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长春市铁路交通产业城项目招商公示


来源:凤凰网广东综合

本项目建设在长春市,重点打造以智能制造为主的产业园区,将根据企业对面积、承重、层高、隔音、排水、供电等不同需求,量身打造个性化厂房,方便快捷,成本低廉,助力企业快速发展,抓住长春产业升级的契机,满足企业落户需求,打造工业典范,形成产业集群,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本项目建设在长春市,重点打造以智能制造为主的产业园区,将根据企业对面积、承重、层高、隔音、排水、供电等不同需求,量身打造个性化厂房,方便快捷,成本低廉,助力企业快速发展,抓住长春产业升级的契机,满足企业落户需求,打造工业典范,形成产业集群,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园发展现状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不断的涌现,21世纪的工业将以崭新的姿态向前发展。2012年美国提出工业互联网联盟和先进制造计划,2013年德国提出工业4.0战略实施建议,2014年日本发布制造业白皮书强调未来重点发展机器人等先进技术,2016年我国发布《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智能制造将成为未来制造业变革的方向,也是各国提升国力、抢占未来世界经济先机的必由之路。

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已初步形成七大产业集聚区,其中环渤海地区和长三角地区是装备制造的核心区。以数控机床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研发和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及西北地区,其中以辽、鲁、京、沪、苏、浙和陕等地区最为集中。

2014-2015年中国智能制造行业新成立企业数量骤增,处上升风口时期,工业巨头、互联网科技等领域企业拓展业务范围,积极转型,进军智能制造行业,2015年智能制造企业新增数量达到1273家之多,新增企业数量达到顶峰。2016年以后,中国智能制造新增企业数量开始降低,开始纵向拓展和深化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和应用领域,2018年,新增企业数量为530家。

2014年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市场规模已达8181亿元,2015年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市场规模突破万亿元。截止到到2017年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市场规模增长至15150亿元,同比增长22.6%。2018年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市场规模达到16867亿元左右。预测在2019年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市场规模将超1.9万亿元。

2019年最新统计,我国共有537家智能制造类产业园区,范围涉及全国27个省市。其中,智能制造产业园区数量超过10家的城市有14个,分别是:重庆(23家)、北京(18家)、南京(15家)、上海(13个)、天津(13家)、杭州(13家)、苏州(12家)、深圳(12家)、广州(12家)、成都(12家)、武汉(11个)、长沙(10家)、无锡(10家)、佛山(10家),这些城市成为中国“智带”的核心城市,也将成为未来中国智能制造领域的排头兵。

中国·铁路交通产业城-智能制造产业园分为标准化单层厂房、多层厂房及综合配套区三大块,对园区及厂房的规划设计进行了优化升级。

本项目引入一流物业公司管理经验,提供舒心方便的物业服务提升企业形象价值:无忧安保服务、科学清洁管理、全天候物业服务。

园区内中车配套企业集聚,形成产业集群,一方面方便实现中车对配套企业的统一管理、缩短生产周期、降低成本等优势,另一方面,园区内的企业之间相互竞争、合作,进而实现知识、信息的共享,从而实现良性健康长远发展。

发展前景

中国制造业产能巨大,存在强烈的智能化改造需求。智能制造将为设备和软件行业带来机会,机器人、传感器等都蕴含百亿甚至千亿的市场容量。预计未来几年我国智能制造行业将保持11%左右的年均复合增速,预计到2022年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2.39万亿元,行业增长空间巨大。

智能制造的发展,一方面会拉动智能装备、信息通讯等各个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另一方面又进一步驱动各个新兴产业成长和传统产业变革,满足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智能化、个性化需求,推动智慧农业、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等各个社会经济领域的智能化发展。

此外,智能制造是高性能产业,对提升一国的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且,智能制造还是引领“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的核心动力,智能制造所涵盖的相关产业将成为未来世界工业发展领域的主导产业。

本项目依托国家对产业园区、中小企业发展的关注重视、政策投放及中车长客股份和长客装备两大主机企业的辐射带动,优化功能布局。随着交通装备制造产业、汽车零部件制造产业等附加值高的产业项目陆续落户园区投产,项目将从价格、环境、设施等多方面的投资前景有大幅度提的升值。

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政策优势

2016年12月,工信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规划》提出,2025年前,推进智能制造实施“两步走”战略:第一步,到2020年,智能制造发展基础和支撑能力明显增强,传统制造业重点领域基本实现数字化制造,有条件、有基础的重点产业智能转型取得明显进展;第二步,到2025年,智能制造支撑体系基本建立,重点产业初步实现智能转型。

