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期
2018.04.17

西关打铜人:为艺术留下血脉

分享到:

广州荔湾区,位于恩宁路与蓬莱路交界处,在这家名为“铜捞铜煲”的店铺里,不时传来“叮叮当当”金属敲打的声音。店的主人之一,吴师傅,正在认真地敲打着手中的铜器。

铜煲铜锅铜壶是上个世纪风靡老西关的日用品,随着时代变迁,这些铜器已经不再流行,但在恩宁路这条老街上,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大大小小卖铜器用品的店铺,“铜捞铜煲”便是其中一家。

店铺的另一个主人是伍国强。伍国强一家三代打铜,所掌握的纯手工无焊接打铜工艺在全国可谓是独一无二,而且还发明了独有的3D立体捶打技术。

目前,他与吴天明一起打理着这家店铺,两人既是表兄弟又是拍档,掌柜伍师傅不仅打铜,作为门店的掌门人,还要负责日常的经营,而吴师傅只专心打铜。

兄弟两人的年龄都已超过50岁了,虽然从小就跟着父辈们接触打铜的手艺,但其实两人真正开始做起来也就只有十年的时间。

十年前,一档介绍西关铜艺的电视节目,节目嘉宾的误解刺激了他们决心要把这门手艺发扬光大。如今,在这群传统匠人的坚守下,铜艺以非遗的姿态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两兄弟虽然经营着店铺,却不以此谋生。在店里售卖的铜器主要是日常生活用品类,所得用来维持店铺的经营。

另外一些属于精品,不对外销售。他们希望把这种铜艺,发展成一种艺术品,可以用,可以欣赏,可以把玩,可以传承下去,同时吸引更多的人了解这门手艺。

在他们父辈那个年代,打铜是为了养家糊口,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对于这门手艺,他们更多是一种玩的心态,所以才有了这些精品铜器。

无焊接一体成型的铜壶,吴师傅一年大概只能做成三件。这些年,他们两兄弟加起来的作品,也就十几件。

对于吴师傅来说,这些精品铜器真的很难做,即使有人想买,开了几十万,上百万的价钱,吴师傅都不舍得卖。

具体的价格没法算,一个作品就像他们的孩子一样,这里面付出了时间,青春和劳动,以生命来作价。现在是过一天就少一天,今日不知明日事,两位师傅的体力也越来越差,眼力也大不如从前,产能越来越低。

完成一件作品到底有多难,打了五六个月的壶盖,只要出现一点瑕疵,就只能报废。

已经有三个壶盖报废了,现在在打第四个,谁也不知道能不能成功。

在吴师傅眼里,打铜其实很容易,问题是你能不能把它做好。他经常强调,打铜最重要的是要有耐性,第一次不行,那就尝试第二次,第二次不行就找原因,为什么会失败,哪个工序出了问题,然后慢慢改,当然还要有毅力和信心才行。

数年下来,手上已经布满了一层又一层得老茧,有些步骤不能戴手套,只能空手和铜器接触。靠近吴师傅的时候,也能闻到一股重重的金属味道,那是时间和岁月的洗礼留下来的沉淀。

兄弟两人从小就在父辈打铜的环境下成长,长期以来受到金属敲打所发出的噪音影响,两人的听力都不好。虽然现在有了保护的意识,在打铜的时候会戴上耳塞,但是听力的下降已经成为了永久的伤害。

慕名而来的游客在店铺里挑选着铜器。

平时休息的时候,吴师傅会上来二楼,这里是一个小型的健身房。

拳击,是吴师傅最喜欢的运动之一。拳击不仅可以健身,还可以提升手臂的力量,因为在打铜的过程中,力量非常重要。

乒乓球也是吴师傅和伍师傅的爱好之一,有闲暇时间,两人便会切磋一番。

吴师傅还会拿出自己锻造的铜制象棋打发时间。

兄弟两平时还喜欢品酒,柜子上摆放的洋酒还没喝完。

对于未来,他们都希望这门手艺能够得到传承。但是现代人急功近利的心态,让他们非常苦恼,因为这个过程太艰难,花的时间太久,很多人都想着从这门手艺中快速获得利益,但这是不可能的。

此时的伍师傅,正准备前往另一家店铺。

这家店铺,则由伍师傅唯一的一位徒弟负责打理。这里主要售卖市面上常见的铜制工艺品以及生活用的铜制品。

2010年,这位来自广东阳江的85后姑娘,无意间经过师傅的店铺,看到师傅在做这门手艺,对师傅无焊接的技术感到很佩服,看了几次之后,当时从事酒店行业的她慢慢地就喜欢上了,于是开始尝试去学。

伍师傅前后收过几十个徒弟,只有她一人坚持下来。这个过程很辛苦,也很枯燥,刚开始每天都要敲铜,晚上回家手都是酸的。一开始想过要放弃,但最后还是坚持下来了。

经过八年的努力,她已经可以在两三天内把铜制的日用品打出来,因为是薄铜,有焊接,所以难度并不大,但要想打出师傅那种厚铜的无焊接作品,就难了,主要还是因为力量不够。

现在,她一边打理着店铺,一边跟着师傅学艺,她希望将来能够继承师傅的手艺,然后把它发扬光大。

对于西关铜艺的前景,兄弟两人希望将西关打铜从生活用品提升到艺术品层次,把自己的作品完整地保留下来,为这门古老的艺术留下血脉,让打铜工艺传承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