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广州已过万重山


来源:凤凰网广东综合

2020年第一季度,在疫情冲击下,四大一线城市北上广深也没能独善其身,城市经济全都出现了不小的下行,四座城市GDP平均增速为-6.675%。

2020年第一季度,在疫情冲击下,四大一线城市北上广深也没能独善其身,城市经济全都出现了不小的下行,四座城市GDP平均增速为-6.675%。

尽管略好于全国-6.8%的增速,但依然要引起重视,因为一线城市经济作为中国经济的核心发动机,它们事关大局。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一线城市早已超越所谓“区域辐射”之类的角色,它们深度嵌入全球产业链的空间系统,并崛起为全球性的生产要素配置平台,其运行状态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国家的全球竞争力。 因此,尽快推动一线城市复苏的工作,绝对不能等闲视之。

在四大一线城市之中,广州的复苏呈现出了异常强劲的势头。一个数据值得关注:

一季度空置率最高的是深圳,达到24.6%,其次是上海21%,北京13.8%,广州仅为5.2%(数据来源:戴德梁行)

2020年第一季度,广州的写字楼空置率在一线城市中最低。此外,广州也是一线城市中唯一空置率下降的城市。

广州,发生了什么?

1、空置率与就业

对空置率的高与低,常见的分析是,除了宏观上的供求决定之外,在需求侧,它与城市的产业结构密切相关。

作为千年商都,广州的产业结构以传统商贸为主,而其他一线城市的金融业体量更大。由于2017年年底监管层启动去杠杆,P2P等遭受重创,所以金融业“野蛮生长”的城市出现了高空置率。而广州的传统商贸经营稳健,抗风险能力强,所以空置率低。

这种看法有一定道理,但并非问题全部。因为,差不多与去杠杆同时,中美贸易博弈也同期爆发,作为传统的外贸大市,广州传统商贸遭受的冲击也可想而知,但广州为何稳住了阵脚?

显然,产业结构固有的“抗风险特点”并不一定是空置率很低主要原因,风险防控到位和提振经济措施的有效,更应该是租赁需求畅旺,拉低空置率的关键。

比如在2019年,部分一线城市出现了网路平台的频繁“跑路”,但广州地方金融监管部门通过技术手段创新,实现了对地方金融风险监测全覆盖,监测企业多达12.33万家,并通过主动退出和出清平台风险,使广州成为全国唯一全年无网贷“爆雷”的特大城市。

此外,在疫情爆发后,广州迅速复工,为全国和全球的战疫提供了巨额物资。同时,也迅速出台“暖企15条”“稳增长48条”等系列措施,稳住了产业链。

除了写字楼空置率,另外两个数据也显示了广州实体经济的强劲。一个是海关跨境电商管理平台进出口金额,另一个是就业率。

据统计,2019年,广州通过海关跨境电商管理平台进出口达到385.9亿元,居全国第一;2020年一季度广州通过海关跨境电商管理平台进出口65.1亿元,同比增长5.6%,继续保持全国第一

与兄弟城市深圳相比,广州4月吸纳就业能力大幅领先。广州4月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6.6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11%。深圳4月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为0.79万人,4月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18%

就业数字显示了城市经济的强劲反弹。一季度广州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为4.43万人,但仅4月一个月内,新增就业人数即大幅上涨至6.62万人,大于一季度3个月的总和。

就业非小事。它是“六稳”(稳就业)和“六保”(保居民就业)之首,是社会稳定的基石和经济转型的缓冲阀。近期,全国范围内“地摊经济”的兴起,本质上即是希望通过灵活的方式,来解决疫情冲击下的就业萎缩问题。

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讲,广州无疑是一线城市的表率,非常及时地承担了国家和社会赋予的责任。

2、正增长背后

按照广州市统计局5月底发布的最新数据,1-4月,全市工业、消费、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降幅比一季度均有所收窄。此外,诸多指标恢复正增长。

4月份,全市工业已基本恢复至上年同期水平,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当月增速由负转正,分别增长1.5%和1.4%,这说明广州的核心工业企业已初步走出疫情影响。

从行业来看,医疗防疫等快速增长,部分高新技术产品增势良好。医疗保健相关的生物药品制造增长97.4%,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增长22.7%,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增长50.2%。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190%,智能手机产量增长490%,服务器产量增长100%,显示器产量增长36.4%

除了产出的恢复之外,动能依然在不断积蓄,重点投资继续加码。

1-4月,汽车及医药、医疗设备仪器制造业投资再提速。汽车制造业投资增长37.1%;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82.7%;医药制造业投资增长48.5%

这些超快恢复或者说逆势增长的行业都有一个显著特点,即早已完成转型升级,实现了高度的自动化、智能化生产,有着极强的“抗疫能力”。

近年来,广州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IAB产业和新能源、新材料等NEM产业,推动“广州制造”向“广州智造”升级。在疫情爆发的时候,广州在这些领域的深厚积累,让城市经济展现出了强大韧性。

当城市经济恢复正增长,就业岗位的产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但就业也并不是全部,一座国际大都市的实体经济复苏对国家和社会来说,还有着更多重要意义,并超越了实体经济本身。

在当下中国,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也是一场关键“战役”,它事关金融稳定的大局。对一座实体经济大市来说,除了要有效遏制本地金融风险之外,还必须通过强劲的实体经济来吸引外汇进入境内,支撑起外汇储备和人民币的坚挺汇率。唯有如此,才是真正的国际大都市。

要达到这个目标,一是出口,即外汇通过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进入中国;二是吸引外资,外汇通过资本项目进来。实际上,从中美贸易博弈开始,扶持出口导向的实体企业和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越发成为了中国财金政策的两大出发点。

而广州在这两方面,都走在了一线城市前列。

1-4月,全市出口总额1498.0亿元,同比增长4.0%,增速比一季度提高1.3个百分点,远高于全国(-6.4%)、全省(-10.8%)。在全球市场充满未知的时点,广州的这个成绩非常不容易。

在使用外资方面,广州也可圈可点。2019年,全年实际使用外资71.43亿美元,增长8.1%。今年1-4月,广州排除困难,克服疫情,依然实际使用外资23.59亿美元,同比增长1.8%。

3、裂变新活力

近期,直播突然在广州火了。这个产业显得轻松并充满活力,但不要忽略,广州发展这个产业绝非即兴之选,而是基于对城市禀赋的深度思考。 可以说,这种选择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为什么?

