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访谈|对话蒋子龙
广东
广东 > 城市 > 东莞 > 正文

11月28日,第五届中国当代文学高峰论坛在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召开,著名作家蒋子龙、《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等文学大咖来莞论道,讲述他们对“家国情怀与文学表达”的独到见解。

在高峰论坛召开前夕,中国著名作家蒋子龙接受了凤凰网广东专访,首次讲述了他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称号,获评“改革文学”作家的代表的内心独白与真挚感受。

凤凰访谈:您之前来过观音山森林公园吗?对这里印象怎么样?

蒋子龙: 我对观音山是比较熟悉了,算上这次我已经四次到访观音山了。在我眼中,观音山是一座文化名山。中国名山大川很多,譬如说五岳、四大名山都是旅游胜地,每当假期都是人山人海的,这也是无数历史岁月成就的。

观音山有些不一样,只用了二十年就成为了一处著名景区。我想这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观音山的文化有一种解决民间疾苦情怀。当今社会有太多单身人士,甚至还有不少大龄男女,这个群体越来越庞大。尤其在珠三角因为工作节奏快、压力大,很多人都一再错过了身边的缘分。观音山在过去十年举办了数十次相亲会,帮助很多人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小确幸。我记得第一次到观音山的时候,这里就在举办相亲节,当天来了4万人,有很多人成功牵手,这种感动让人难以忘怀。这是一份属于观音山的感动。我想我会持续关注这个现象,会一直保持对观音山的观察。

凤凰访谈:观音山这些年举办了许多文学创作活动,近期“70万征集对联”在网上走红引起社会极大关注,对此您怎么看?

蒋子龙:我知道每年都有很多文学爱好者盯着观音山的评奖活动,这些年观音山也确实给予了许多有志于文学创作的人极大的鼓励。

在文化效应方面,我认为观音山有两大功德。第一个就是助推中国生态文学发展。每年观音山都会在全国范围内评选优秀生态散文作品,而且作品选题并不局限于观音山,全国名山大川都可入题。第二个就是培养了一大批业余作家,观音山的评奖对他们是一份极大的助力,无形中观音山又推动了生态文学的发展,让更多人通过文学作品对保护自然环境有了更深的认知。

凤凰访谈:去年您入选了100名改革开放杰出贡献对象,还获得党中央、国务院授予的“改革先锋”称号。您怎么看待“改革文学先驱”这份荣耀?

蒋子龙:这些年民间提出了很多口号,譬如说“农村文学”“工业文学”“商业文学”什么的,“改革文学”也只是其中一个。然而,“改革文学”确实是得到党中央认可的,这样它就有别于一般的文学概念,真正登堂入室。

我觉得,国家推崇“改革文学”最大的意义在于鼓励推动现实文学的创作。无论古今中外,现实题材都是不应该缺席的,然而现实题材创作弱却是当下中国不争的事实。我们创作了大量的历史题材的作品,甚至是架空的历史,也出了很多“抗日神剧”,但是现实主题的题材非常少,《人民的名义》算得上是一部现实题材的好作品。因此,我觉得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我“改革先锋”称号,真正的意义在于对现实题材创作的鼓励,而不是个人层面荣誉的考虑。

凤凰访谈:人们都说,作家是时代的观察家。您认同吗?

蒋子龙:作家都是非常敏感的一群人。俗话说,春江水暖鸭先知,我觉得作家就像“鸭子”,水冷水暖他们很有发言权。

凤凰访谈:您对观音山这么熟悉了,您有计划创作一部观音山题材的小说吗?

蒋子龙:创作需要多种机缘巧妙结合。我是一个北方人,在讲述北方的故事的时候,我可以把各种生活经验的积累充分调动起来。但是我对南方的生活、南方的文化不太熟悉,硬是要创作南方的小说,由于缺少了这方面的生活体验,这样的小说会水土不服的。

凤凰访谈:您曾经说过,人生短暂、精力有限,不应该把时间浪费在坏书废书上。那么在您看来怎样的书才是好书?

蒋子龙:一个鉴定名家也很难做到三言两语就把文物鉴赏的窍门说得清楚,很多事情是需要用很长时间积累经验的。看书也是一样,对于一本书是好是坏,有经验的人看了开头就有判断了。

从通俗的经验来说,我认为一本好书主要有以下三个要素:一是跟个人专业密切相关的书;二是经典的书籍,它们已经被无数前人验证过了;三是我们自己感兴趣的书,但这些书要挑着读,要学会把自己的审美品位提高,远离“文学垃圾”。

凤凰网广东发自东莞

撰文:程玮坚

摄影:程玮坚

编辑:王少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