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为中心,广州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助力绿色低碳发展
广东
广东 > 城市 > 广州 > 正文

以人民为中心,广州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助力绿色低碳发展

“广州市资源热力电厂二期项目正式点火试烧!”,随着广州市领导正式宣布,位于广州黄埔区的福山循环经济产业园内的资源热力电厂(二期)垃圾焚烧室的中控室总值长指挥垃圾吊值班员将垃圾投入进料口,熊熊烈火燃烧起来,9月23日,广州市资源热力电厂二期项目点火试烧垃圾,标志着困扰广州发展多年的“垃圾围城”问题正式解决!与之同时,广州又新增三个“国内第一”标签:国内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排名第一的城市;国内第一个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的超大型城市 ;国内第一个实现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满足城市未来发展需求的城市。

十年磨一剑。三个“国内第一”标签的诞生,是广州自2011年以来,坚决整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取得的重要成效。在“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广州,在迎战新一轮新冠疫情取得重大胜利后,又一次向世人展示了这个超大型城市为实现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走在全国前列所准备和积蓄的实力。

破局:组团布局发展循环产业

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每天,超1800万人在这里创造着财富与机遇。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及市场化水平的提高,广州的生活垃圾产生量剧增,而以往,城市对垃圾都采取填埋的方式,“垃圾”正成为现代化都市的沉重负担。

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广州早就视“垃圾”为发展之路上的大问题。2002年,广州兴建的亚洲最大生活垃圾填埋场投入使用,让人没有想到的是,7年后的2009年日均垃圾接收量已经满负荷,垃圾围城的警报时时响起。

“广州的垃圾一天不处理,能铺满近10公里的东风路,厚度达0.5米以上;假如一年不处理,能堆成近三座越秀山!”广州市城管部门提交的一份报告,引起了广州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

以人民为中心,广州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助力绿色低碳发展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决不是“垃圾围城”,而是环保绿色!广州的高质量发展要走在全国的前列,就必须高瞻远瞩,先人一步!广州市委市政府清楚地认识到,必须按照生态环保、循环经济、绿色发展新思路,而垃圾焚烧发电则是最为直观的碳减排路径之一。经过反复研究后,广州市委市政府做出了以循环经济产业园组团布局,在全市东、西、南、北、中五个方向布局统筹规划建设7个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决定。这一决定将焚烧、生化、填埋等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以组团的形式集中在一起,打造成为固废处理为主、资源共享、设施共用的绿色低碳环保园区(共包含12个资源热力电厂、6个生物质处理厂和其它固废处理设施)。彻底打破“填埋”为主的垃圾处理方式,建设 “焚烧为主、生化为辅、填埋兜底”的分类处理新格局,最终实现“垃圾”零填埋。

为科学有序地指导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广州先后出台《广州市环境卫生总体规划(2010-2020)》《广州市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系统战略规划(2018-2035年)》《广州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广州市生活垃圾终处理系统解决方案》等规划。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徐海云说“广州作为超大城市,在国内率先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同时为韧性城市建设作出表率,突破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建设能力紧平衡,大大提高了生活垃圾应急处理能力”。他表示,广州通过统一规划,降低设施选址、征地、环保搬迁安置和环评、稳评等工作的难度;通过同步建设,统一各设施间的公共配套,可减少重复投资,解决同类建设问题;通过协同处置,以“资源再生、循环利用”统筹园内垃圾焚烧、生物质、餐厨、危废、污水、炉渣等固体废弃物处理项目,可最大程度的实现资源协同、循环利用、环境和谐。这可谓探索出了建设固体废弃物终端处理设施的“广州模式”。

实施:积极防范化解“邻避”风险

规划已绘就,关键在落实。然而,广州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都知道,要在广州建这么大规模的垃圾焚烧场,“民意”这一关很难过。早在1991年,广州就启动了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的筹建工作,但直到2005年,广州第一个垃圾焚烧电厂才投产。环保设施“邻避问题”突出,全社会对“垃圾焚烧厂”的偏见让这把“变废为宝”的火迟燃了10多年。

果然,2009年2月4日,广州市政府决定在番禺区大石街会江村与钟村镇谢村交界处建立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的通告一发出,就遭到番禺区逾30万居民的反对,他们在市政府举牌抗议、静坐请愿的照片通过各种渠道传播,不仅引发其它6个项目所属地群众的“连锁”反对,甚至让全国垃圾焚烧电厂的建设都陷入暂时的停滞。

以人民为中心,广州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助力绿色低碳发展

以人民为中心,就要破解让老百姓烦心的问题。了解到“邻避”项目引发群体性事件主要源于信息公开不及时、决策过程不透明、建设手续不完备、科学宣传不到位等情况,广州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依法依规、公开透明”,充分尊重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和表达权为原则。2010年,广州陆续启动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焚烧发电厂一期项目的选址工作,各区政府公开表示:对多个备选地址展开环评,综合公众意见、环评结果、专家意见确定选址,最终选址结果由公众决定。

