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三年、数量超60万个!广东完成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
广东
广东 > 粤凤关注 > 正文

历时三年、数量超60万个!广东完成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

广东省污染源分布情况怎样?主要污染物排放数量是多少?污染治理情况如何?9月29日上午,广东省生态环境厅举行9月例行新闻发布会,通报广东省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结果,并回应群众关切。

历时三年、数量超60万个!广东完成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

开展污染源普查,全面摸清污染源底数,是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发布会上,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金銮介绍,依法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对于准确判断当前环境形势,制定实施有针对性的环境保护政策规划,不断提高环境治理系统化、科学化、法治化、精细化和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生态环境短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广东省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于2017年正式启动,历时三年,现已圆满完成各项任务。

“近3万名普查人员发扬求真务实、艰苦奋战的工作作风,广大普查对象全力配合,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技术难度大等问题,得以顺利完成各项普查任务。”陈金銮表示,广东省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既是一项庞大工程,也是一项复杂工程,与第一次普查相比,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下降,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明显成效。

普查结果显示,2017年底,全省普查对象数量60.82万个(不含移动源)。其中工业源55.48万个,畜禽规模养殖场2.67万个,生活源2.12万个,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0.54万个。从区域分布来看,工业源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区域,占比约80%。从行业结构来说,金属制品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纺织服装、服饰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五个行业占到全省工业源总数的50%左右。

与2007年第一次污染源普查相比,2017年广东省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量分别下降了48.88%、65.72%、82.17%、64.96%,体现了近年来广东省污染防治攻坚工作所取得的显著成效。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等高新技术制造业企业的数量同比2007年增长1.7倍;采矿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等资源能源消耗密集型企业的数量比2007年减少了33%-85%,这一数据说明高能耗的企业数量下降,但是高新技术制造业企业相对增长,也表明广东省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新旧动能加速转换。

在生活源污染治理成效方面,2007年到2017年,广东省城镇人口规模和居住密度不断增加,但生活源污染物排放总量和排放强度明显下降。本次普查的城镇生活源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比“一污普”下降55.09%,氨氮下降71.06%,总氮下降48.09%,总磷下降63.89%,主要污染物的人均排放强度明显下降,下降幅度为62.06%至78.84%之间。主要原因是近十年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规模、污水收集处理水平均不断提高,污染控制成效逐步显现。10年间,广东省城镇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提高了1.55倍,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和总磷削减量提升了1.88倍-5.11倍。同时,在环境基础设施,特别是在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能力方面也得到大幅提升,危险废物年处置利用能力提高了2.48倍,医疗废物年处置利用能力提高了93%。

这十年来,广东在主要污染源,包括农业源、生活源等治理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污染治理的水平也显著提升,产业结构也在进一步优化,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削减,污染物减排和污染防治攻坚取得了很大的成效。陈金銮表示,接下来广东会以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推进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

采写:羊庆丹

通讯员:粤环宣

来源:凤凰网广东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