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都区对口帮扶织金易地扶贫搬迁 让贫困家庭实现“安居乐业”
广东
广东 > 社会 > 公益 > 正文

花都区对口帮扶织金易地扶贫搬迁 让贫困家庭实现“安居乐业”

一排排崭新的楼房整齐排列,座落在丽日晴空、群山挹翠之中,深蓝的屋顶与湛蓝的天空相交晖映,这是贵州省织金县惠民街道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的一番景象,当街道办事处党工委副书记张晓梅说,这是全县最贫困家庭的集中居住地时,大伙惊讶地张大了嘴巴。他们说没想到这么漂亮的房子竟然和贫困户扯上关系!

环境优美的安置区

据了解,安置点是由全县32个乡镇最偏僻最贫困村落的贫困户搬迁到此组建的,安置点距离县城8公里,辖惠泽、惠民、恒大3个社区,建有住房109栋5512套,共4814户22438人搬迁入住。2018年入住以来,搬迁户们的生活不断地变化。

环境优美的安置区

鲁贤和宋小敏夫妇是阿弓镇官寨村人,两年前他们生活在那片贫瘠的土地上,三代老少13人居住在不到80平方米的破旧老房子,每到下雨堂屋因漏水成了“水瓜棚”,这还是小事,他们更担心山体会滑坡而造成意外事故。2018年4月鲁贤夫妇以及两个孩子搬到惠民街道,住进了120平方米的新家,沙发、衣柜、炉具以及电器包括电视、冰箱等家庭用品都是社区提前免费配齐,直接拎包入住。

搬迁户鲁贤的家

搬进了新居后,鲁贤安心到外地打工,妻子宋小敏专心在家带孩子,大孩子6岁多,现在安置点内的平远新城第一幼儿园,9月份就要上小学了。惠民街道配套建设了平远新城第一幼儿园、织金县第十小学和织金县羊城中学,解决了易地扶贫搬迁从幼儿园到初中阶段的就学需求。

广州市和花都区两级帮扶出资援建了漂亮的小学

其中织金县第十小学建设总额达5000万元,仅东西部协作广州市和花都区两级帮扶资金1950万元,开设48个教学班共招2000多孩子。学校就在家门口,鲁贤的孩子们不用像他当年那样,每天天没亮就翻山越岭近2个小时去上学了。

广州市和花都区两级帮扶出资援建了漂亮的中学

据悉,织金县羊城中学由广州市及花都区帮扶工作组牵线引进的广州雪松集团援建,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总投资5200万元(其中广州雪松集团出资4600万元,县级配套资金600万元),建设规模24个教学班共招1200人。学校的教学楼主体和附属工程、设施设备已于2020年5月安装结束,9月份正式招生。

优美的校园环境

新入住惠民街道的搬迁户来自不同的乡镇不同的民族,无论生活习惯、文化认知都有很大的差异,他们突然离开了世代耕耘、居住多年的家乡,落户到一个美丽而又陌生的环境,对全新的生活环境他们完全不适应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搬迁户刚入住时,你想到的想不到的现象都有发生过,找不到家不会开门锁不会用家电这还是小事,电瓶车摩托车乱停放、乱丢垃圾乱吐痰,甚至随地大小便、在楼下圈地养鸡养鸭还屡教不改,让花都区帮扶干部和社区工作人员伤透了脑筋。

为进一步做好搬迁户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写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努力实现易搬群众“搬进来、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在花都区帮扶工作组的指导下,惠民街道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的作用,从122名群众党员中挑选109名志愿者,对109幢楼房实行一对一管理。投入3万元设立积分超市推行“党建+居民自治+积分”管理模式,以利益杠杆撬动思想观念转变,打破由来已久的思想桎梏,重塑搬迁群众正确的价值取向,以“积分”为基础,深入开展最美党员、最美楼栋长、最美家庭、最美创业就业者、最美志愿者、最美保洁员“六个最美”评比活动,通过评比推优,让搬迁户的文明程度和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此外,花都区帮扶工作组还积极和惠民街道联手,共同组建培训和就业服务体系。采取组织引、党员帮、社会扶等方式,因人施策、分类扶持,全面消除“零就业”家庭,确保稳就业、能致富。一是整合公建门面、农贸市场等资源,创建“扶贫微创园”,扶持85名搬迁居民开设便民超市、便民餐馆和经营摊位。创新就业扶贫机制,实行党员干部与安置点待业劳动力“1+1”“1+N”结对帮扶,把就业服务触角延伸到环卫、家政、保安、美容美发等领域,开发“10+N个一批”就业扶贫专岗733个。二是培训就业一批。推行“支部+企业(合作社)+群众”模式,引进清达服饰有限公司、织金县锡箔纸加工厂、织金康德益皂角加工有限公司绣绣加工厂、美味鲜竹荪产业有限公司、蜡染刺绣加工车间等公司入驻安置点,定岗式、定向式、订单式开展蜡染刺绣、服装加工、厨师、家政护工、挖掘机等就业技能培训51期5411人,实现就业2002人。三是定岗输出一批。用好全国工商联和广州花都区对口帮扶优势资源,以社区党组织为纽带,打通广州等省内外市场,举办大型招聘会4期,对外推荐就业5411余人,让搬迁户真正实现劳动致富!

凤凰网广东新闻中心发布

采编:罗敏、李淑怡

通讯员:花宣、谢惠瑜、汤铭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