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不断拓展深化,建设“国际一流湾区”的宏伟蓝图正徐徐展开。同时,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战略布局和商业模式创新,将粤港澳大湾区带入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未来时代,一批优秀企业也将乘风而行,遂浪而上。
为搭建各行各业交流的坚实桥梁,合力助推产业协同和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凤凰网广东、湾区招引平台合力打造“湾区会长年会”强大IP,现已成功举办两届。2022年,第三届“湾区会长年会”如约而至。本年度新增由洋河股份梦之蓝M6+冠名的《湾区会长访谈录》栏目,意在对话多位商会、协会、校友会会长,建设共享双赢的高质量交流平台。
作为本次《湾区会长访谈录》的特邀嘉宾,深圳市卫星物联网产业协会会长张一平走进凤凰网广东专访间,对于科技他说到:“科技提供了便利,也让人变得更懒惰,但是人的追求是没有止境的,世界上还有很多事情值得我们去探索,绝不能因为科技带来的便利而使自己失去奋斗的目标。”
布局| 探索突破 促进产业集群互联共享
凤凰网广东:卫星物联网产业协会您创会有多久?跟我们谈谈现阶段的发展。
张一平:卫星物联网产业协会创会两年多。对于卫星,人们会觉得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大家都知道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东方红卫星。而近期的俄乌战争中,低轨卫星星座在战争中也有着非常多的应用,这些相信大家也都看到了。从以上的角度来看,卫星离我们很近,但它毕竟是一个高科技产物,从研制、发射到应用其实有很多技术难题需要解决。世界上这么多的国家,真正具备卫星研发实力的只是少数。
卫星的功能主要有三个方面,简单来讲叫“通、导、遥”。第一是通讯,比如卫星电话可以在无人区、森林、沙漠这些没有地面站的地方进行通讯;第二是导航,也就是定位的功能。现在人们使用手机上的GPS、北斗定位系统等,都是卫星在起作用;第三是遥感,也就是成像的功能。例如现在很多的违章建筑,明明无人看守,却会被执法人员发现,这就是通过卫星来拍照成像。从卫星的功能来讲,未来对万物互联的产业发展会起到一个很大的促进作用。
我们协会也是从卫星研发和应用技术等角度来形成产业生态圈,现在有 100 多家会员企业,主要是围绕着卫星的研发、制造以及应用,而且这几年发展速度也非常快,深圳去年也出台了《深圳市关于支持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的工作意见》,提出了十六条措施,这也使得我们业内人士备受鼓舞。
凤凰网广东:在疫情的大环境下,很多行业呈现了一种经济下行的趋势。那您怎样看待您这个行业和产业的发展或者现阶段的生存现状?
张一平:这要从疫情的影响来讲,有两个方面。首先疫情它本身带给我们的是经济活动的减少,人与人交流的物理空间受到影响。而商业活动也好,人的交流也好,通讯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工具,从这个角度来讲,卫星物联网的应用在疫情下反而有正向作用。比如说通过远程参加会议,想要改善通讯的话,卫星就可以发挥其相应的作用。但是疫情对整个经济的影响面很大,作为企业经营环境的各个方面,包括订单等等都是会受到负面影响的。
凤凰网广东:您作为会长单位,有没有采取一些措施帮助会员企业去做一些事情。
张一平:今年9月份,卫星物联网协会联合深圳市海洋促进研究会共同举办了一场供需对接交流会,由我们中集海洋科技集团在海洋应用领域的五大方面进行了应用场景的发布。在海洋领域的通讯、定位包括生存状态,陆地网络是解决不了需求的,必须通过卫星,所以跟我们协会会员企业的业务契合度非常高。在供需对接会后,协会有十多家会员企业提供了二十多套解决方案,并准备在下一阶段再进行一次方案路演,将供需业务结合起来。我认为开放市场是对我们会员企业最大的支持和帮助。
凤凰网广东:您怎么看待深圳重点培育发展壮大“20+8”产业集群战略,企业所面临的一些机遇和挑战?
