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期
2018.06.06

岭南特色“广州骑楼”保护再出手

分享到:

夏季的广州,气温居高不下,闷热的天气并伴有短时的暴雨,炎日之下,广州的街访却走得舒服自在,这都得益于广州独特的骑楼建筑。

骑楼源于南欧地中海一带湿润的气候,市民也注重公共生活,于是有了让门廊向外伸延的建筑。清末民初,西风东渐,善于包容的广州人,觉得这种建筑模式适用于岭南,便拿来为己用。

以前的广州,街访们出门基本都不带伞,连成一片的骑楼足以让人民遮阳挡雨。由于商铺就开在骑楼的底下,路过的人可以边走边瞧瞧,生意自然越来越旺。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城市的发展,新的楼房,新的商圈拔地而起,骑楼逐渐被掩盖在这些林立的高楼之中。

经历过七八十年的风风雨雨,广州的骑楼依然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虽然陈旧了,但它们仍“忠心耿耿”地为广州市民服务。

为了对骑楼进行有效的保护,2014年底广州正式开始实施《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改规划对全市40条骑楼街进行保护,分为一类骑楼街和二类骑楼街两种,一类骑楼街进行重点保护,二类骑楼街进行保护和逐步整治。

三年多的时间过去了,规划的实施让骑楼得到了有效的保护,但是行走在老城区的街道上,我们依然可以看见残旧,破损的骑楼,仿佛就像一位年迈的老人,逐渐失去生命力。

为了继续加强骑楼的保护,五月中旬,《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骑楼街保护规划》开始征求意见,这也是广州首个针对骑楼街保护的法定规划,标志着对骑楼的保护上升到法律层面。

根据最新的规划,全市共有北京路等60条道路纳入保护范围,比原来列入《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40条增加了20条。

规划确定北京路等60条道路的全部或局部作为骑楼街规划范围,传统骑楼街总长度26.5公里,传统骑楼街保护范围面积47.05公顷。规划对骑楼街保护控制路段划分三个级别:一类骑楼街、二类骑楼街、三类骑楼街,规划保护控制路段总长度为64.5公里。

广州现有的骑楼,主要分布在越秀、荔湾、海珠, 上下九路、中山路、解放路、人民南路、一德路、同福路、长提等路段尤为集中。

虽然都是骑楼,但只要你细心留意,就会发现它们其实不尽相同。一段又一段充满岁月痕迹的骑楼,人们每天在它们的护荫下川流不息,在骑楼底下留下一个个时代的故事。

我们不愿意看见骑楼消失在林立的高楼之中,虽然骑楼是适应于近百年前广州城市发展需求而建成的传统商住建筑,但只要有合理的规划和保护,我们就可以穿梭在两种风格异同的建筑之下,感受城市不一样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