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晚上东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在持续20秒的流光溢彩烟花秀后,一名女运动员在跑步机上奔跑的画面锁住了全球的目光。这独特的一幕,呈现了无声胜有声的冲击力。运动员脚下的这台跑步机,正是来自数千公里之外位于中国内陆小县城内的著名健身器材生产企业——江西伊启实业有限公司,是不折不扣的“中国制造”。
惊喜:“直到最后一刻我们都不知情”
“最初我们完全不知情的。”此次登顶国际舞台,实是一个意外惊喜。江西伊启的一位高管人士坦言,最初我们完全不知道的。一直到开幕式前一刻,我们的客户才告知我们有这可能。奥委会是通过我们的日本经销商拿到的产品,并且他们之间签订了保密协议,很多细节都不能透露。
对于这家制造企业来说,惊喜、骄傲、感动等情绪都难以完整表达彼时的内心状态。伊启的高管进一步表示,“惊喜之后马上就开始自我怀疑,觉得这太难了,但又充满期待。结果直播的时候,我们真的惊得掉了下巴,忘了呼吸。我们的跑步机是舞台的主角,镜头停留了整整2分多钟。”
何以辨认这是自己公司亲手打磨的作品?据悉,这款闪耀东京奥运会开幕式的跑步机正是ESANG A4003机型,该产品完全由伊启自主研发,在中国、日本、韩国、美国、欧洲拥有多项专利。它的外观设计完全不同于传统的跑步机设计,特征非常明显,识别度非常高。与此同时,今年东京奥运采用了高清直播,也为跑步机带来诸多镜头特写,让伊启的工程师们最终与自己设计制造的产品“确认过眼神”。在这个过程中,九江海关原本作为外贸“护航者”,对企业出口数据了如指掌,也很快帮助伊启还原了这部跑步机的“出海”航路。
心悸:“出征”奥运之前的惊心动魄
但是,荣光的背后,却是心有余悸。
今年以来,虽然中国外贸迅速复苏,但是全球疫情持续蔓延导致集装箱舱位紧张,同时,存货增加也导致仓储物流成本大幅攀升。
回忆这次“出征”奥运,江西伊启副总裁余利依然觉得惊心动魄,因为这次订单差点无法交付。余利说,“几个月以前,我们的货还积压在仓库出不去。年初最高峰时,跑步机等健身器材仓库存货一度达到了6万多台,甚至还面临订单违约的风险。”
没有人想到,如何将生产出来的货物尽快运出去,成了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头等大事。
峰回路转的是,九江海关针对企业出口至日本的运动器材箱量大、批次多、时间紧的特点,指定专人为企业联络员,全程掌握企业订单和库存情况,关企联动、超前部署,最大限度减少集装箱滞港时间,助力“江西制造”顺利登陆奥运舞台。
解密:硬核科技如何让奥组委高看一眼
那么,一台看似普通的跑步机,到底集合了什么样的硬核科技,让奥组委格外高看一眼?一时间,伊启实业成为业界热搜和坊间热议。
公开资料显示,作为一家年轻的企业,江西伊启实业有限公司是2016年才成立的健身器材企业,其在国内的销售品牌为“ESANG/伊尚”,此前在淘宝、京东、亚马逊等连续多年蝉联最佳供应商等称号。
登上“史上最特别的一届奥运会”,让以严苛著称的日本客户刮目相看,自然需要技高一筹,这背后到底有什么样的玄机?