为配合这项工作顺利进行,市委市政府决定由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作为行业主管部门牵头建立五方党组织(市城管部门、区政府、镇政府、村委及广州环投集团),建立联络联动专项沟通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引领力、凝聚力、战斗力,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动党员干部进入7个项目所在的社区、村户,通过个别谈话、走访慰问等形式,摸清村民思想动态及村干部真实想法,及时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阻碍,最大限度减少外在因素对项目建设的干扰和影响,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资源热力电厂的得名就是本着为人民着想的。”垃圾焚烧电厂的承建单位广州市环保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简称“广州环投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李水江说,起初,公众环保知识有限,不了解垃圾焚烧电厂的处理工艺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结果,很多老百姓错误认为垃圾焚烧电厂是‘环境污染设施’。于是,广州市将‘垃圾焚烧发电厂’更名为‘资源热力电厂’,以缓解公众对‘垃圾焚烧’的反感与恐慌。”在党员干部一次次的耐心解释下,项目选址周边群众逐渐走出了对“垃圾焚烧发电厂”妖魔化认识。

为扭转社会舆论对垃圾焚烧的成见和误解,广州市持续在公众媒体宣传垃圾分类处理知识、印发宣传资料、召开技术宣讲会以外,还特别针对利益相关人——项目周边小区群众投放宣传视频、摆摊宣讲、发放宣传册等,让他们充分了解处理工艺、建设标准及环境影响,最大限度地消除他们的误解和疑虑;值得一提的是,为增加“沉浸式体验”,广州市还多次组织项目周边群众赴国内外先进地区考察调研,并在已建成运营的第一资源热力电厂设立公众开放日制度,组织社会各界代表开展“万人行”参观活动,通过参观对比,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接纳垃圾焚烧的理念。

经过几年的努力,广州在全市初步形成了对垃圾处理的社会共识。2015年开始同步建设一期设施,全部项目均在两年半左右建成投产。2019年底,广州又同步建设五个垃圾焚烧电厂和四个生物质处理项目,全部项目平稳落地,实现项目实施“零纠纷”。

运营:科技手段实现垃圾无废“零”污染

“现在,广州市平均每一百户家庭里,就有2户在使用的是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在广州环投旗下的福山循环经济产业园的环保科教展厅里,获得“我是生态环境讲解员”大赛全国一等奖的讲解员孙辉为观众讲解着如何实现垃圾发电。

以人民为中心,广州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助力绿色低碳发展

位于广州市黄埔区的福山循环经济产业园,在一片青山的怀抱之中;沿着小路蜿蜒向上走,灌木和小花园点缀在山坡间,精心布置的园艺景观、色彩鲜艳的慢行步道,仿佛是一座美丽的花园。

2020年,福山循环经济产业园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入选广州市“第一批广州网红打卡地名单”及广州市内游精品旅游线路,今年6月,又进入新出炉的广州公园名录。据工作人员介绍,每到开放日,报名的市民络绎不绝。自对外开放至今已经接待了将近10万的游客。今年8月12日,27名外国驻穗总领事馆官员也来这里参观,他们刚踏入园区,就不禁发出阵阵赞叹“这里完全闻不到垃圾的臭味,没想到,生活垃圾焚烧电厂也可以打造成这样环境优美、鸟语花香的旅游景区。中国人民对城市环境治理的重视和不断钻研创新的精神,都值得我们去认真学习。

在垃圾焚烧处理中,烟气的排放是市民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李水江介绍道,广州市第六资源热力电厂以及各二期项目的烟气处理采用世界领先的“双脱酸双脱硝”烟气处理技术,排放指标不仅优于国标2014,还优于欧盟2010排放标准。

为了实现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建设“无废城市”。广州环投集团作为国内环保领域技术开发和推广的中坚力量,目前已成立十大实验室,获专利403项。“如今,集团建立了多个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平台和超过1500人组成的技术研发团队,实现研发-设计-智造-工程-运营的全过程‘无缝’衔接,有效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在垃圾焚烧发电和热能高效利用、高浓度工业污水治理、水环境综合治理、土壤修复、油泥治理等领域拥有行业领先的技术和产品。”李水江说。

数据显示,2019年-2020年,广州无害化处理垃圾总量从668万吨增长至734万吨,其中,焚烧处理由312万吨增长至512万吨,焚烧占比由47%增长至70%;填埋处理由339万吨下降至209万吨,填埋占比由51%下降至28%。2021项目建成后,广州无害化处理垃圾总量预计将达893万吨,其中,焚烧处理748万吨,占比84%;生化处理占比16%,完全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成效:共建共享 变“邻避”为“邻利”

“十三五”期间,随着各资源热力电厂一期投产启用,在城市生活垃圾悄悄地进入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同时,项目周边群众的生活也在悄悄改变。

按照规划,广州市对位于各循环经济产业园周边共6条村的数十个经济社实施了环保搬迁,在广州市制定的“为民谋利,共建共享”思想指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认真解决项目所在地群众的每一项诉求,在政策允许范围内让更多群众得实惠,实现“双赢”。

首先,修订完善《广州市生活垃圾终端处理设施区域生态补偿办法》。每年全市安排专项生态补偿费拨付到属地政府,直接用于项目周边环境整治改善、市政配套改造升级、集体经济扶持发展、居民体检和生活补助等,真正让周边群众从中受益;二是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如为减少垃圾车运输扰民和跑冒滴漏等问题,各厂区累计投入数亿元建设进出的专用道路和垃圾车清洗装置和检测设施……三是通过乡村振兴、千企帮千村等行动,改善美化村容村貌和居住环境、吸纳周边村民到项目就业,投入帮扶资金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

“接下来,广州市将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在推进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全面建设的同时,将对原有的垃圾填埋场进行升级改造”,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总工程师尹自永介绍。

三个“国内第一”标签的诞生,让广州站在城市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崭新起点上,广州正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朝着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而不懈努力。

凤凰网广东综合

通讯员 成广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