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观察·健康深圳 | 李强:良好的生活方式助推构建健康深圳

凤观察·健康深圳 | 李强:良好的生活方式助推构建健康深圳

深圳是全国“最年轻”“最拼”的城市,常住人口平均年龄只有33岁,就业人口超过86%,远超于其他一线城市。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慢性病患者基数仍将不断扩大,同时因慢性病死亡的比例也在持续增加。据深圳市居民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调查显示,仅2019年平均每五个深圳人就有一个高血压,患病率较十年前增加6.5%。同时,糖尿病、血脂异常也呈逐年上升趋势。

2021年1月1日,国内首部地方性健康法规《深圳经济特区健康条例》正式实施,进一步推动了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方式从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深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在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标杆建设上有着重要战略定位意义,其中提升居民健康水平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本期《凤观察·健康深圳》,凤凰网广东邀请到了深圳大学总医院内分泌科李强教授,围绕深圳人亚健康青年化现状展开探讨,了解当下慢性病的早期筛查与防控,倾听专家看法与建议,努力抑制慢性疾病上升趋势。

【人物简介】

李强,深圳大学总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导师,兼任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会第十届委员会常委、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内分泌代谢分会副会长、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妇女孕前肥胖诊治路径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病科医师分会第一至第四届常委等学会职务。

自动播放

重视|亚健康状态青年化 需日常注重饮食习惯

凤凰网广东:深圳是一座充满活力年轻化的城市,那么深圳人在健康方面呈现出怎样的特征?

李强:深圳是我国第一个经济特区,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转变,深圳的疾病谱也随之发生改变,即从传染病为主过渡到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的状态。《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数据显示,十年间,我国慢性病患病率增长近2倍,全国居民慢性病死亡率为533/10万,占总死亡人数86.6%,慢性病已经成为我国居民健康的头号杀手。深圳作为我国最年轻的城市,无论是社会经济发展,还是疾病谱和死因排位的变化上,都是全国的一个缩影。30多年来,随着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良生活方式的出现,一定程度上造成我市居民慢性病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水平快速上升。

凤凰网广东: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当中哪几类疾病最为高发?

李强:根据深圳市死亡原因统计数据来看,排在首位的是肿瘤;其次是心血管疾病;而第三是脑血管疾病。值得注意的是,内分泌疾病排在第六位,此数据同全国一样。其中慢性疾病在死亡病因中占比颇高,也就是说慢性疾病的发展水平处于急剧上升状态。除此之外,也与深圳是座“年轻”的城市相关,在年轻群体当中亚健康的状态十分普遍,这也是慢性疾病迅猛发展的重要原因。

凤凰网广东: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2020年)》显示,我国成年居民超重肥胖率超过50%,6~17岁的儿童青少年只有将近20%,6岁以下的儿童达到10%。呈现出全年龄段增长趋势。针对日益凸显的超重肥胖问题,您认为主要是哪些因素诱发的?

李强:超重肥胖诱发的因素很多,第一是饮食因素,当进食的热量远超于消耗的热量,那么多余的热量就变成脂肪储存在体内,身体就会发胖;第二是遗传因素,据统计,如果父母当中有一人出现肥胖,子女发生肥胖的概率约在50%左右。如果父母双方都处于肥胖状态,那么子女肥胖的发生率约近80%,所以遗传是占据肥胖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第三是与胰岛素抵抗代谢紊乱相关,胰岛素抵抗同样是造成肥胖超重非常重要的风险因素之一;第四是内分泌代谢紊乱,代谢的紊乱是指下丘脑的饱食中枢和饥饿中枢功能发生紊乱,同样会造成肥胖。

凤凰网广东:可否谈一下超重肥胖会给我们生活带来哪些风险和隐患?

李强:肥胖可能会造成一系列的危害,最常见的是糖尿病;肥胖以后,血糖代谢会发生异常,随之血糖就会增加,可能会出现糖尿病前期甚至诱发糖尿病;其次是脂质代谢异常,高LDL血症、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甚至低HDL血症;第三是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像脑中风、冠心病、高血压、心衰等都容易发生;第四是容易导致关节损害,体重增加以后对关节会产生一定的损害,使关节在使用时造成磨损;第五是性功能异常,其中女性会出现月经紊乱,以及比较常见的多胆卵巢综合症;第六是代谢紊乱,比如黑棘皮病或是骨质疏松等都容易发生;第七是会诱发肝胆方面的疾病,肥胖的病人容易出现胆固醇结石,胆石症的发生率也是明显增加。实际上肥胖会对机体发生许多损害,这些损害可能从头到脚都会累积,同时也是许多慢性疾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控制|慢性病仍呈上升趋势 社会各界齐发力预防成疾

凤凰网广东:我国慢性病患病/发病仍呈上升趋势,您认为控制漫性病上扬趋势的关键点是什么?

李强:控制慢性疾病要把握三个关口。一是疾病在最早期时,以糖尿病为例,糖尿病前期应进行严格管理,防止进入到糖尿病阶段;二是已确诊疾病时,假如糖尿病已确诊,我们要预防并发症发生;三是把握一般人群,进行健康生活方式的指导,避免形成疾病。

凤凰网广东:那么深圳当前在慢性病预防管理方面做出了哪些举措?

