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的“湛江担当”与“湛江经验”
广东
广东 > 城市 > 湛江 > 正文

乡村振兴的“湛江担当”与“湛江经验”

乡村振兴的“湛江担当”与“湛江经验”

自动播放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是脱贫攻坚战决胜之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分析脱贫攻坚面临的形势,对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提出明确要求,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攻动员令。湛江市委、市政府和全市干部群众闻令而动、迅速行动,压紧压实脱贫责任,知重负重、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埋头苦干,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必胜信念,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顽强作风,把一个个不可能变成了可能,书写了一个又一个刮目相看的发展成就。

截至目前,湛江市贫困户81680户、贫困人口233737人已全部达到脱贫标准,218条省定贫困村已全部达到出列标准,在全省2019年地级以上市的扶贫开发成效考核中被评为“好”等次,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尽锐出战,为脱贫攻坚战凝聚坚实力量

“领导这么忙,还跑这么远来看望我们,真是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党的好政策。”这是符处村脱贫户符富二的心声。

2019年11月28日,湛江市委书记郑人豪率队到雷州、遂溪开展脱贫攻坚调研工作。每到一处,郑人豪都对贫困户嘘寒问暖、关怀备至,详细了解他们的健康状况、经济收入、生产生活等方面情况,认真询问贫困户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及帮扶政策落实情况,鼓励他们进一步坚定信心,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关怀下,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乡村振兴的“湛江担当”与“湛江经验”

郑人豪要求,湛江市各级党委、政府要按照“脱贫不脱责任、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监管”的要求,把脱贫攻坚各项政策、工作落实到位。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保持帮扶干部与贫困群众的结对关系,及时了解掌握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信息,帮助解决群众面临的实际困难,继续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守为人民谋幸福初心,强化基层党建工作,传承红色基因,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大力推动乡村振兴。”郑人豪说。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湛江市各级党委、政府尽锐出战,成立了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市委书记郑人豪任总指挥,统筹全市精准扶贫工作;市委、市政府召开多次专题工作会议,研究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市委常委会和市政府常务会定期听取精准扶贫工作汇报,分析存在问题,研究整改措施。落实党政一把手专题调研脱贫攻坚工作和党委书记遍访贫困户制度,郑人豪书记及市分管扶贫工作领导坚持每月至少2次到基层调研脱贫攻坚工作,并进村入户为贫困群众纾难解困;市四套班子成员分别挂钩联系一个贫困村(或相对贫困户较多的村)。全市各级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逐级下达和落实脱贫攻坚任务,形成了党政主抓、行业主力、社会主帮、镇村主动、贫困户主体的工作格局。通过以上率下,推动市县镇村四级一把手亲自抓扶贫工作责任落到实处。

乡村振兴的“湛江担当”与“湛江经验”

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随着贫困人口的脱贫,湛江各级党委、政府把防止致贫返贫放在更加突出和重要的位置,建立健全防贫常态长效机制,防止发生致贫返贫现象,确保如期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

因地制宜,特色产业助力可持续发展

位于雷州市白沙镇西北部的符处村,一个数年前还是名不见经传的空壳村、贫困村,如今展现在面前的却是一幅繁荣富足的美好画面。而这一切的变化,都离不开湛江市委办公室、市财政局的精准扶持和产业扶贫的持续发力。

乡村振兴的“湛江担当”与“湛江经验”

脱贫攻坚以来,在湛江市委办公室、市财政局的扶持下,符处村利用财政扶贫专项资金,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产业,通过开发600亩高标准种植基地、购买2台(套)甘蔗联合收割机及入股湛江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晶科电力有限公司和雷州市基础设施有限公司等举措,在促进特色产业发展上迈出坚实步伐。2019年下半年,与碧桂园集团达成合作意向,拟在东山村建设近300亩现代农业观光园,已收到前期项目开发资金150万元。实施“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工程,打造“富硒番薯”和“高粉芋头”两个扶贫明星产品。2016年以来,该村贫困户分享集体产业扶贫项目收益分红25.8万元,建档立卡贫困户已于2019年年底全部脱贫。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基础和支柱,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湛江市各级党委、政府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攻方向,大力培育扶贫支柱产业,引导广大贫困群众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项目,持续巩固脱贫成果,贫困村自我造血能力不断提升。

据介绍,湛江市近年来共投入9.42亿元,启动实施产业帮扶项目16.42万个,户均3.7个,年增收约1.81亿元,户均增收约4100元。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获批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4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3个;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吸纳社会资本投入约2.4亿元,建成一批规模化专业化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基地,产生经济效益约4.19亿元;推进“粤菜师傅”和“南粤家政”工程,扶持建立一批培训示范基地和创业孵化基地,带动一批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进一步完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推动“村财镇管”全覆盖延伸到村民小组,共清查农村集体资产165.77亿元;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稳定粮食生产,全市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面积166.07万亩,实际完成171.00万亩;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积极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农民合作社二次分配的社员利益联结机制;推进助农服务示范体系建设,共建成县域助农服务综合平台4家、镇村助农服务中心55家、农村电子商务公司2家、农产品种植示范基地2个,建成农村集体“三资”交易平台97个,实现乡镇全覆盖;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升级,推出7条广东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加快推动乡村旅游和休闲观光农业融合发展,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

