的无穷魅力。

二是科技创新共克全球疫情难题。第二届大会将包括“科技创新助力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创新医药与经典名方”、“基因工程与生物医药”、“迎接核酸与细胞药物的新时代”等议题,让科技创新发挥支撑作用,强化国际合作,共享疫苗研究成果,助力人类有效应对疫情,同时赋能中医走向国际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三是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第二届大会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动力的建设和提升,推动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设计了5G、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议题,凝聚科技创新磅礴力量,透视高质量发展强劲动能。

【大会特点】

问:与首届大会相比,博鳌亚洲论坛国际科技与创新论坛第二届大会具有什么特点?

李广韬:分论坛议题和活动设置更为丰富。第二届大会聚焦“5G通信”“基因工程”“航天航空”“数字建筑”等尖端前沿技术领域,以及“科技金融”“知识产权”等创新支撑热点问题,同时还举办城市发展、女性科学家、青年科学家圆桌会议、中意企业家俱乐部成立仪式和无人机表演等活动。

与会嘉宾的数量和级别更高。第二届大会秉承大会“打造国际科创领域政、商、研三方交流高端平台”的目标,目前第一批重要嘉宾邀请已启动,在第一批名单中,邀请国内、国际政要和政府代表70多位、各领域院士30多位、行业专家学者100多位、国际知名企业家70余位。

【筹备工作】

问:本次大会将召开16场分论坛,并且同期举办2021博鳌亚洲论坛国际科技与创新博览会,请问李广韬先生目前大会的筹备情况?

李广韬:大会将举办首届博鳌亚洲论坛国际科技与创新博览会,面积6000平方米,预计有100多家科技创新企业参展,主要展示、发布与16个分论坛议题相对应的科技创新新产品、新技术、新平台等。

目前,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奇教授和朱美芳教授接受组委会的邀请并确认出席大会,他们将会在分论坛上分享自己在科创领域的研究成果。

吴奇教授,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专业,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化学博士,1999年和2003年分别获选美国物理学会(APS)Fellow和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研究领域是集合成化学,高分子物理和分子生物。通过设计和执行决定性的实验来阐释一部分大分子与生物、胶体和食品加工中有关的重要问题,将“智能型”高分子充分应用于生物制药,推广生物高分子材料在纺织工业、日化领域、食品工业以及先进功能材料中的应用。

朱美芳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现任东华大学材料学院院长、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在纤维材料复合化、功能化与智能化研究领域取得了系统性和创造性成果,发表论文500余篇,出版著作10部(章),获授权发明专利300余件。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等10余项奖励,是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首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

朱美芳教授的研究突破了传统纤维性能局限,主动设计先进材料——功能纤维,在国际上,她率先提出“有机无机杂化构筑多功能纤维”学术思想,并对先进功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在多个领域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进行展望,其中医用功能纤维是现代临床医学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将来在人造皮肤、人工心脏瓣膜、伤口缝合线、抗肿瘤剂等方面会有很好的应用;远红外纤维则与抗静电、抗菌纤维结合制成复合型功能纤维,将大量应用于制作保暖内衣及御寒制品,如登山服、羽绒服及床上用品等。

随着大会组织工作向前推进,即将启动第二、第三批嘉宾邀请;组委会陆续向媒体公布参会的重点嘉宾相关信息及大会活动的新进展。相信11月的论坛大会,将是一个贵客如云、群星璀璨的科技创新盛会,必将产生更多思想的火花、激发更多创新的动力,催生更多紧密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