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鸣·甘粤实践谈|广东金融开放创新实践对甘肃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几点启示
广东
广东 > 财经 > 正文

凤鸣·甘粤实践谈|广东金融开放创新实践对甘肃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几点启示

编者按:甘肃省参事室成立70周年座谈会于昨日(2023年9月25日)启幕,来自国务院和兄弟省市参事室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为新时代甘肃高质量发展献言献策,堪称“甘肃发展高端外脑会”。凤凰网广东特约正在出席该座谈会的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林居正先生就其主题演讲内容要点做梳理,以飨读者。

文|林居正(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深圳市决策咨询委员会金融专家组副组长、凤凰网广东特约观察员)

金融业是广东的支柱产业之一,2022年全省金融业增加值1.18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9%,同比增长7.8%,远高于GDP增速1.9%。广东金融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1/3,是支撑广东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相比较而言,2022年甘肃金融业增加值925.1亿元,同比增长2.9%,而甘肃GDP增速为4.5%,居全国第三位,说明甘肃金融业体量偏小,增速相对缓慢,对甘肃经济总量的贡献明显不足,是急需补齐的短板。尽管甘肃在总部金融机构等资源禀赋上不具备优势,但仍然可以借鉴广东的有益实践,在金融细分领域有所作为,以金融业的高质量创新推动形成甘肃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新格局,以金融业的高水平开放巩固提升甘肃在“一带一路”中的枢纽地位。

一、广东金融开放创新的实践经验

(一)依托国家级平台进行重大金融制度的创新突破

一是积极推动一批区域发展规划上升至国家战略。广东拥有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两大顶层设计以及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深圳河套等多个国家级试验和示范区,为探索一系列制度改革和创新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

二是善于转变传统发展理念,在金融体制机制上大胆创新。单是深圳金融业,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就创造了数百项全国第一。当前,广东正在加快推动金融制度型开放,在税收制度、监管制度、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积极探索并逐步实现与国际规则对接。

(二)以发展科技金融作为金融创新的重要抓手

一是出台金融支持企业创新发展的系列政策。《2023年广东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实施“金融+科创”工程,广州、深圳等地市也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确保对于科技创新的政策支持力度处于全国前列。

二是系统构建服务科技型企业的金融生态。在银行贷款方面,截至2023年一季度,广东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2942亿元,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2万亿元,同比均增长25%,比各项贷款增速快13.4个百分点。在资本市场融资方面,自注册制改革试点落地以来,截至2023年 5 月 20 日,广东省新增科创板、创业板上市公司共181家,在全国排名第一。在融资租赁方面,广东拥有全国最多的融资租赁企业。在融资担保方面,广东拥有深圳高新投集团、深圳融资担保集团等国内龙头机构。在风投创投方面,截至2022年底,广东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达3027家,管理基金数量1.14万只,管理基金规模2.44万亿元,均居全国前列。

三是设立多只省市级政府引导基金,其中深圳天使母基金规模100亿元,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天使投资类政府引导基金。

四是不断完善科技金融组织体系,推动科技金融产品规模不断扩大。广东省内已拥有多家科技支行,针对科技型企业推出了各种形式的科技贷款。广东省内其他金融机构也推出了大量具有特色和针对性的科技型产品。

五是确立知识产权证券化先发优势。通过精准、有力、有效的政策支持、多方协同的体制机制设计,以及深交所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的平台优势,广东在知识产权证券化方面确立了领先优势。截至2022年底,广东累计发行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64单,发行规模148.66亿元。

(三)以发展跨境金融作为金融开放的重点领域

一是积极争取跨境金融试点。广东高度开放的经济形态以及毗邻香港的优势,使其在发展跨境金融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跨境金融互联互通、跨境贸易投资、跨境交易结算等方面探索出一批走在全国前列的政策试点。

二是注重人民币在跨境交易结算中的应用。2023年一季度,广东省跨境人民币结算额达1.67万亿元,占本外币结算总额的51.6%,本币结算额首次超越其他币种,成为广东省第一大结算货币,对人民币国际地位的提升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推动甘肃金融业开放创新的必要性

(一)推动金融业开放创新符合国家战略部署

2023年7月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强调,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我们主动作为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战略举措,要围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聚焦投资、贸易、金融、创新等对外交流合作的重点领域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配套政策措施,积极主动把我国对外开放提高到新水平。因此,甘肃作为“一带一路”的关键节点,需要在金融等领域的开放创新上有所作为。