乡村振兴的“湛江担当”与“湛江经验”

深入基层,“十百千”干部奋战在脱贫一线

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人。

从2018年5月开始,湛江市全面实施“十百千”干部回乡促脱贫攻坚行动,从市、县两级选派1200余名优秀本土机关干部到基层工作、服务百姓,农村成为他们锻炼成长的主战场。其中,20余名市领导包县挂村,110名处级干部联系原籍镇(街),协调解决脱贫攻坚重点、难点问题,1100多名科级及以下干部回乡驻村,挂任村(社区)党组织副书记或村(居)委会主任助理,协助落实脱贫攻坚各项任务。

乡村振兴的“湛江担当”与“湛江经验”

“‘十百千’回乡干部熟悉村中情况、人脉资源广泛、富有乡土情怀,在当地威望比较高。”湛江市扶贫办有关负责人说,回乡干部与当地驻村干部一起同吃同住同劳动,整合资源,拓宽了本村产业发展渠道,在扫黑除恶、征地拆迁和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等重点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吴川市黄坡镇岭头村精准扶贫对象韩艳梅的宅基地纠纷已有近20年,双方互不相让,邻里关系降到冰点,事件陷入僵局。湛江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的回乡干部欧伟兰得知情况后,多次奔走为双方做思想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经过耐心细致的调解,纠纷双方最终达成共识。至此,这起持续多年的宅基地纠纷终于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湛江市人大常委会农工委副主任徐文学回到家乡雷州市纪家镇后,历时一年多,走访了28个行政村。他深入田间地头,前往村民家中,与镇村干部、镇“七所八站”负责人和扶贫工作队面对面交流,摸清驻村情况,撰写驻点日记并形成调研报告,耐心指导并解决镇、村和贫困户遇到的疑难问题。

回乡干部扮演的不仅是“联络员”“研究员”的角色,同时也是乡村振兴的“参谋助手”。湛江市政府办公室综合一科副科长、派驻雷州市杨家镇少榄村回乡干部林楠濠创新形式推动成立乡贤工作室,积极联系村中德高望重、热心家乡建设的优秀乡贤,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如欧伟兰、徐文学、林楠濠这般,回乡干部带领全村党员时刻牢记党员身份,加强与村民的沟通互动,创新扶贫方式,在脱贫攻坚中挑大梁、乐奉献、出良方,脱贫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截至目前,回乡干部已形成调研报告1100多篇,协助推动各级投入近2.13亿元,引进产业帮扶项目3.46万个,解答扶贫政策7100多人次,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头活水”。

“扶志、扶智、强技”相结合,阻断代际贫困传递

脱贫致富不仅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近年来,湛江市通过“扶志、扶智、强技”“三箭齐发”,激活广大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用志气消除思想上的贫瘠,用智慧消除贫困的代际传递,用技能创造幸福生活,彻底打赢解决贫困“终极决战”。

在扶智方面,湛江市狠抓义务教育控辍保学,不断补齐教育基础短板,优化教师结构和充实教育师资力量,拓宽教育帮扶渠道,让贫困家庭学生一个不漏地享受教育扶贫政策,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为保障教育脱贫战役全胜收兵打牢坚实基础。

乡村振兴的“湛江担当”与“湛江经验”

在扶志方面,湛江市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改变贫困面貌的干劲决心,通过在湛江电视台《第一视线》栏目增设“乡村振兴最前线”专栏,开设“县(市、区)委书记访谈录”版块,并印发宣传资料,进一步激发群众参与乡村振兴工作的内生动力,树立起靠勤劳双手摆脱贫困的信心和决心。群众的思想观念转变了,思路也活起来了,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主动性也提高了。

在强技方面,湛江市以点带面创新实施“粤菜师傅+乡村旅游”“粤菜师傅+粤西饮食文化”模式,结合富民兴村、产业兴旺的目标,培育出一批符合市场需求、技艺高超的湛江“粤菜师傅”。2019年以来,以贫困户为重点培训对象,完成粤菜师傅培训1734人,在培学员3401人;认定粤菜师傅培训基地、大师工作室,成功举办“粤菜师傅”技能大赛5场次,开展粤菜师傅进社区活动38场次。深入实施“南粤家政”工程,大力开展育婴师、家政、护工等工种培训,免费培训家政服务3300人。目前,全市建有112个扶贫车间(扶贫工作坊),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近800人。

此外,湛江市各级党委、政府充分发挥党建优势,凝聚社会各方力量,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和贫困群众的“痛点”“难点”,在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饮水保障等方面精准发力、精耕细作,终于在基层广袤的土地上种下“新种子”、结出“金果子”。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湛江市各级党委、政府勇于担当、敢于作为,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与贫困地区人民众志成城战胜贫困,演奏了一曲曲脱贫攻坚的精彩乐章。未来,湛江将继续结合实际对乡村振兴任务再明确、目标再分解、措施再细化、责任再强化,加快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这一股劲风在湛江农村激荡起一池活水,在绿油油的田间地头,涌现出勃勃生机。

湛江,乡村未来可期!

凤凰网广东发自湛江

编辑:陳侃 高悦

2020湛江乡村振兴(脱贫攻坚)专题报道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