李强:深圳率先在全国实行三级预防网络,由政府主导,社会各界贡献力量。同时各级的医疗卫生机构、社康中心都积极参与,尤其是社康中心积极与患有慢性疾病的病患进行签约,由市级医院专家进行指导,此做法是深圳非常重要的特色。包括深大总院在内,都要进入社区进行慢性疾病预防的指导,这有利于将社区中患有慢性疾病的病患进行管控。

凤凰网广东:慢性病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不少患者会有一定的心理压力。当前我们除了加强医学干预治疗以外,在慢性病教育方面做了哪些举措?

李强:于患有慢性病的病患而言,普及科学知识是有必要的,不仅有利于更好的把控疾病,还利于病患主动要求治疗,即治疗的依从性会更高就更能达到治疗的目的。为此深大总院举行一系列的科普教育活动。首先,内分泌科室每周五下午会有两位老师在病房进行授课关于糖尿病教育的科普讲堂,内容包括对糖尿病的基础知识、饮食控制、运动锻炼、血糖监测、药物的选择等许多内容。这些内容都有利于糖尿病患者掌握相关知识;其次,内分泌科室还建立科普公众号,不定期发表一些科普文章,这些科普文章有利于患者掌握一些疾病、饮食、运动方面的知识。帮助他们更好的控制病情;第三,深大总院的医生还建立了与患者交流的微信群,患者有问题随时可以在群里提问,医生也会在群里解答相关问题,进一步提高防控水平。除此之外,深大总院还不定期在社会举行科普大讲堂去宣传关于慢性病防治的相关知识。

凤凰网广东:慢性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还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李强:对于慢性病的患者来说,饮食、运动、自我监测、坚持服药以及情绪管理这五点至关重要。以糖尿病为例,就饮食来说,要做到饮食均衡。不仅要控制总热量,同时要保证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不能造成营养成分的缺乏;就运动而言,应该每天坚持。每天餐后一小时后应外出运动半小时左右;在自我检测方面,包括血糖的检测、血脂的检测以及血压的检测,这些有利于医生根据检测结果来调整用药;然后是坚持服药,按照医生的指导,使用药物治疗才能让各项指标保持在正常水平,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最后则是要做好情绪管理,包括避免低落的负面情绪,要形成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有利于对疾病的控制。

凤凰网广东:在糖尿病初期有呈现出哪些征兆?

李强:糖病前期可能会出现口渴、多食、消瘦或是乏力等一系列症状,这些症状可能会在部分人群出现,而另外一部分人可能没有任何的症状。因此我们在体检时,如果发现血糖处在正常人和糖尿病之间,比如说空腹的血糖在5.6~7mmol/L之间、餐后两个小时的血糖在7.8~11.1mmol/L之间、糖化血红蛋白在6%~6.5%之间,这部分人群通常有糖尿病前期的隐患,对于糖尿量异常的病人来说,实际上是糖尿病的“后备军”,对他们更应该进行严格的饮食和运动管理,防止进入到糖尿病的阶段。

预防|养成良好生活方式 尽早筛查尽早干预

凤凰网广东: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及时预防管理糖尿病?

李强:糖尿病会有口渴、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典型症状。因此一旦出现了口渴、多饮等症状,就要在体检项目中检查空腹血糖、饭后两小时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这样能够在糖尿病早期筛查出来。

凤凰网广东:我们知道精准饮食在控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糖尿病患者应当如何合理安排膳食?

李强:糖尿病患者一般要求均衡饮食,避免某一种物质进食过多导致热量超标。我们有一个简单的口诀,是“1234567”。每天应吃1斤蔬菜;每餐主食量定在2两以内;每日植物油油量3钱;4两水果;5份蛋白质,其中包括每日一个鸡蛋,一份牛奶,一两瘦肉,以及一两豆制品和一两鱼肉;每日盐不应该超过6克;至少喝7杯水。从“1234567”来说,就可以把饮食基本做到均衡化。除此之外应该避免深加工食物,比如说精致的米或面,这些对糖尿病的血糖控制非常不利。

凤凰网广东:当下临床饮食管理中存在哪些难题?

李强:饮食管控可能是最难坚持的,于很多病人而言,一时的坚持是非常容易,但长年累月的坚持是相对困难。所以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如果糖尿病患者看到其他糖尿病病患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从而导致并发症的发生,他们的自我管理信念也会明显增强;第二要采取科学的手段来进行饮食方面的教育,让他们认识到饮食的重要性。比如我们给病人讲过,喝粥会造成血糖增加,有些病人并不相信,然后我们给他来戴动态的血糖监测,他喝粥吃面条后,餐后的血糖有明显飙升,当看到数据后就会愿意坚持控制饮食;第三要有奖励制度,当病人坚持控制饮食三个月并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明显降低后,那么就要给他适当的表扬鼓励,这样也会促使病患更容易坚持饮食管控。

凤凰网广东:良好的生活方式在控糖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与发展,糖尿病治疗管理在数字化方面有哪些新发展?

李强:数字化技术实际已深入社会的各个领域,它对生活发生重大的变革。在医疗方面,数字的技术也开始日益深入。就以内分泌科来说,数字医疗已经开始使用,像是血糖的院内、院外一体化管理、数字化的给药系统、胰岛素泵的智能化管理、以及患者和医生都可以使用APP来进行出院后的管理等等,可以说数字化下的移动医疗正使医疗界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出品】凤凰网广东新闻中心

【撰写】陈润铃、林子豪

【审核】鲁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