(二)推动金融开放创新支撑甘肃产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甘肃综合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升,保持在全国第二梯队。甘肃是全国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建成了国家第一、二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在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业等领域具备一定的产业优势。然而,甘肃的重点产业大多涉及大型设备建设,单纯通过政府产业基金难以满足巨大的资金需求。必须运用金融创新工具和模式,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发挥政府资金对于社会资本的撬动作用,更好推动甘肃产业转型升级。

(三)推动金融开放创新提升甘肃在“一带一路”中的枢纽地位

2022年,甘肃与“一带一路”合作伙伴贸易总额278.3亿元,同比增长23.8%。贸易额占比从2013年的38.5%上升到2023年一季度的54.8%。为了进一步扩大甘肃对外贸易规模,提升甘肃的国际化水平和在国际市场中的话语权,不能局限于以机电产品、农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金属制品为主的实物出口,更需要加强与“一带一路”合作伙伴的资本合作,大力吸引外资参与甘肃建设,同时鼓励甘肃企业走出去融资。

(四)推动金融开放创新助力甘肃打造更优质营商环境

百花齐放的金融生态是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吸引民间投资和企业落地的重要参照。目前,在政府层面,甘肃“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数字政府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未来需要将政府建设与市场化建设相结合,以金融创新为抓手,逐步构建支持企业全生命周期投融资的金融服务体系,进而对企业和资本形成良好的集聚效应。

三、甘肃金融开放创新的重点路径

(一)积极争取顶层政策支持

广东试点的重大金融创新举措通常涉及中央事权,需要得到中央和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因此,有必要在甘肃现有以兰州和兰州新区为中心的基础上,积极向中央争取创设“一带一路”改革开放示范区以及国家级科技金融改革试验区等平台,允许广东相对成熟的金融试点政策直接在示范区应用。

(二)统筹规划甘肃金融业发展

甘肃金融禀赋资源有限,必须在省级层面统筹制定全省的金融发展规划,明确发展重点,集中市场需求、金融资源和专业力量,支持甘肃金融机构在全省范围内跨区域展业,推动产业资金、人才等要素在甘肃各地区自由流动。加快制定支持金融发展的相关政策,强力推动政策落地实施。在全省层面和主要地市重点打造多家政策性融资租赁机构、融资担保机构。试点设立甘肃中小科技银行,或推动甘肃现有商业银行转型为科技银行。

(三)明确甘肃金融业开放创新的重点

一是将金融与科技融合发展作为核心定位。建议省市层面设立科创金融产业基金,推动建立高级别的科技金融协会。整合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数据,形成覆盖各产业链条的企业数据库,着力打造企业信用平台和综合性金融服务平台。鼓励甘肃重点金融机构和相关企业开展知识产权金融产品创新和知识产权证券化业务模式创新。着力打造具有特色的基金小镇,大力吸引风投、创投类机构落地,从而与政府引导基金、政府产业基金共同形成创新资本形成的良好生态。

二是将融资租赁作为重点发展业态,充分解决甘肃在“风光”强省建设过程中的资金需求。加快出台对融资租赁企业的支持政策,针对融资租赁企业和人才采用优惠税收政策,鼓励银行、保险、基金等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融资租赁企业支持力度,鼓励融资租赁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境外市场、资产证券化、资产跨境转让等方式募集资金和开展业务,进而在甘肃推动形成多个融资租赁集聚区。

三是探索在甘肃与“一带一路”合作伙伴的对外贸易中全面推行人民币计价,鼓励“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对接CIPS等人民币系统,将人民币作为交易结算的主要货币。

(四)以双飞地模式加强与东部发达省份的合作

围绕甘肃产业链的延链补链强链的核心任务,加强与东部发达省份开展双飞地模式合作。在坚持市场化原则和秉承“一锅做饭、利益共享、做大增量”的理念下,通过在甘肃建设多个跨省合作区,复制发达省份的优惠政策,承接部分产能转移,吸引发达地区的技术、资本和人才要素输入。通过干部任职、相互挂职等方式,学习推广发达地区的行政经验,实现甘肃干部素质、市场化水平和行政服务能力的同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