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杨成茂简介


来源:凤凰网广东综合

杨成茂的作品多具画外有音的特点,意味深长,令观众从中慢慢体味联想引起共鸣,他的新作《春天的步伐》在当今的艺术境况里给了我们很深的触动。

 

杨成茂艺术简历

1940年生于广东电白。1962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师承胡一川、关山月、黎雄才、王肇民、启蒙老师张彤雲。茂名市文化局原局长、党组书记、当代中国油画家、当代中国版画家。作品多次在省内外展出、代表国家在国外巡回展出、获奖、出版。多幅作品被国内外多个博物馆(院)、单位和个人珍藏。

 

名家点评

杨成茂的作品多具画外有音的特点,意味深长,令观众从中慢慢体味联想引起共鸣,他的新作《春天的步伐》在当今的艺术境况里给了我们很深的触动。它不是那种过目即忘、心血来潮或“玩一下”而产生的作品,它是长年对生活情感积累,严肃思考的产物。我们国家的历史、人们生活的变迁,都是在这难忘的二、三十年里迅疾地发生了变化,这是深藏在人们心底,令人激动而又难于叙述的变化。《春天的步伐》恰似新掀开了历史伟大的这一页。是的,这一切都和这位慈祥的从容地走来的老人紧紧相联。他的步伐沉稳而坚定,他的笑容充满着自信和安祥。他向前行,意味着整个中国跟着他走出了危难,几乎是从深渊的边沿上扭转了即将沉没的大船。整幅画背景繁荣却宁静,极大的空间释放了他那伟大的胸怀。一九九二年是这幅画面的切入点,显然借用了《春天的故事》这首歌的群众性,但构思的包容却大大地延伸了,几乎概括了中国整个文革后的历史。朝阳初升,春天来临,人们从心底愿跟随这位众望所归的“小平同志”稳健步履奔向幸福生活。

《春天的步伐》意味着一位画家重新爆发的青春,我们将欣喜地等待他不断产生更多更好的新作。(尹国良、张彤云)

(注:尹国良系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原副院长、油画系主任、广东省油画会会长,现为广州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顾问委员;张彤云系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退休教授)

杨成茂是上世纪60年代走上画坛的一位画家。现在他已年老退休,但仍老骥伏枥,激情重彩。最近,他准备精选自己的画作结成集子出版,定名《心迹》,我看了样本很是高兴。他是个诚实人,做事用心、认真、踏实,搞创作更是如此。他搞了几十年的美术创作,最可贵的是,他的画是用心来作的。可以说,他集子的画作就是他心迹的体现。

作为美术人,他有自己的艺术信念。他深爱人民,把人民大众视为自己至爱的父母,把人民大众的现实生活作为哺育自己成长的丰甜乳汁。他常说,我的血管里流淌着群众的血液,群众的历史活动,总引起我的脉博的激烈跳动,我的肩膀上时时扛着沉甸甸的历史责任。

他知于斯,也行于斯。在他一生中,始终保持着乐观的生活态度,平静的心态和昂扬进取的精神。他有清醒的艺术自觉和敏锐的思想感悟,总是满腔热情地独具慧眼地去捕捉社会生活中那些闪光发亮,新生向上,朝气蓬勃的东西,通过具体细节,加以集中,立体化、典型化,启迪人去深思、遐想、感奋、向前。毫不夸张地说,他的每幅画,都是现实生活拨动心弦所奏出来的心曲。

