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广东21地市PM2.5首次全部达标


来源:凤凰网广东综合

空气质量连续5年实现整体达标,PM2.5平均浓度下降到27微克/立方米,创历史新低;21个地级以上市PM2.5首次实现全部达标,其中深圳、珠海、惠州、汕头、河源、汕尾、茂名等7市PM2.5降至25微克

空气质量连续5年实现整体达标,PM2.5平均浓度下降到27微克/立方米,创历史新低;

21个地级以上市PM2.5首次实现全部达标,其中深圳、珠海、惠州、汕头、河源、汕尾、茂名等7市PM2.5降至25微克/立方米,达到世界卫生组织二级标准。

这是2019年广东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交出的成绩单。作为中国经济第一大省,超“10万亿”的庞大经济体量,环境本身的压力不言而喻,而空气质量能常年在全国保持“领鲜”,实属不易。

“先行者”换挡加速 达到世界卫生组织二级标准

19微克/立方米!2019年盐田区成为深圳历史上首个PM2.5年均值达到欧盟第二阶段目标值的行政区,为深圳大气治理成效增添了光亮的一笔。

如果没有工业项目,这个数字不足为奇,但盐田拥有世界级港口盐田港,有大量货柜车来往,面对区域内较大的污染源,取得如此成绩,难能可贵。

凤凰网广东在走访中看到,深圳港盐田港区船来车往,一派繁忙景象。一艘满载货物的庞然大物停靠在码头深水泊位,两条手臂粗的电缆从船上缓缓垂下。岸边,技术人员熟练地将电缆插入泊位专用岸电接口,向这艘巨轮提供岸电服务。

“过去船舶停靠期间都要靠重质柴油自行发电,不仅造成废气、噪音污染,还对工作人员健康带来威胁。”盐田国际企业发展部主任刘颖琳介绍,以陆地清洁岸电代替船上柴油发电的使用,是一剂良方。

“自建成岸电系统以来,盐田港区累计为靠港船舶提供岸电服务总时长超过9600小时,替代燃油量约750万升,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9400吨。”

为治理船舶污染,深圳“先行一步”,积极推行绿色港口建设,通过财政补贴政策,推进港口岸电设施建设,鼓励靠港船舶使用岸电和低硫油,成为全国船舶污染治理的“试验田”。

截至2019年底,全市具备岸电供应能力的大型船舶深水泊位达到37个,远洋船舶使用岸电650艘次,同比增长了327.63%,岸电使用率达6.1%,居全国第一。仅2019年,就减排各类污染物约376.57吨,二氧化碳8617.81吨,为深圳大气持续保持全省乃至全国领先,作出重要贡献。

以优质生态环境为核心竞争力的惠州,发展水泥工业的计划曾让人担忧。

去年11月,惠州首例水泥厂超低排放改造项目通过验收,监测数据显示,改造后的水泥窑废气中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比水泥行业大气特别排放限值还低一半以上,大幅降低了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在全市水泥厂超低排放改造中具有表率作用。

为给新型产业腾出发展空间,惠州对钢铁、水泥、石化等重点行业废气实施特别排放限值,并对全市水泥行业进行超低排放改造,倒逼企业提标升级,实现污染减排。截止目前,全市已完成53家重点行业废气提标升级,推进5家水泥厂超标排放改造,27家石化企业执行特别排放限值,有效保障“惠州蓝”。

2019年,珠海市积极探索大气污染防治新举措,利用2018年特殊攻坚时期创新前山片区攻坚模式的契机,带动吉大、斗门、高新等其他6个重点区域实施分级管控,摸清周边污染源,精细化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攻坚。

除此以外,珠海还探索开展机动车维修行业“绿色涂装”。调研学习先进城市VOCs防治工作经验,印发实施《珠海市机动车维修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整治工作方案》,探索在机动车维修行业实行“油改水”。

“后进生”迎头赶上 PM2.5实现首次达标

“先行者”换挡加速,“后进者”迎头赶上。作为2018年全省仅有的4个PM2.5未达标城市,韶关、东莞、肇庆、清远4个市奋力攻坚,直面“痛点”、攻克“难点”,实现2019年PM2.5全部达标。

植被蒙尘,空气浑浊,受扬尘污染,“灰头土脸”的模样成为大多数人来韶关的第一印象。

为根治大气“痛点”,韶关重典治“尘”。从去年3月开始,一块块醒目的路长公示牌立在韶关市区各主次干道,还明确了责任人、季度考核等信息。韶关创新实施“路长制”,一路一长,责任到人,整治扬尘。市区96条主次干道由各县(市、区)四套班子领导担任路长,连接重点景区、高速路口或群众反映强烈的国省道路段等硬骨头,由党委、政府班子领导担任。