《中国制造2025》提出:加快机械、航空、船舶等行业生产设备的智能化改造,提高精准制造、敏捷制造能力;统筹布局和推动智能交通工具、智能工程机械、服务机器人等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定制、众包设计、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推动形成基于消费需求动态感知的研发、制造和产业组织方式等。

基础配套优势

中国·铁路交通产业城项目,市政配套设施齐全,区域网络、绿化、美工、亮化工程按照规划标准形成,为企业提供良好的生产环境。

供水:从长农公路长春——合隆城市供水主干线引入,日供水量达4万吨,满足入驻企业用水需求。

供电:园区内接入10kv工业用电,计划建成66kv变电所一座,满足企业生产、生活用电负荷要求。

供热:从华能电厂引入供热主管网,实现400万平方米的供热能力,满足入驻企业用热需求。

排水:排水设施完善,实现雨水、污水分流排放。

通讯:基础通讯、网络设施齐全包括固定电话、宽带上网、有线电视、无线上网等。

区位优势

项目坐落于长春市宽城区,地处长春市西北部,东邻长江路经济开发区,南至绕城高速公路,西与绿园区交界,北与农安县接壤,诸多交通主干路途径此区域,三条主干路为西部快速路,距离7公里、长白公路4.5公里及规划建设的园区至四环主路仅4公里,两个高速出入口为绕城高速,长白公路出入口4.5公里、绕城高速302国道出入口5公里。交通便利,资源丰富,地理优越,政策优惠,处于长春市工业产业重要集聚区,位于东北亚的几何中心、国家东北地区振兴规划中哈大一级轴线的核心节点,是新一轮发展的区域聚焦点和重要增长点。

建设规模

本项目根据企业自身需求规划有2000-10000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同时也推出部分定制厂房用地,可根据企业要求量身打造满足自身生产工作需求的个性化厂房。

项目建设内容

本项目建设占地面积3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规划建设厂房40余栋,分为标准化厂房区域、定制化厂房区域及综合商用区三大块,集中建设供电、供水、消防、供热配套用房及园区道路、管网、停车场等公共附属设施,为入驻企业提供优异的生产工作环境,又有平台咨询服务公司为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1100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88000万元。

主要财务指标

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66000万元,利润22000万元,投资回收期7年(税后,含建设期2年),投资利润率19%。

社会评价

项目一方面实现了土地资源集中利用;另一方面,为长春加工制造企业转型升级提供试点,为零部件配套企业发展及完成给主机厂配套生产份额提供极为便利条件;对政府财政税收的贡献、对于拉动长春市及周边区域相关产业的发展及经济快速健康发展、解决大学生就业,周边乡镇剩余劳动力就业,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地方社会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项目建设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合作方式

投资方独资

需外方投资方式

资金、设备、技术

项目建设地点

长春装备制造产业开发区

项目进展情况

已编制项目合作计划书

合作方简介

基本情况

名称:长春市宽城区商务局

地址:长春市宽城区北人民大街3366号

概况

长春装备制造产业开发区位于宽城区,地处长春市西北部,东邻长江路经济开发区,南至绕城高速公路,西与绿园区交界,北与农安县接壤,用地总规划面积为26.9平方公里。

轨道交通装备:规划用地面积6.53平方公里,以中国北车集团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和长春轨道客车装备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重点建设轨道交通机车车辆制造基地、轨道交通光机电与系统集成产业基地和轨道交通新材料与节能产业等三大产业基地。

智能装备:规划用地面积4.42平方公里,重点建设精密和智能仪器仪表与试验设备制造基地、智能控制系统制造基地、关键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及通用部件制造基地、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生产基地,以及智能专用装备与自动化成套生产线生产基地。

都市农业:规划用地面积9.15平方公里,重点建设集休闲、观光、果蔬采摘、垂钓、农业种养于一体的生态观光农业产业园。

教育研发:规划用地面积2.87平方公里,重点发展职业教育、岗前培训、人才交流等,主要建设项目包括大学、九年一贯制学校、职业技术学校等。

配套居住:规划用地面积3.92平方公里,重点发展配套的生活型服务业和生产型服务业,重点建设居民安置区和商业办公区,主要建设项目包括居民安置住宅小区、配套酒店、配套文化娱乐等。

预计至2020年,开发区GDP将实现1000亿元,可创造税收3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6.2万个。

联系方式:

项目单位:长春市宽城区商务局

地址:长春市宽城区北人民大街3366号

联系人:翁俊雷

联系电话:89990274

项目所在市(州)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长春市合作交流办公室

联系人:张安琪

联系电话:0431-82763933  82765252

传真:0431-82763933

电子邮箱:cc82763933@163.com

市州网址:http://www.ccmbc.com/

[责任编辑:罗嘉铭]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热点推荐

专题推介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