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珠海召开“美丽中国”珠海实践年度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通报全市2023年生态环境建设以及“美丽中国”珠海实践项目推进情况。据了解,目前珠海市绿色工业服务中心项目已建成,可有效解决珠海30年内的工业危险废物综合处理处置问题。
发布会现场
据了解,2022年以来,珠海全面启动“美丽中国”珠海实践,成为广东省先行启动“美丽中国”地方实践的地市之一。2022年10月,珠海突破性出台广东首个“美丽中国”地方实践项目五年实施方案,确立美丽森林、美丽河湖、美丽海湾、美丽蓝天、美丽城市、美丽园区、美丽乡村等7大实施路径,到2027年底,计划累计投入不少于500亿元建设完善城镇环境基础设施,打造“美丽中国”生态典范城市。
发布会上,珠海市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丁疆华介绍,2023年以来,该局把推进“美丽中国”珠海实践作为市政府品牌工作来抓,持续擦亮“美丽中国”珠海实践品牌。1-11月,珠海空气质量达标率为91.6%,较2022年同期上升2.7个百分点,优良天数共计306天,同比增加9天;环境空气质量六项污染物全部达标。据初步统计结果,1-11月,珠海在全国168个城市中空气质量排名第8位。同时,城市降水pH值范围在4.12-7.39之间,酸雨发生率为27.0%,同比2022年下降39.7个百分点。全市地表水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100%,9个主要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优良率保持100%。
2023年“美丽中国”珠海实践进展如何?丁疆华表示,今年以来,该局积极推动相关部门谋划“双碳”“5.0产业新空间”“绿美广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工程”等项目,不断充实项目库,联合相关部门科学合理制定“美丽中国”珠海实践2023年度项目建设投资计划,明确“美丽中国”珠海实践2023年目标任务和措施,推动提升“美丽中国”珠海实践建设效能。5月18日,珠海市生态环境局局联合市发展改革局、市水务局印发实施动态调整后的《“美丽中国”珠海实践项目实施方案重点建设项目表(2022-2027)》,珠海实践项目库总项目数增加至203个,项目计划总投资增加至684.83亿元。
截至今年11月,珠海实践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153.87亿元,同时,相关入库珠海实践项目建设正按照计划目标有序推进,先后建成高质量水源林1713亩、生态公园8.6万平方米,修复城市海岸线1067米,工业污水处理能力20.1万吨/日、工业固废处理能力46.3万吨/年。
“‘美丽中国’珠海实践重点推动支撑全市产业发展的环境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特别是在加快推动工业污水处理、危险废物处置等生态环境治理领域取得良好成效。”丁疆华表示,全市7座工业污水厂均已建成,其中富山江湾工业水质净化厂等4座工业污水处理厂已正常运行,新青工业污水处理厂等3座工业污水处理厂正在调试,全市总设计处理能力达20.1万吨/天。同比2020年增长161%。建成珠海市绿色工业服务中心项目,可利用处置24大类工业危险废物,有效解决珠海30年内的工业危险废物综合处理处置问题。探索出台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工作方案,7个已建成的省级以上工业园区排查管网425公里、排水户561个,整改隐患418个,谋划73个近远期工程共1.35亿元,实现园区涉水问题零投诉,园区周边鸡啼门大桥国考断面水质提升到Ⅱ类,2个近岸海域监测点位水质达三类。
据介绍,“美丽中国”珠海实践经验做法得到生态环境部、省生态环境厅、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今年9月,“美丽中国”珠海实践作为全国12个“十四五”期间推进生态环境重大工程实施正面典型案例之一获生态环境部推广宣传,也是广东唯一入选案例。其中“美丽园区”污水零直排珠海模式,作为省工业园区污染防治经验上报生态环境部。
下一步,珠海将对项目库进行科学动态调整,进一步提升项目质量和可实施程度,谋划储备2024年建设项目,研究制定2024年建设计划,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谋划和推进新征程“美丽中国”建设。
凤凰网广东发自珠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