“白天湿扫”“晚间降尘”“夜间冲洗”保洁作业模式,“门前三包”责任制……一项项治标治本相结合的措施强力推进,有力的控制了扬尘问题。

与此同时,韶关通过春节烟花禁燃禁放,“散乱污”治理、工业污染协同控制等一系列措施协同发力,实现了完美逆袭:2019年,韶关AQI优良达标率为92.6%,是全省9个AQI考核达标城市之一,PM2.5平均浓度为2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2.1%,改善幅度居全省第一。

多年来,肇庆PM2.5一直在全省居高不下,截止2018年,仍为全省最高。为扭转落后局面,2019年,肇庆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深入开展环境空气质量达标攻坚精细化跟踪管控工作,实现“监测数据可综合应用,监管执法有实在抓手,治理效果可量化核算”的污染防治体系闭环管理。

“这是肇庆取得明显进步的‘关键’一招”。在总结过去治理经验基础上,肇庆将精细化管控作为2019年大气攻坚的突破口,以市委、市政府为中心,以高科技手段为依托,把不同部门的力量拧成一股更紧的绳,靶向打击每一个污染源,实现生态环境的治理精准化、效益最大化。

东莞针对“散乱污”企业数量大、分布广、管控难等难题,积极探索建立大数据预警系统,对“散乱污”企业实现长效监管,全年对38491家污染企业进行综合整治,淘汰污染严重企业11034家。同时,搭建“散乱污”企业整治第三方服务平台,为“散乱污”企业提供上门环评咨询、现场勘查等服务,帮助27457家“散乱污”企业完善环保手续、完成提标改造,走上绿色发展之路。

清远为解决大气治理难题,主动将大气专家请进“门”。2019年,清远成立全省首个大气污染防治专家工作室,召集了国内及省内知名的大气专家来为打赢蓝天保卫战助力,开创了专家驻点服务的新模式。

“经过专家团队的跟踪分析,我们找到了症结,有了‘药方’,治理大气的底气和信心更足了。”清远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采取硬措施守住“广东蓝”

留住蓝天白云,是百姓福祉所系,更是最大的民生工程。

面对复杂多变的天气形势和紧迫的减排压,2019年,广东全面部署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各地党委政府主动干,带头啃“硬骨头”,围绕“散乱污”工业企业整治、燃煤总量控制、VOCs减排、工业炉窑管控、柴油车治理、扬尘污染防治等做工作,全省空气质量得到持续改善,为2020年污染防治攻坚战收官之年打下良好基础。

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全省排查“散乱污”工业企业(场所)10.76万家,完成整治10.68万家,完成率为99.31%;完成工业挥发性有机物化合物“一企一策”治理1009项;完成建筑陶瓷行业“煤改气”设备改造367条。

“去年8-12月,广东出现了长时间的高温少雨等不利天气,对此广东及时应对,突出抓好臭氧和颗粒物污染协同防控强化措施,有效降低了污染天气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省生态环境厅大气处负责人介绍,各地严格管控烟花爆竹燃放,春节期间空气改善也非常明显,全省PM2.5浓度同比下降超过50%以上。”

强化大数据、人工智能、卫星遥感、走航监测等科技手段应用,提升科学精准治污水平;创新开展“一市一策一专班,督导帮扶各市;成立攻坚专班,统筹协调、指挥督导、研判评估达标攻坚……在大气攻坚过程中,广东还探索了不少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

良好空气质量是一笔“民生账”,也是一笔“长远账”。想要长久留住蓝天白云,广东大气防治工作更需持续加码。

“2019年臭氧作为首要污染物的比例在全省达到了64.1%,在PM2.5改善的同时,臭氧的问题日益显现。”省生态环境厅大气处负责人表示,2020年是污染防治攻坚的决胜年,要提高全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的比例,重点要加强臭氧污染协同防控。

接下来,广东将以臭氧污染联合防控为核心,协同控制细颗粒物和臭氧污染,重点做好冬春季的颗粒物和夏秋季的臭氧污染防控,强化污染天气应对。抓好工业园区和集聚区涉VOCs污染整治,建立VOCs重点企业综合整治销号制度。加大柴油车整治,基本消灭黑烟车,开展油品质量专项整治行动。加大港口岸电推广使用,降低船舶排放污染。加强区域联防联控,建立和完善以珠三角整体防控、粤东西北协同防控。

[责任编辑:孙鸣涧]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热点推荐

专题推介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