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河入海口将启动红树林湿地生态修复
广东
广东 > 城市 > 深圳 > 正文

深圳河入海口将启动红树林湿地生态修复

深圳河入海口将启动红树林湿地生态修复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林业局)10月30日发布公示,将启动对深圳河入海口红树林湿地的生态修复,提升湿地生态价值。

2020年9月,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受理了深圳市红树林湿地保护基金会申报的深圳河入海口红树林湿地生态修复项目申请。该项目位于福田区沙头街道沙尾村,项目一期涉及改造提升红树林4.3公顷。

项目定位为湿地生态修复,主要通过治理外来红树植物,以降低其对广东内伶仃岛-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香港米埔和后海湾国际重要湿地和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南区内乡土红树的影响,减缓外来红树在深圳湾扩散,限制其对深圳湾滩涂的持续侵占,为冬季候鸟提供更多的栖息空间。

针对该申请事项,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于10月13日召开专家咨询会。专家组一致同意深圳河入海口红树林湿地生态修复方案,在保证全市红树林面积不减少的前提下,对项目一期深圳河口4.3公顷海桑属红树林更新改造,提升湿地生态价值,并根据《广东省湿地保护条例》及广东省林业局有关要求予以公示。

该项目所需费用拟由深圳市红树林保护基金会自筹经费,合计约460余万元。项目采用总体规划,清理、修复和维护等分步实施的方法,尽可能降低实施对候鸟的干扰。项目周期拟从2020起至2023年10月15日结束,每年11月至次年5月进行。本土红树的恢复,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恢复为辅。选用白骨壤、木榄、秋茄和桐花树。

【读特新闻+】

海桑属植物在深圳湾呈现入侵倾向

项目实施机构深圳市红树林基金会(MCF),自2012年成立以来深耕于滨海湿地,致力于以红树林为代表的滨海湿地的保护和教育。

据该基金会负责人介绍,此次拟开展的深圳河入海口红树林湿地生态修复项目,位于深圳湾深圳河入海口处,西接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的南区,北接福田红树林保护区,南临米埔和后海湾国际重要湿地。项目地于2000年前为原生滩涂,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应红树林恢复和重建的需求,深圳湾从海南引种海桑属植物海桑与无瓣海桑。

由于海桑属植物本身具有适应能力强、繁殖速度快、生长速度快等特点,其在深圳湾呈现了一定的入侵倾向。自2001年起,开始有扩散记录。香港从2006年开始,每年清理约一万株海桑属植物幼苗。2018年前,深圳河入海口处共有海桑属植物约18.08公顷,其中分布于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的5公顷分别于2018年、2019年全面更替,恢复本土红树5公顷。现深圳河入海口还有约13.08公顷,包括海桑10.78公顷和无瓣海桑2.3公顷。

为了深圳河、新洲河的河道防洪安全以及深圳湾(包括深圳和香港两侧)的生态安全,专家认为,需控制海桑属植物的持续扩散,恢复本土红树,恢复冬季候鸟的休憩、觅食空间,故拟对项目所在地自由扩散的海桑属植物进行全面治理,恢复裸滩3.08公顷,自然恢复红树林10公顷,异地恢复红树林3.08公顷。

为保证深圳市红树林总体面积不减少,项目实施机构拟与相关部门沟通,在深圳市其他区域红树宜林地异地恢复红树林3.08公顷;推动港深两地联合清理海桑属植物;结合候鸟迁徙季的到来,开展红树林、候鸟科普知识展览、展示,引导公众对红树林湿地保护工作的高度认可和主动参与、主动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