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受水区人口近3000万
广东
广东 > 城市 > 深圳 > 正文

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受水区人口近3000万

聚焦广东重大工程建设,媒体采访团走进深圳

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创下多项纪录

媒体采访团参观地下盾构施工隧道场景。深圳晚报记者邱志东摄

近日,由中央驻粤媒体、省市媒体组成的媒体采访团来到深圳,对广东省重大工程建设项目进行了集中采访。采访团一行来到位于深圳公明水库旁的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试验段工地,深入了解工程的战略意义及建设进展情况。

“超级水利工程”受水区人口近3000万

目前,以珠三角为腹地的粤港澳大湾区面临着水资源分布不均、开发利用不平衡、应急备用水源不足等问题,制约了珠三角及大湾区未来可持续发展。

根据有关数据,东江作为支撑珠三角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水源,以占全省18%的水资源总量,支撑28%人口的用水和48%的生产总值,目前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达38.3%。而水资源总量是东江近10倍的西江水系,开发利用率仅有1.3%。

为了解决珠三角水资源供需矛盾,全面保障粤港澳大湾区供水安全,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应运而生,被称为“超级水利工程”。

据广东粤海珠三角供水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代茂介绍,工程输水线路全长113.2公里,设计年供水量17.08亿立方米,受水区人口近3000万,总投资353.99亿元,建设总工期为60个月。工程全线采用地下深埋盾构方式,在纵深40~60米的地下建造,最大限度保护湾区生态环境,为未来发展预留宝贵地表和浅层地下空间。

工程创下多项纪录2024年具备通水条件

“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不仅是迄今为止广东省历史上投资额最大、输水线路最长、受水区域最广的水资源配置工程,还是目前世界上输水压力最高和盾构隧洞最长的调水工程。”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设计总负责人严振瑞介绍。

在工作人员的组织下,记者一行戴上安全帽进入工地了解施工设备,并参观了地下盾构施工隧道场景。大多数采访团成员从未到达过如此深的地下,沿着施工楼梯一步步下行很快就来到隧道口。采访团成员小心翼翼地往隧道里走,同时不禁被这浩大的建造场景吸引,纷纷驻足发出感叹。

“工程采取深埋盾构方式,将穿越高铁4处、地铁8处、公路12处、江海16处,为地铁、通信、电力、管廊等市政建设预留浅层地下空间,但由此带来的挑战也非常多。”严振瑞表示。

据了解,工程的设计、建设与今后的运营,都极具创新性与突破性,将创下多项行业、国内乃至世界纪录。其中,该工程的鲤鱼洲至高新沙双线输水隧洞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内衬钢管的压力输水盾构隧洞;高新沙至沙溪高位水池单线输水隧洞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衬砌的压力输水盾构隧洞;鲤鱼洲泵站采用的水泵是世界上流量变幅和扬程变幅最大的离心式水泵。

李代茂介绍,截至目前,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已全面开工半年多,预计2020年进入全面盾构始发新阶段。根据计划,工程2020年全面盾构始发,2022年开始机组安装,2023年完成盾构内衬,2024年具备通水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