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讲堂 | 创新之路—深圳科技与金融相得益彰
广东
广东 > 城市 > 深圳 > 正文

大讲堂 | 创新之路—深圳科技与金融相得益彰

编者按:2020年8月26日既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四十周年,同时也是《先行示范区意见》发布一周年。四十不惑、双喜同庆,在这个特殊的历史节点,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推出了“先行示范区金融大讲堂”,群贤毕至共同探讨先行示范区未来的金融创新发展战略,助力深圳建设全球金融中心城市。

 12月15日,先行示范区金融大讲堂迎来第三期。波澜壮阔、峰回路转2020年其实也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这一年里,中国变成了全球唯一经济正增长的国家。即将到来的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科创和金融双轮驱动依然是我们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法宝。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副巡视员、深圳市金融稳定发展研究院副理事长、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客座教授林居正先生作为本期大讲堂的主讲嘉宾之一,畅谈了深圳科技与金融相得益彰的创新之路,凤凰网广东新闻中心根据其发言主要内容整理成篇。 

文 | 凤凰网广东特约观察员 林居正

在深圳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新动能,提升新势能,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毫无疑问,在新发展阶段,科技创新将是未来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双循环”国家战略实施的重要抓手。

今年9月出台的《深圳经济特区科技创新条例》充分诠释了深圳政府在支持科技创新方面的敢想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为推动深圳更高层次科技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1999年9月,我有幸亲历了深圳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的出台,这是深圳40年改革开放进程中,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文件,也对深圳成为全国高新技术创新中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我一直认为,深圳的政府是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政府,深圳市政府始终坚持市场化导向,不遗余力地进行政策、体制机制的创新,在深圳科技发展的各个阶段,均审时度势地出台了大量政策文件,不断为企业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更好地支持和鼓励企业开展科技创新。

当然,除了政策支持外,深圳高科技产业的蓬勃发展也离不开金融发展与创新的支持。正如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刘平生书记所言,深圳在科技金融领域已经取得实质性成果,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显著提升。在疫情期间,深圳率先启动“金融方舟”项目,组织各类金融机构协同作战,积极支持企业抗疫专项行动。上半年,深圳GDP在中国四大一线城市中率先实现正增长,前三季度GDP增长领跑中国一线城市,金融业的贡献和拉动可谓功不可没。

总之,深圳不仅是敢为人先的科创之城,也是比肩一流的金融之城、追求卓越效益之城,更是一座科技创新与金融发展相得益彰的城市,以高新技术产业和金融业发展为支柱、为背景的深圳,未来将有更大的优势打造成国际标杆城市。

在效益方面,2019年,深圳大口径税收9400亿,地方税收3600亿;世界500强8家,上海9家,香港7家,但是,深圳的营收不仅多上海1200亿美元,多香港3400亿美元,而且,利润是上海2倍、香港3倍。

在科技创新方面,深圳已经拥有华为、腾讯、大疆科技等一批世界级电子信息企业,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已占全国规模的六分之一,约占全球的十分之一。深圳国高企业超过1.7万家,仅次于北京。全社会研发投入超千亿,2019年占GDP比重为4.93%,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约占全国30.6%,连续16年居中国城市首位,初步构建了“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在金融方面,虽然深圳金融中心排名全球第九,但是,深圳的资本市场却是国内最具活力的,深交所交易量多年位居全球前三。2015-2017年,深交所IPO企业数量全球第一。作为全国重要影响力的风投、创投中心城市,深圳已形成梯度分布格局和老中新层次体系,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新引擎”。

今年前三季度,深圳金融业表现优异。

更为重要的是,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决策、亲自推动的“双区”战略驱动下,深圳金融的软环境将不断提升、完善,并逐渐与国际主流规则接轨。

在深圳金融业发展的十四五规划中,深圳金融业定位为打造全球三大中心,即全球创新资本形成中心,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全球可持续金融中心。不难发现,深圳金融三大中心的打造与科技创新发展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首先,深圳将推动深交所建设优质创新资本中心,为科技发展集聚创新资源,为中国硅谷的建设提供世界一流的融资平台;其次,深圳将充分发挥深圳科技研发领先、应用场景丰富等优势,打造国际一流金融科技创新生态圈,从而强化金融服务高科技企业的能力,助力深圳建设成为全球科技产品开发、企业培育、推广应用高地;第三,深圳将加快建设国际风投创投中心城市,促进高科技企业更好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构建全面高效的创新创业金融服务体系。

当然,我们不仅要对“十四五”深圳金融助力科技产业发展进行展望,更需要从更长远角度探索一条深圳金融与高科技产业良性互动和融合发展之路。在我看来,从2035年和本世纪中叶远景来看,无论是深圳科技,还是深圳金融的发展均需要定位于三大主题,即“创新”、“先行”与“打造全球标杆”,承载着《先行示范区意见》赋予深圳科技与金融发展的历史使命。