“日本客户对品质和产品工业设计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伊启这款跑步机产品能远销日本,正是得益于这款产品的设计风格和接近完美的品质。”伊启董事长罗谢同这样透露其中“玄机”:这款跑步机是全球最先做走步、跑步二合一设计的产品,用户把它从跑步机转换成无扶手的走步机,只需要3秒。为了保证产品的高质量,伊启投入巨资采用高精度激光切割工艺、机器人焊接等先进生产工艺打磨产品,正是基于这两方面的原因,日本客户和东京奥组委才选中了伊启的产品。
正所谓“偶然中的必然”,这款跑步机去年就已成为全球线上平台顶级流量爆款。
现在,来自京东等主流电商平台的最新销售显示,目前这台跑步机已经成为爆款,消费者的“同款效应”愈演愈烈。
对此,业内有识之士指出,中国产品在日本已经不可或缺。但是,国货扮演的更多是生产制造,研发和设计依然留在日本。但是近年来,日本的家电、手机和通讯市场逐渐被中国品牌强势渗透。中国制造的新能源汽车在不久前也登陆了京都和冲绳。种种迹象表明,日本最坚固的市场堡垒也悄悄撕开了一道裂缝。
而这一次国货直接以跨境采购的方式登顶东京奥运这个最高国际舞台,为中国制造的精神,演绎了新高度。
心路:80后青年企业家“一辈子只做这个行业”
实际上,品质的高度,始终是人的高度。
作为典型的80后,1981出生的罗谢同正是江西伊启实业的创始人,他的创业心路,也正是中国制造升级蝶变历程的最好佐证。
从10多年前做外贸赚到人生“第一桶金”,到后来选择从事健身器材行业,罗谢同说,自己是2008年开始进入健身这个行业的,彼时正是北京奥运会结束之后全民健身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期。当时他看到中国的家庭健身普及率和国外有很大的差距,推广家庭健身既是责任也是巨大的商机,就毫不犹豫进入了这个行业。创业多年看到身边越来越多的朋友通过健身让身体素质提高了,就更坚定了他“这一辈子只做这一个行业”的决心。
但是,创业之路从来都是鲜花与荆棘相伴相随。“走到今天这一步,我们也经历了很多的困难。”罗谢同坦言,健身器材行业是一个人才密集型行业,产品开发设计、品质管控、生产管理、人体工程学、人机交互设计、软件设计等,任何一个点没有把控好,都会导致失败。
深谙人才的价值,罗谢同的创业起点落棋在深圳,深圳丰富的人才资源给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伴随着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资金又成为了制约发展的瓶颈。此时,罗谢同的家乡江西九江市修水县伸来了橄榄枝。当地政府大力支持,让这家有梦想有情怀的制造企业走上了快车道,并由此建立了国内为数不多的拥有完整的生产制造工厂、技术团队、国内电商团队、跨境电商团队的企业。
这位年轻的企业家同时也是爱心大使。2017年,他积极参与赈灾,为灾区捐款60万元。 2018年,荣获第三届“青春榜样”修水十佳青年称号,为家乡年轻人创新创业树立了一个典范。
坚守:工匠精神的初心与“砝码”
但是,不论创业征程如何风云变幻,“质量”和“品牌”始终是罗谢同坚守不移的初心,也是他征战江湖的“砝码”。
“我去到欧美国家,到奔驰、宝马工厂参观,能真切感受到良好用户口碑的建立一定要有品质做保障。”罗谢同表示,建立在优良品质基础上的品牌影响力,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核心优势,其公司的目标,就是建立行业质量标杆。
实际上,很多人不明白也不理解,看似普通的健身器材,也能植入那么多硬核技术和创新精神吗?实际上,罗谢同对质量和创新的追求,有数据佐证:伊启研发投入占比持续保持在18%以上,超过40%的员工从事研发及技术创新研究与开发工作,截至2019年3月,取得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发明专利证书等近30项产品专利。
换而言之,这正是工匠精神的精髓所在。
探路:激励更多中国企业家绽放国货光彩
在业内有识之士看来,能够登上东京奥运开幕式,绝非一蹴而就,更不是营销噱头,它彰现的是修炼扎实的基本功。
据观察,自2019年开始启动海外销售市场,伊启迅速成为了江西省九江市出口创汇龙头企业。截止目前,其健身器材已经出口到全球60多个国家,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成为主要的市场。在2021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全球原材料短缺价格暴涨,美金汇率创新低及运费大幅暴跌的艰难环境下,伊启实业在九江海关的助力下,依旧完成了近30万台跑步机的出口,营收已经突破5千万美金。光是今年上半年,便出口了540个集装箱的跑步机。
枯燥的数字背后,传递的正是中国制造的硬核实力。
而国家政策的加持,也让全民健康的蓝图愈发光明。今年8月3日,国务院发布了 《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的通知》,提出了到2025年,全民健身热情进一步提高,各运动项目参与人数持续提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8.5%,带动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5万亿元的发展目标。
吹尽黄沙始见金。面对未来征程,罗谢同坚定地说,自己最大的愿望就是在国际舞台证明“中国制造”实力,也为“中国智造”挣一点面子,激励更多中国企业家以工匠精神跨越国界扬帆出海,绽放中国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