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塘厦帮扶始兴县 助力贫困村脱贫增收
广东
广东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东莞塘厦帮扶始兴县 助力贫困村脱贫增收

东莞塘厦:帮扶始兴县贫困村脱贫增收

2020年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战决胜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在中央、省、市的正确指导下,塘厦镇驻始兴县扶贫工作队和当地镇、村密切配合,克服疫情影响,采取有效措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按照省市安排部署,塘厦镇从2016年起对口帮扶始兴县太平镇、沈所镇、顿岗镇、城南镇4个镇共12条相对贫困村。经过两轮驻村工作队的努力,目前,塘厦镇对口帮扶始兴县的12个相对贫困村已达到脱贫出列标准,相对贫困人口349户923人全部达到脱贫出列标准,脱贫攻坚取得一定成效。

帮扶责任人助力脱贫

2016—2020年,塘厦镇各驻村工作队积极和当地镇、村沟通,主动作为、压实责任,对照贫困村出列十项指标和贫困户“八有”脱贫指标,统筹谋划扶贫资金使用。通过发展主导产业、入股农业龙头企业、入股水电站等方式重点发展增收项目,通过建设文化体育设施、兴修道路水利路灯设施、加强党建引领扶贫、凝聚社会帮扶力量等方式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和巩固脱贫成效。

“2019年初,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塘厦镇选调12名副主任或专业人员组成新一轮的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相关负责人表示,驻村挂职干部负责制订重点帮扶村的发展规划和帮扶项目,协调、跟踪有关部门落实相关扶贫措施,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联系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工作等。落实帮扶责任人,由帮扶单位和对口帮扶社区对每一户贫困户都落实1—2名帮扶责任人,建立结对关系,帮助贫困户理清脱贫思路,落实帮扶措施,助力早日脱贫。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塘厦驻始兴县扶贫工作队积极响应上级号召,今年2月3日各驻村“第一书记”迅速到岗,积极参与疫情防控,严格落实各项工作部署,开展入户走访、防疫宣传、设岗检查、测量体温、服务重点防控人员等疫情防控工作。同时,为了减少疫情期间人员流动对防控工作的影响,扶贫干部连续数周没有回家,一直坚守在脱贫攻坚和疫情防控一线。

产业“造血”带来动力

如今,塘厦帮扶的贫困村“旧貌换新颜”,道路畅通,村容整洁,村貌优美,产业发展生命力愈发旺盛,一幅景美民富业兴和谐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在逐渐展开。

2017年至2019年,塘厦始兴对口帮扶指挥部共推动了30个项目落户始兴县,计划投资总额达220.84亿元,项目包括忠信、益而高文具、三信科技、日芝电梯、华聚新材料等一批优质大型企业。项目动工方面,塘厦帮助始兴推动28个项目正式动工建设,累计完成投资额24.70亿元,为始兴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入股和资金托管代种代养的方式,为贫困村集体投资龙头企业,确保获得稳定集体收益,加快从向村“输血”到村“造血”的转变,目前12个贫困村村级集体年收入均超过10万元。

塘厦镇帮扶始兴县12个贫困村根据实际情况相应成立了农产品种养合作社,并引导有劳动能力贫困户218户参与种植发展有机水稻、皇竹草、西瓜、杨梅、百香果、红薯、玉米、马蹄、香芋和贡柑等特色主导产业,通过合作开发与签订订购销售合同,建立产销产业链,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

一直以来,塘厦全力加强产业帮扶。“始兴有‘一园五片区’工业园区规划和产业发展布局,以及清晰的长远产业发展思路,让我们看到了始兴在高质量发展上的坚实步伐,对始兴接下来发展信心十足。”塘厦镇委书记唐耀文表示。

作为全省七个少数民族乡之一,深渡水的高质量发展备受省、市各方面关注。唐耀文表示,要结合深渡水乡实际,充分考虑群众需求,科学统筹好市、镇和“万企帮万村”帮扶资金,加快推进深渡水坪田村黄泥田畲族特色村寨、坪田养蜂基地、深渡水风度驿站、深渡水村池塘整治等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年底初见成效。

消费扶贫实现双赢

生态大米、生态鸡、蜂蜜、土豆、生菜、番薯等农特产品琳琅满目,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选购。今年7月,塘厦首个消费扶贫专柜开业,塘厦湖柏街雷公鱼生态园农场塘厦店的显眼位置设置了“扶贫展销专柜”,专售韶关始兴特色农产品。

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在塘厦设立消费扶贫专柜,一方面可以让塘厦群众方便快捷地购买到始兴优质农特产品,另一方面也可增强始兴农户劳动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动力,真正实现“双赢”。

不仅如此,塘厦还积极助力美丽乡村建设。“以打造精准扶贫示范村为目标,实施了一大批亮点示范工程,建设农田灌溉渠、饮水、农贸中转站、文化活动中心、道路、路灯等民生项目,极大地改变了帮扶贫困村的村容村貌,为贫困村和贫困户实现脱贫奠定坚实的基础。”相关负责人表示,包括实施村道亮化工程,新建路灯651盏,新建10栋文化活动中心综合楼,3栋农产品中转综合楼,14个文体广场。

塘厦镇委委员罗永林表示,目前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了“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无劳动力贫困户全部通过低保、五保措施实现了财政兜底保障生活,保证60岁以上老年人享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有劳动力贫困户通过就业、产业帮扶等措施保障了稳定收入,2019年各贫困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