首先,经过40年的发展,深圳积累了丰富的创新实践和创新经验,为我国改革发展创造了数百项“中国第一”,深圳的城市特质,决定适合在这片热土进行各种创新。其次,深圳作为先行示范区,需要在促进产业发展的重大体制机制方面先行先试,探索与国际主流规则全面接轨,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让“金融”与“科技”成为深圳的两张国际“名片”。第三,《先行示范区意见》提出了本世纪中叶深圳将建设成为全球标杆城市,而打造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的标杆、金融和科技相结合的标杆无疑是重中之重。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深圳要实现全国创新城市、先行城市和卓越的全球标杆城市的目标,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必须以更大的勇气和决心、更大的格局和智慧,实现体制机制的大破大立,必须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速度和强度,创造更大范围的开放格局,推动重大举措的落地实施。

因此,深圳需要做以下三方面的努力。

一、争取顶层设计支持,实现重大制度创新,保障改革创新的系统性、总体性、协调性。首先,必须在顶层设计的统筹下,强化先行示范区建设的战略意义,争取中央各部委以更大力度支持深圳开展前瞻性科技创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先行示范区与国际市场接轨以及重大基础设施的落地。其次,有必要借鉴海南自由贸易港在法治建设方面的政策经验,通过顶层立法的形式,为先行示范区的改革开放再出发保驾护航。实现深圳在科技金融、数字金融、知识产权证券化等领域的法治化发展;第三,有必要探索金融与科技融合发展的顶层监管思路,重点处理好金融监管与稳定、创新的关系。坚持通过创新性的思考、创新性的制度、创新性的实施路径来解决创新中出现的问题,坚持用审慎的眼光看待科技创新产品的实施价值,坚持用前沿的监管手段化解科技创新的潜在风险。

二、摸着石头过河,实现重点领域突破。在顶层设计的基础上,必须继续坚持“摸着石头过河”的方式,不断在实践中检验深圳改革开放的理论,保证一揽子试点政策取得实效。在我看来,“摸着石头过河”在金融科技和金融服务高科技产业发展领域的重点应用包括;

1、以数字货币创新助力人民币国际化。贯彻落实中央有关支持深圳开展数字货币研究和移动支付创新工作的意见,探索区块链技术与DCEP结合的应用情境范本,打造符合粤港澳三地对数字货币和跨境支付需求的可复制推广模式,为更广阔的国际化市场应用情境提供可参考的经验;

2、探索科技监管的新模式。积极开展监管沙盒试点、鼓励运用科技治理和合规科技、推动实施包容性监管,着力建设国家级金融监管科技示范区;

3、以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为依托加强港深金融科技融合发展。探索深港双方政府及企业共同出资、设立特别合作区开发基金等方式,吸引境内外高科技企业在片区落地。深港双方通过秉承融合发展、互利共赢的原则,对港深南北双园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开发建设、统一合作区政策及招商引资,并在此基础上,力争在合作区内尝试深港制度和政策协同,以及企业的GDP和税收共享。

4、以“金融+”战略打造供应链与创新链融合发展的新路径。在“金融+制造”方面精准发力,聚焦提升金融服务高科技的全产业链和全生命周期能力,着力解决民营经济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在“金融+供应链”方面积极推进,利用金融工具有力支持供应链、产业链协同发展,打造供应链金融集聚示范基地;

5、探索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底层技术与金融深层次融合发展的新渠道。目前在科技与金融投融资等方面的融合,仍然处于探索阶段,缺乏规范性和标准化的技术体系,进而可能导致金融过度创新和风险外溢。因此,亟需探索如何将科技领域的相关技术标准与金融业务的应用场景有机结合,为金融科技创新划定技术边界。

三、探索与国际规则和标准接轨。技术、资金、政策、人才和市场是金融科技产业发展的五个核心要素,为了实现打造卓越的全球标杆城市的目标,需要加强与国际主流规则和标准接轨。

技术层面:积极参与甚至主导全球金融科技行业的技术标准制定,在全球金融科技的发展过程中抢占技术高地,形成具有全球领先地位的技术水平。

1、资金层面:以创业板发行注册制改革为契机,推动资本市场发行规则与国际接轨。构建与国际接轨的债券评级体系,打造具有国际公信力的评级标准,助力深圳高科技企业通过“走出去”实现国际化融资。

2、政策层面:试点与国际接轨的法律体系,构建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体系,探索在制度上对标香港、新加坡、伦敦等标杆城市,采用全球最具竞争力的产业政策、税收政策、激励政策。

人才层面:完善金融科技人才的评价体系,优化金融科技人才的培养体系,着力打造高素质、复合型、国际型人才的集聚地。

3、市场层面:借鉴纽约华尔街、伦敦金融城等金融功能区的国际化发展模式,推进金融科技产业集群发展。推动初创金融科技企业的孵化和培育,为国际一流金融科技企业的引进创造载体。

我相信,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的决心彰显下,在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下,在科技创新条例和金融业跨越式发展的强有力赋能下,深圳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一定能够再上台阶,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