先看一组看似无关的数据:

国家邮政局统计显示,2020年一季度,在快递业务量前50位城市中,广州排名全国第二,为111201.9万件。广州业务量约为北京(51231.3万件)和上海(56346.3万件)的总和。

业务量排名第一的是金华(义乌)市,达116536.7万件。这并不意外,因为这个地方一直都是国际小商品集散地。

但如果从业务收入来看,那么广州对义乌形成了碾压之势。广州业务收入为1138233.5万元,而金华(义乌)只有448701.2万,不到广州的一半。

广州市白云区大源村,电商年销售额超600亿元的著名“淘宝村”

物畅其流,这说明了广州城市经济和生活恢复之快。更重要的是,也说明广州作为华南地区最核心物流中心,珠三角制造业物资分发中心和供应链枢纽的地位不可动摇。

这种城市禀赋正是发展直播的基础条件——这是由大众消费品行业的本质决定的。

改革开放到现在,中国的消费品行业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是品牌的野蛮生长阶段,从短缺经济时代的小作坊到规模化生产,再到品牌的打造,这是1.0时代。

第二个则是本世纪初开始的电商时代,电商成为了凌驾于一切的超级平台,不但改变了品牌制造商原有的通路模式,还一定程度颠覆了原有的品牌培育和运作模式。这是2.0时代。

现在,正进入3.0时代——直播。过去,厂商们耗费事日,投入巨额资源才能打造一个品牌,但直播却可以把这个时间大大缩短,甚至只要几分钟。这看似是一种颠覆,但品牌的本质依然没有变,品牌竞争永远是消费者体验的竞争,归根接地是背后供应链的竞争。因此,作为供应链枢纽的城市,更有优势。

在电商大平台的时代,北京有京东、上海有拼多多、杭州有阿里巴巴,而广州尽管有唯品会等垂直电商,但缺少综合大平台来构建全国和全球性的辐射力。广州很大程度充当了“幕后英雄”,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供应链支撑着中国电商的大半壁江山。

但现在,直播产业的本质逻辑为广州带来了新的可能。

直播崛起的原因,很大程度在于“中国制造”在产品质量控制的飞跃,即不同品牌的赋予产品在物理意义的差异在逐渐消弭。过去,品牌代表质量差异。如今,品质差异缩小,使得主播获得了更大的对产品价值的赋予空间——奢侈品不在这个逻辑之内,因为它们有着物理意义之外的价值。

必须注意,主播赋予产品价值的前提,是他们得到足够的供应链支持:从设计、生产到流通和售后。这也是薇娅等头部主播南下广州的首要原因。

广州,正在抓住直播产业的时间窗口。前不久,广州出台了关于直播电商发展的行动方案,到2022年,将推进实施“个十百千万”工程:

构建1批直播电商产业集聚区、扶持10家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头部直播机构、培育100家有影响力的MCN机构、孵化1000个网红品牌(企业名牌、产地品牌、产品品牌、新品等)、培训10000名带货网红、“网红老板娘”等,将广州打造成为全国著名的直播电商之都。

如果说电商大平台是消费品行业的聚变,那么直播就是一场新的裂变,它将裂变出老城市的产业新活力。

4、已过万重山

新活力远远不止直播。

在广州市202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新活力”的诸多数据让人印象深刻,比如:广州的高新技术企业已经突破1.2万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9283家,连续两年居全国城市第一。

2019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3%,占服务业比重达67.5%。5G网络及基站建设带动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投资增长22.7%。全市民间投资同比增长27.8%,增速比上年提高36.9个百分点。

新活力的迸发既与城市对核心产业的主动选择相关,更与公共治理水平的提升和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密不可分。

2018年,广州制定出台了《广州市营商环境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19年,又出台《广州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2020年1月,广州再次制定《广州市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全面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这被称为广州营商环境3.0版改革。狠抓营商环境的力度之大,在全国一线城市中鲜有其匹。

在2019年发布的《中国营商环境与民营企业家评价调查报告》中,广州营商环境综合评分在全国主要城市排名第一。同期,在另一份《中国市级政府财政透明度研究报告》上,广州也排名全国城市第一。

排名只是无心插柳,而真正检验城市营商环境的则是对要素的吸引力——与此相比,其他所有指标都显得缺乏力量。

在人的方面,2019年末,广州市常住人口1530.59万人,比2018年增加了40.15万人。这意味着广州连续5年人口流入超过40万,在一线城市中,远超北京和上海。

钱的方面,截至2019年底,广州地区本外币存贷款余额10.62万亿元,同比增长11.2%,增速居北上广深津五大城市第二位。其中,本外币各项贷款的增速达到15.6%,居北上广深津五大城市第一位。

世界经济依然充满不确定性,但人才向往和钱之所归的国际大都市,总能穿透层层迷雾和万重峡口,驶向全球城市竞争的舞台中央。

作者| 南风窗常务副主编谭保罗

来源:广州市宣传部、南风窗

[责任编辑:羊庆丹]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热点推荐

专题推介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