《韶山建党》作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当时,作为一个美术工作者,他到韶山参观,访问了许多革命烈士的后裔,得知韶山党支部是毛主席于1925年在中国农村建立的第一个党支部。这个党支部的成员都是贫苦农民。后来,他们都为革命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对此十分震撼。于是,思潮奔涌,即诉之纸笔,倾情重彩。透过画面我们看到,农家常用的桌面上,一盏小油灯在灼燃发光,驱走了屋里的黑暗。党旗下,年轻的毛泽东紧握拳头,在向聚拢过来的农民党员讲解穷人求解放的道路。这就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历史之光的再现,这就是对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伟大思想的炽情讴歌。周恩来总理鞠躬尽瘁为人民的崇高形象,永远是他心中的伟大丰碑。总理逝世后,他一直怀念难寐。经过三年多查阅资料,他深为总理在长期的斗争岁月中,把收养革命烈士子女作为自己的子女,精心抚育其成为革命后来人的伟大情怀所感动。于是,他通过描绘总理和革命伴侣邓颖超一起看烈士子女来信的喜悦容颜,展现总理的伟大奉献精神和宽阔如海的胸怀。画中他用小白花烘托背景,用总理和邓大姐目光同聚于孩子来信,共同细语微笑,慰藉溢于形表的细节描绘,使总理一心为民的崇高精神跃然纸上。看得出,此时作者的感情是深沉而凝重的。此画堪称是追思伟人的力作。仅此,他仍感不足,还以《雨花石》为题,用邓大姐写回忆录的方式来纪念周总理的情景,加以展现,寄予无限的哀思。画中一个细节,让人念思连绵。这就是邓大姐歇笔间,不时对着桌面上的回忆录书稿回眸沉思,整理思绪,念情依依。此刻,作者已把自己对总理的怀念完全融入了邓大姐的眷眷思念之中。真是情切切,意绵绵。这幅画被广东美协评为广东省30年来50件优秀作品之一。1992年春,邓小平视察南方并作了重要谈话。这是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发生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他感奋不已,经过几年的学习、思索,于2011年创作了《春天的步伐》这幅油画。从这幅画所塑造的熠熠生辉的形象中,我们看到了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正在用自己的睿智,雍容大度地驾驭时运,引领全国人民朝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道迈步,气势如虹,不可阻挡。这是历史的脚步,时代的迈越。今年是纪念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20周年,这幅画更具有重要时代意义。

他不仅倾情于刻画时代的领路人物,还满腔热情地塑造许多普普通通劳动者的形象。他十分关注兄弟民族的发展变化。西藏和平解放,百万农奴摆脱了奴隶的命运,经济发展,生活天天向上。对此,他如同自家祥云降福。2011年,西藏迎来了和平解放60周年。他兴之所至,挥笔创作了《好运来》,塑造了一位藏族妇女,在彩旗飘舞、万色闪艳中,喜笑颜开地手摇筒珠,一路安祥地朝着幸福大道迈步。翻身农奴走向自由、幸福,正是作者心花怒放之所缘。1982年,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积极性空前高涨,生活也越来越甜蜜。他到农村去看到这种景象后,用一个“甜”字来概括,于是创作了《甜》这幅画。画中的女青年,正在郁郁葱葱的甘蔗林里,羞涩而幸福地读着情人的来信,心里比吃甘蔗还甜。看得出,作者与画中人是共乐同“醉”的。此画曾获省三等奖。

他不仅创作人物画,感于真情,就是风景画也是因实感而驱笔。1980年创作的水印木刻《春雨》,可以说是一首优美的田园诗。画的题目叫《春雨》,而整个画面敷展的是春雨带来的绿色,知春而归的燕子,善抓农时的农妇在挑秧劳作。这种简炼、朴素的画面告诉人们:大地回春了,春燕在戏绿,农民在满怀希望地播绿。春是人们祈福的季节。显然,作者是在弹奏春的旋律,高歌一曲《希望在田野上》。这幅画,曾代表国家到多个国家展出,在日本展出时获集体金奖。《弄潮》一画作于1993年,气势磅礴,豪情激荡。画面上,沧海横流,大潮澎湃,白浪排空,滚滚向前,卷起千堆雪。大海上空,一群群海鸥在弄潮,展翅高飞,尽显雄姿,毫不畏惧,勇往直前。这大潮,正是改革、开放时潮的象征,这弄潮的海鸥,正是千万改革者雄姿的展现。显然,作者没有对改革、开放的激荡之情,是作不出这幅画的。人云:“诗言志”,画亦然。

美术作品是社会生活的聚焦,是无声的语言。美术家的作品,不独自己看懂,更重要的是要让群众看明白,受启迪,得到感奋和美的享受。要做到这点,就要使自己老老实实地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在这个问题上,杨成茂是做得好的,值得彰扬。

(作者系中共茂名市委原书记)

整理:盖燕夏

通讯员:谢歆韵

审核:何少良

凤凰网广东发自茂名

[责任编辑:王邬秋子]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热点推荐

专题推介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