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南朗街道崖口村深入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抢抓深中通道通车重大历史机遇,创新“一粒米、一方田、一片海”模式,点燃农文旅融合发展新引擎。2024年,吸引游客近600万人次,村集体经济收入近3300万元,其中强村公司收入超420万,同比增长超600%,村民年人均收入超4.3万元,比上年度增长约10%,成功闯出一条具有中山特色的农文旅强村富民之路。
卖好“一粒米”,塑造农业品牌
崖口村瞄准中高端消费市场,依托生态优势、地域特色精心打造富硒大米品牌,推动崖口大米从2.5元/斤上涨到20元/斤,涨幅达700%,成功将生态溢价转化为品牌溢价。
从“零散”到“连片”,崖口村发挥“广东天然富硒土地”优势,通过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和现代化农业科技赋能,将1000亩富硒稻谷示范基地扩建至2000亩,与周边村结对打造5000亩大米生产基地,实现跨村联动发展,推动崖口大米产业化、规模化生产。
从“自销”到“品牌”,崖口村先后注册“崖口大米”“崖口村”等集体商标,建立自产自销专卖店,搭建网上商攔谈城小程序,开发文旅智慧商城--“崖口硒望”,打响“崖口富硒大米”品牌一跃成为明星产品。
从“买米”到“赏味”,推动本村崖口云吞煲仔饭、棠记海鲜餐厅等5家餐饮店使用崖口富硒大米作为原料,荟萃黄圃腊味等各类香山特色食材,推出“腊味煲仔饭”“海鲜煲仔饭”等爆款菜品,吸引大量食客从买好米到闻香寻味,高峰期全村单日售出煲仔饭超1500份,日营业额超3万元。
美化“一方田”,壮大集体经济
崖口村立足禀赋资源,成立“强村公司”崖口村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以统筹思维创新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勾勒出喜看稻菽千重浪的美好图景。
手“提效益”,统筹盘活全村潜力土地、闲置房产,崖口村通过市农村集体“三资”交易平台进行网上竞拍,改变过去竞争不充分、低价转让等现象,有效提升咸淡水鱼塘、耕地等经营性物业租金水平;一手“拓空间”,以“工改”为契机,采用村企合作模式改造村属物业,重新发包并打造出一批工作室、商铺,推动村集体物业收入水涨船高,2023年,崖口村物业承包收入达386万元,同比增长70%。
改变过往“靠出租”“吃分红”的发展模式,崖口强村公司大胆启用“零租金模式,免费提供崖口东堤集市80余个摊位,吸引70多名本村村民返乡创业,带动300多名村民就业,村民利用自有物业开办美食咖啡店,打造出“0LDBOY”“有风咖啡”等25家“村咖”集群,2024年总营收预计超1000万元。
结合农业种养时令性,在2000亩连片稻田资源中,崖口村因地制宜臻选保留1000亩用于观光农田。营造四季多样田野风光,春耕前种植格桑花,让金色稻田再现粉色花海,花海覆盖面积约320亩,花期覆盖整个寒假和春节假期,仅停车费就为村集体带来超100万元收入。开展“土豆狂欢”“水稻收割”等农耕体验活动利用犁冬晒白的空隙,在稻田里种植约50亩土豆,用“土豆”逗乐游客,打造“产、学、研、游”结合的消费新场景,让久居都市的游客在田头收获“甜头”高峰期节假日日均超5万名游客如潮水般涌进。
拥抱“一片海”,加速业态融合
崖口村跳出崖口谋发展、立足湾区强优势,紧紧围绕海岸、海景做文章,推动文旅资源串珠成链、业态融合共生,努力把深中通道开通带来的“泼天流量”转变为发展增量。
在扮靓滨海观景区方面,崖口村总投资近2亿元,建设崖口湿地公园示范工程,修复红树林近800亩,打造集湿地保护、湿地文化、科普宣教、休闲观光为一体的滨海生态休闲旅游区,带动全村8家单车租赁点2023年收入超160万元。
建设观海民宿群,崖口村规划建设特色民宿13家,初步形成以听涛观海等为卖点的“崖口民宿集群”,推动“民宿+文化体验”“民宿+田园观光”“民宿+休闲养生”“民宿+特色餐饮”等多种业态兴起,成功培育禾舍书屋民宿等4家“广东省首批乡村民宿示范点节假日民宿客单价达2000多元,仍一房难求。
打造临海美食街,崖口村完善海鲜“养殖一加工一销售”产业链,开发万亩咸淡水鱼塘养殖虾、蟹等高档水产品,组织美食嘉年华等宣传推介活动,打造6公里“美食经济带”“自然商业圈”集聚53家特色餐饮美食店,崖口云吞、崖口海鲜等美食频频爆火出圈吸引无数游客幕名前往。
培育田海联动带,崖口村依托依山枕海、眺望深圳的独特禀赋,在8.5公里长的海岸线上,成功培育“崖口无言”海岸观光品牌,入选广东省摄影目的地;将稻田集装箱风情街、滨海海鲜一条街等有机整合,打造“海上日出+稻田落日”特色生态文旅消费亮点,全天24小时游人络绎不绝,成为大湾区内湾夜经济爆点。
凤凰网广东发自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