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农村打造“文旅体”乡村振兴
广东
广东 > 城市 > 惠州 > 正文

惠州农村打造“文旅体”乡村振兴

“动”起来的旅游经济书写乡村振兴故事

5月19日9时左右,一群穿着统一蓝色服装的徒步者,浩浩荡荡地从博罗县麻陂镇洪湖村委会门口出发。这里既是出发点,也是终点,徒步者陆续经过塘尾村、鸡笼山、宝溪村等村庄,走完30公里的路程后最终回到出发点。

这场30公里徒步活动吸引了近5000名广州、深圳、惠州和河源等地的徒步爱好者参加。在“中国旅游日”这个特定的日子里,开展这样的健康徒步活动颇为契合主题。这一天前后,惠州相继举办众多活动,如2019首届惠州·柏塘生态茶园万步行活动、2019观音阁帐篷节、大亚湾区举行亲子微跑、惠阳则举办绿道骑行活动等。

以“文旅体”融合为主线,打造“文化+”“旅游+”和“体育+”全域旅游目的地,吸引游客做旺当地旅游经济,惠州农村正涌现越来越多的运动元素。“动”起来的旅游经济,在书写着惠州乡村振兴故事。

游客徒步尽享沿途田园风光

在37℃的高温下,经过3小时的飞奔,陈先生拿到30公里徒步冠军,从麻陂镇委书记陈慧芬手中接过寓意“百财”、代表麻陂镇蔬果特色的镶铜白菜纪念章。

陈先生是在外地上班的麻陂人,此次特地回家乡参赛,身体力行支持家乡活动。“这次活动虽是首届,但参赛者众多,组织得非常成功,以后会呼朋唤友经常回到越来越美丽的家乡走走。”他说。

沿着洪湖村徒步,放眼望去,不仅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做得有模有样,村里还建起了湿地公园。公园里绿草如茵,配备了凉亭、石椅等休闲设施,是村民和游人休闲、放松的好去处。沿途的民居院墙上,装饰了不少客家风情壁画,讲述着客家人的文化、婚嫁等习俗。

“沿着村道进入,除了特色村居和田园风光,完善的基础设施让人眼前一亮。”一名来自深圳的徒步者说,他经常参加徒步活动,30公里比较辛苦,此次活动气温较高,但走得比较轻松,美丽的田园景色消除了疲劳。活动方为徒步者准备了很多防暑措施,每隔3公里左右就有糖水、罗汉果茶、菊花茶、绿豆汤等免费提供。

麻陂镇是惠州博罗县东部欠发达小镇,洪湖村是一个1200多人的小村,在这里举办徒步活动为何吸引那么多徒步爱好者参加?“麻陂镇虽然经济发展较薄弱,很多村还在脱贫之中,但我们知道出路就是要用好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健康、环保的乡村旅游产业,以发展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振兴,从而让村民脱贫致富。”陈慧芬说。

在惠州其他地区也上演了不少“旅游+体育+文化”活动。5月19日,惠州市“中国旅游日”主题活动在惠阳区秋长镇开启的同时,还举行了“活力绽放、凤悦谷里”绿道骑行等活动,100多名惠阳自行车运动协会骑手进行了绿道骑行活动,沿途打卡客家围屋等景点,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激情和快乐。在惠州广阔的农村地区将出现越来越多的乡村运动场景,让村庄迸发出更强的活力。

村口的买卖给村民带来实惠

休闲、旅游、度假等产业模式的逐步建立,给当地带来旺盛的人气,也给村民带来了实惠。

叶大姐是洪湖村村民,知道当天将举办这个活动后,早上7时就来到村门口大路边摆了卖艾粄的摊位。“一个上午卖出几十斤艾粄,赚了好几百元。”叶大姐告诉记者。

在洪湖村委会门口一座旧屋门前,小黄把肉丸生意从镇圩的小店搬到这里,忙碌了一个上午。“一斤25元,要多少?”他娴熟快速地用勺子将肉丸捞进袋里,称重量。上午短短3小时里就卖出近400斤,收入上万元。“村里搞活动,这是难得的机会,我们一般都会过来。”他乐呵呵地说,客人多得忙不过来,还请了两名阿姨帮忙。

在徒步沿线的各村里,不少村民做起了买卖,艾粄、肉丸、豆腐花、自家种的瓜果蔬菜都是备受旅客青睐的产品。

在一个村子休整时,一陈姓村民告诉记者,她今年60多岁,儿女在外工作,自己种了番薯,但没力气扛到集市去卖。来游玩的旅客多了,她种的数百公斤番薯被游客买完了。

发展乡村的最终目的是要让百姓富起来。观音阁镇不久前举办帐篷节,在帐篷营地外围设置了土特产区,附近村民摆上红糖、鸡蛋、地瓜等特产,吸引了一批批游客购买,成为帐篷外另一道风景线。“通过策划乡村运动项目,不仅为当地百姓提供培育健康生活方式的载体,而且吸引大量外来游客,提升了村庄的知名度,更为当地村民提供了一个增加收入、分享乡村发展的平台。”陈慧芬说。