张一平:“20+8”也是我们非常关注的一个话题,在二十大报告里面提出要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方面,深圳也提出要“工业上楼”。近年来深圳制造业外流的现象较为严重,我个人认为“20+8”是一个纠偏的动作,因为一座城市的产业生态不可能全是研发办公,很多高端制造业是不愿意离深的,那如何为这些产业去提供一些低成本的空间,就是我们需要去做的工作。我认为第一就是需要产业集聚,现在的商业模式就是互联共享,产业链上下游的集聚,就可以共享平台、空间甚至人才;第二就是要提供低成本的产业空间,深圳房价越高往外走的企业会越多,原因就是生产生活成本太高。市里提出的“工业上楼”若能够在成本方面采取有效措施的话,那对实体企业就是一个福音。
同时,我们协会的使命之一就是帮助会员企业降本、增效、提质。我经常有一句话,到我们协会或园区来,我一定会让你们活得更好,长得更快,这个就是协会或园区存在的价值。我们也提出,要通过运营提升协会的价值,提升园区的价值,这就一定要为企业去赋能。
凤凰网广东:您提的6+X具体是指什么?
张一平:作为我们中集产城来讲,一是基于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划;二是基于中集集团既有的产业基础。这六大产业是指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命健康,还有文化旅游。我们围绕着这个六大产业方向去进行产业集聚,去进行服务赋能。这六大方面是我们现在主要服务的产业,以高科技企业和中小微企业为主。
展望|万物互联 融入湾区紧跟时代步伐
凤凰网广东:万物互联的时代,您最期待什么最担忧什么?
张一平:大家一直在提6G 时代什么时候到来,我认为卫星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会使6G时代很快到来。因为我们从3G、 4G 到 5G 快了很多,届时5G到 6G 它会更快。现在已经有人预测今后手机可以直接跟卫星通讯,不再需要通过地面的终端来进行信号的转接。我觉得那时我们的经济生活、人的交往会变得非常便利,这个是我最期待的。
凤凰网广东:您认为还是积极性更多一些。那您觉得科技让人更深刻还是更肤浅?
张一平:科技提供了便利,也让人变得更懒惰,但是人的追求是没有止境的,世界上还有很多事情值得我们去探索,绝不能因为科技带来的便利而使自己失去奋斗的目标。
凤凰网广东:您在前采时跟我们提到了天启星座,可以简单分享一下吗?
张一平:天启星座实际上是我们国家第一个物联网星座,这个星座它总共规划了38颗星,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4颗星,已于去年年底完成。第一阶段星座建立起来以后已经解决了部分问题,传输速度更快,功耗更低,体积更小,成本下降。第二阶段主要还是在功耗和成本方面,想要做的更好。按照计划,明年第二阶段38颗星全部布置完成以后,这个星座会在“通导遥”方面,对我们的经济和生活发挥积极作用。
凤凰网广东:除了外部环境,我们聊回到协会本身里面的企业,您有没有一些新的期待或要求?
张一平:期待肯定是有的。卫星应用产业发展的时间并不长,现在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就是卫星的研制和应用两个领域之间的脱节,做卫星的不清楚市场有哪些应用场景,应用方对卫星技术层面的东西认知也不多。因此作为协会,我们要发挥自身的作用,使得两者深度融合。对于会员企业我们希望能多发现新的应用场景,然后将这些场景反馈给卫星研制人员,避免信息的不对称,做到技术和市场层面的互动协同。
凤凰网广东:您怎样看待会长年会这样高端的社团活动?
张一平:城市的活力与企业家的活力、社团平台的多少、活动的频繁度是互相关联的。会长年会本身就是让企业家一起增进交流提高合作机会的平台。从这个角度来讲,我觉得城市要多一点这样的平台,特别是象大湾区这类国内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另一方面,互联共享的模式我认为在新经济环境下将来会越来越盛行。会长年会可以给大家提供交流的机会,互相作用,擦出火花。我觉得这会对大湾区的经济发展、商务活动等方面带来巨大的促进作用。
【出品】凤凰网广东新闻中心
【采写】林子豪
【摄影】罗嘉铭
【审核】鲁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