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番禺积极构建“人水和谐、番禺特色”碧道体系
广东
广东 > 社会 > 正文

广州:番禺积极构建“人水和谐、番禺特色”碧道体系

为贯彻落实广东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提出建设万里碧道的决策部署,以广州市“水清岸绿、广府生活、三道一带、缝合城市、新旧共生、赏粤四季、绣花功夫、永续利用、经济适用、共同缔造”的“广州碧道十条”为原则,番禺区坚持“以人为本、安全为上、因地制宜、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按“1+3+3”的总体布局,即1套碧道建设标准(《番禺区碧道建设要求》)、3个主题廊道(包括文化传承廊、多彩生活廊、创新科技廊)、3个100公里碧道(到2025年规划长度304.9公里),以通山达海线、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线、其他特色线、镇(街)示范段等构建我区人水和谐、番禺特色的碧道体系。

统筹规划高标准建设。番禺区委、区政府多次专题研究部署碧道建设工作,并邀请城市规划经验丰富的设计单位编制我区碧道建设规划,明确碧道建设目标、原则、任务和工作路线图等,实现碧道建设“规划一张图,实施分阶段”,推动碧道建设工作落细落实。审议通过《广州市番禺区碧道建设实施方案(2020-2025年)》,明确区碧道建设的责任主体、主要任务、资金渠道等,为番禺未来五年碧道建设提供了具体遵循。

逐步构建碧道体系。按照“一年试点建设、三年大见成效、七年基本建成”的目标要求,结合番禺的城市规划和文化特色,优先贯通水岸空间,优化水质环境,完善便民设施,实现碧道、绿道、慢行道互联互通、成网成片,满足群众“水岸游憩”的向往。2019年已完成七盏灯水库和南湖水库6公里碧道试点建设任务,2022年完成碧道建设235.2公里,打造2条以上高标准碧道,到2025年底,累计建成碧道304.9公里,碧道综合功能和社会效益日益显现,成为番禺生态文明建设的亮丽名片。

因地制宜丰富碧道内涵。根据各片区不同的自然禀赋及区域特点,将黑臭水体治理与景观、历史人文相融合,结合已建成绿道,逐步丰富碧道内涵。如依托珠江等外江河流水系建设,以科技、智慧、商务发展为主,提供共享滨水空间,为番禺智创企业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和休闲环境,打造都市型的大学城碧道;依托围内河涌水系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亲水游憩、健身休闲的公共开敞空间,串联现有绿地及配套服务设施,保证碧道网络贯通连续,打造城镇型的市桥河、砺江河碧道;依托流经乡村居民点的河流水系建设,串联起乡村居民点、周边农田、山林等绿色开敞空间及重要人文节点,为人民群众提供农业灌溉、亲水游憩、健身休闲的公共开敞空间,打造乡野型的大刀沙岛、观龙岛碧道;依托流经自然保护地、生态湿地、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生态环境敏感性较高的河湖水系建设,具有一定的景观、科普、水上游览价值,为居民提供亲近自然、进行生态教育、科研考察提供公共开敞空间,打造龙湾涌、海鸥岛碧道。

大学城碧道

龙湾涌碧道

市桥河碧道

大刀沙岛碧道

观龙岛碧道

砺江河碧道

海鸥岛碧道

凤凰网广东政务中心发布

采编:孙蔚、李淑怡

通讯员:赵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