乡村环境好了,各地游客来了

新鲜的空气,美丽的田园风光,还需要干净整洁的人居环境,才是具有持久吸引力的乡村旅游胜地。

洪湖村村民田兰英每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便是打扫庭院,将屋里屋外收拾干净。在该村前不久举办的卫生评比中,她获得一大包洗衣粉,非常开心,“虽然奖品小,但是很光荣”。

从一开始对环保的忽视态度,到如今积极自觉地参与环保行动,关键在于转变村民的思想观念。为建设好美丽乡村,洪湖村摸索出一套适合本村的做法——举办卫生家庭评比:每月举办一次评比奖励洗衣粉等生活用品,每季度举办一次评比奖励奖金,以此调动群众的参与和支持。通过制定相关打分表格,并邀请镇纪委及妇联等工作人员担任评委的方式做到公平公正。“这种方式有效调动了村民建设美丽家园的积极性,大家自觉了,良好环境才能长久保持。”陈慧芬介绍,为了形成村容村貌整治的常态化机制,该镇专门举办党支部带头、各村(居)发动志愿者参加的公益大清洁行动,如在学雷锋日,组织干部职工、各村(居)两委干部、党员、村民代表1000余人开展学雷锋义务大清扫活动。

类似的大行动既能实际改善人居环境,也广泛宣传了环保意识。如今,洪湖村的人居环境变得干净、整洁,洪湖村民也养成主动搞卫生、房前屋后不留垃圾的习惯。

“通过垃圾分类、清水治污等,清洁先行,以村容村貌的改变带动乡村旅游的发展,博罗从麻陂洪湖村开始试点,目前已有初步成效。”博罗县副县长潘燕梅对记者说。

这样的场景在惠州广大的乡村地区随处可见。去年,惠州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高标准建设1030个创建项目,46个省定贫困村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同时深入开展“美丽乡村·三大行动”,农村的颜值不断提升。

村庄整治也是今年惠州实施乡村振兴的一个着力点。农房风貌改造、发动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任务、推进农村“厕所革命”……这些工作都在惠州今年力推的“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的项目当中。该市的目标是80%以上村庄要完成环境综合整治,80%以上行政村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

保护良好的乡村人文资源是乡村旅游一大吸引力所在。陈慧芬表示,环境整治主要是清理各种白色垃圾,但是对于旧房等具有历史风貌特色的资源则要保护好。村道不必硬底化、路上的落叶不必刻意清理等,这些乡土味的元素对城市游客很有吸引力。

惠州市政府提出今年将加强对传统村落、历史建筑、革命遗址、南粤古驿道修复保护和活化利用,打造精品乡村旅游线路,规范发展乡村民宿,壮大乡村旅游业。

引导企业进村做大特色产业链

从长远来看,必须要有成型的产业,乡村振兴才能有持续的动力;只有推动一二三产融合,特别是将特色农业的产业链做强,才能踏上发展快车道。

惠州市政府提出,今年将积极引导加工、物流、商贸等企业进乡村,推进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打造一批农业公园;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发展农村电商,强化城乡产销对接,以城市大市场带动农民持续增收。

“去年开始与企业合作的百香果种植,村民以参股的方式参与合作中,未来村民将获得七成的分红。”洪湖村党支部书记黄运良告诉记者,村里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村民按一年1000元/亩的价格将土地租给企业,同时帮助当地村民在企业打工等增加收入,今年底,计划将水果种植面积从300多亩发展为一千余亩。

在这里不仅种植了百香果,还有圣女果、草莓等水果。此外,将引入企业投资通过整村打造,建设特色农家乐、精品民宿等,将看、吃、住融为一体,为广大游客提供完善的农旅服务体系。

说到麻陂,很多人会想起麻陂肉丸,这个远近闻名的特色产品成了当地的一个标志。但是,这个名声在外的特产目前体量较小,无法支撑起“一镇一业”。潘艳梅表示,未来要想办法将这个产业做大,支持深加工,加强物流、冷链等配套服务体系的建设,引导村民将这一特色产业做大。

而像麻陂这样的相对边远的乡镇,交通是产业发展的一大制约,这个短板正在得到改善。正在建设中的赣深高铁博罗北站就落在麻陂镇,高铁通车后,从麻陂到深圳仅需要半小时。“便捷的交通将显著扩大麻陂到珠三角乃至更大范围的辐射空间。”潘艳梅表示,未来要引进物流企业在这里设置基地中转基地,这对当地的旅游、农产品物流等都将有很大的作用,从而带动乡村振兴,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